首页
> 美丽嘉兴 > 运河文化 > 大运河(嘉兴段)遗产点

大运河嘉兴段水工设施

发布日期:2015-07-17 10:34 信息来源:市文化局 浏览次数:

1.长虹桥

长虹桥位于嘉兴秀洲王江泾镇东。因横跨运河主航道,有长虹卧波之势,故名。是该地区北部沟通运河东、西两岸交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浙北平原软土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五年(1666)、嘉庆十七年(1812)、光绪六年(1880)重修。桥长72.8米,共三孔。中孔净宽16.2米、高10.7米,两边孔跨各9.3米。平时水面至桥顶高18.8米,桥顶宽4.9米,两侧各有57级石阶。西坡桥孔内砌有石纤道。现桥两侧设有四个防撞墩,以护桥基。

 

2.长安闸

长安闸包括上闸、中闸、下闸、水澳和长安坝。是中国大运河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长安闸始建于唐代,北宋形成复式澳闸。长安闸是宋代江南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枢纽,是大型船舶平稳顺利进出上下河的重要水工设施(上下河水位高差1.5-2.0米)。水澳分为上澳和下澳,是为上闸室和下闸室输送水、储存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大型水塘。据考古发掘表明,现残存遗址为南宋时期。长安坝,即老坝,建于元至正七(1347)年,用人、畜力量拔船过坝,进出上下河,是现在长安镇拖船坝的前身,清中期后逐渐废弃,现仅存遗迹。

现存文物本体除宋堰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三闸、元坝(老坝)均能确认其位置,基本格局尚存。现各闸均改建为闸桥,闸墙闸门柱都有保存,上澳澳口经考古发掘已确认。长安闸是江南运河重要的水利水运工程遗产,首创运河闸澳制,达到平稳航道、节约水量、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是反映运河水利设施发展和运河河道变迁的重要实物。也是现存唯一并为《国际运河名录》所记载的复闸例证。

 

3.杉青闸遗址

杉青闸是嘉兴运河历史上重要的水利设施及管理机构之一,为运河入浙第一闸。相传创建于秦汉间,北宋淳化初年(990年)废。宋时,有专管官吏负责管理杉青闸。宋元后,因水流变化,闸逐渐堙废。现在围绕杉青闸,分布有分水墩、秀城桥、秋泾桥、落帆亭等。

分水墩位于解放街道芦席汇旁,东北西南走向,面积为2850平方米。据地方志记载,此墩明清以前即有,是开浚城河时留下的土堆或堆土而成,当运河西来之水与秀水东南来之水在此汇合后,其中一部分通过分水墩南的夹河流入河,而大部分则随运河东流,这样运河之水大体保持平稳缓和状态,不至于突然湍急,并保证过往船只的安全,是嘉兴古运河上的一种水利设施。墩上有水天庵,始建于唐,清同治年间重修,2002年重新修葺小天庵,保存较好。

秀城桥位于南湖区解放街道芦席汇,跨秀水。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1944年12月重修。桥长36.5米,宽3.71米,拱矢高约5.5米,南北各有台阶27级和35级。今存望柱七座,其中桥顶三座素面无雕饰,桥南北侧四座雕刻莲花。桥顶石栏板刻花草纹饰,桥额镌“重建秀城桥”,纪年不详。桥联北侧为“帝道遐昌,兴水利而济涉;皇□(路)巩固,乐民便以成梁”。南侧上联已风化,下联为“凭眺一濠,是号秀城之胜概”。

秀城桥以依傍城廓、跨秀水得名。秀水系运河支流,据旧志称:“邑旧有秀水,世传间岁天和景明,则水漾五色,士子见多擢第美迁,常人亦获庆也。故邑因以名。”据此,秀城桥人文含量极为丰富,不只是一座桥而已。

秋泾桥位于南湖区解放街道闸前街东端,跨秋泾河,距运河410米。原名迎春桥,数百年来为通向市郊塘汇的要道,是嘉兴市域现存最高的一座单孔石拱桥,长 58.9 米,桥底宽 4.75 米,桥顶宽 4.1 米,弓跨 15.6 米,弓高6米。拱券石分节砌筑,金刚墙错缝顺砌,桥上有石护栏板。桥顶尚存石狮望柱二座,东西侧分别有素面望柱三根和二根。1981年10月,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秋泾桥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泾桥始建年代不详,据康熙《秀水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四年(1642)重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秋泾桥重修。抗战初,中国军队曾据守此桥与日寇激战,桥上留有侵略者的弹痕。

落帆亭坐落在紧临运河西侧的南湖区新嘉街道原杉青闸路,取船只过闸落帆的实景命名。落帆亭原为杉青闸旁一座亭子建筑,运河上由苏州进嘉兴的帆船,过闸必落帆,故称“落帆亭”。后以亭为中心建成一处园林,仍以落帆亭命名,由于经运河往来人员众多,此地当时是官吏和过闸客商重要的游憩之所。清光绪《嘉兴府志》有载:“杉青闸,宋尝置吏,有廨宇及落帆亭。”

落帆亭始建年不详,地方志只记载宋神宗熙宁初年(1068)由吕温卿重建。“文化大革命”时期,落帆亭遭到严重破坏,荷花池被垫平筑路,房舍成为居民住宅,仅存部分假山和太白亭等旧迹。1981 年,落帆亭被公布为嘉兴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修葺、重筑落帆亭,包括亭四座、大小假山两座,总建筑占地面积 200 平方米。2011 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落帆亭是江南运河嘉兴段一处标志性人文景观,精致的景观建筑和巧妙的园林布局构筑了一处水乡风情特色鲜明的江南园林,古时迎送官员友人,多在此处洗尘饯别,文人墨客作诗描绘亭畔特有的风光,留下诸如“浓绿暗宫柳,肥红绽野梅”,“柳枝沙岸夕阳边,依归帆樯卷暮烟”等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