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530/2016-161061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16-11-21 |
嘉兴市体育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嘉兴市体育局坚持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务实为民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一个战略”、突出抓好“两项重点”、大力加强 “三大推进”、着力实施“四力提升”,努力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落实《嘉兴市体育工作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嘉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2-2015年)》,在认真回顾总结“十二五”发展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科学地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与目标任务。围绕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大群体”格局,以创建体育强市为引领,深入开展130余项(次)各级各类体育创评工作,推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继续加大基层体育骨干人才培训力度,延展群众体育网络覆盖。举办“1+1”专业人才帮扶和“点单式”公益健身培训,编制《嘉兴市民健身手册》、开设“健身科学大讲堂”,开展3-69周岁公民体质评价等级监测工作,积极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研究制定《嘉兴市市级体育社团工作例会制度》《嘉兴市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市级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法》(试行)等办法,全年新(筹)建市级单项体育协会9个,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社区(村)体育俱乐部全年共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超过300场,群众累计参与超3万人次。指导海盐南北湖风景区成功创评首批浙江省最美生态休闲健身点,积极组队参加省海洋运动会、省生态运动会、第二届幼儿体育大会等省级及以上赛事。
(二)突出抓好“省级体育强市创建”和“办好市级运动会”两项重点工作。一是精心做好强市创建自查评估。对照《浙江省体育强市评估细则》指标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自查自评,制定了年度创建工作推进计划,加强成员单位协作,强化工作措施,完成数据统计和台账整理工作,将于年底前接受省级评估反馈并做好相关补充完善。二是深化体育强市创建成果。组织开展2个体育强镇(复评)、1个城市体育先进街道、1个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复评)、22个先进社区、5个体育特色乡镇、4个现代化体育乡镇(街道)的创建,年内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体育强镇、体育小康村建设“全覆盖”。三是成功举办市八运会和第三届市民运动会。本着“办出高质量,赛出高水平”的目标,市八运会着重突出“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旨,共设青少年部和学校部两大部别24个大项579个小项比赛,为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搭建了广阔平台。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秉承“健康嘉兴,全民同行”的理念,设置了33个大项465个小项次的比赛,并新增了企业组等特定人群参赛项目,群众参与超过10万人次。赛会期间,除声、屏、纸、网等媒介外,利用微信平台集中开展赛事信息推送及观众互动活动,营造了“全民市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加强 “三大推进”。一是认真推进市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加大公共体育场地开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共236所,已开放229所,开放率达97%,其中市区学校开放率达100%,提前、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全市75%以上具备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其中市区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任务。市体育中心对外开放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服务健身人群达148000人次,市残奥中心体育场地于4月起对外免费开放,已服务健身人群24000余人次。二是推进全市业余训练布局调整,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结合十六届省运会周期项目设置,深入开展业训调研,年内新增击剑项目布局,将女子足球项目与市实验小学、秀州中学实施“市队校办”,男篮与水上项目分别与桐乡市和嘉善县实行“市队县办”,网球项目与南湖区鸿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了“市队社会办”的新模式。分层次举办全市体校、基地学校教练员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及单项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12场次。全年注册运动员2170人,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30名,发展国家一级运动员5名,向省体职院输送运动员15人。三是推进产业职能发挥,促进产业资源融合与多元发展。开展省内外体育产业调查研究,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编制“十三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清单,完成嘉兴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核准和发布,做好2014年度产业增加值核算和服务业统计工作,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工作。启动《嘉兴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研究制订,设立嘉兴市体育产业发展项目库,择优选定21个入库项目,推荐了10个优秀项目申报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5个项目已成功入库,推举4人参加全省首届体育产业领军人物评选,进一步扩大了全市体育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着力“四力提升”。一是着力提升全民健身服务力。依托各类基地和公益培训平台,全年完成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400余人,培训发展群众体育骨干1500人以上。针对不同层次人数分别推出涵盖幼儿在内的轮滑、足球、跆拳道等青少年暑期体育夏令营、中老年健身排舞、机关工会干部嗒嗒球教练员培训活动。对凤桥镇大星村、油车港镇澄溪村等6个村(社区)开展“1+1”结对健身公益指导。发挥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的示范作用,开展体质测试和跟踪服务,推广运动、营养和康复处方,将健身环境、指导服务送至群众身边。二是着力提升赛事活动竞争力。年内成功举办中古国际女篮对抗赛、世界斯诺克巡回赛海宁公开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5全国“7.16 全民游泳健身周”启动日的主会场暨南湖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2015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全国U-13年龄组少年女足锦标赛、“红船杯”全国桥牌比赛、嘉兴首届半程马拉松赛等多项次大型品牌体育赛事,赛会举(承)办规格及国内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成功申办2016浙江省第二届女子体育节。三是着力提升体育产业贡献力。截至10月18日,全市体彩销量已达5.6987亿元(同比增长9%),年底有望突破7亿大关,为全市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定的资金保障。据测算,2014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达94.83亿元,创造增加值30.4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91%,比上年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获评 “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2015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称号,成功承办浙江省第四届运动休闲旅游节,对拉动地方经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四是着力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2015世界斯诺克巡回赛、“7.16”全国游泳健身活动、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首届嘉兴马拉松赛举办期间,吸引国内外万余人次来嘉兴参赛、旅游,极大地拉动全市餐饮、休闲、销售等行业经济增长, CCTV-5等30余家国内权威媒体对赛事活动和嘉兴风土文化竞相报道,全方位展示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嘉兴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过去的一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体育事业和产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尚不均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加快体育产业的政策机制仍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并妥善解决。
二、2016年工作总体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重要文件精神的重点之年,全市体育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创强争先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抓手,以发展壮大体育产业为突破,全力推动嘉兴体育向“社会化、品牌化、产业化”迈进。
(一)全力推动体育工作社会化。一是深入实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重点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体育赛事举办及非奥项目发展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团体举办活动的积极性,推进体育社团社会化、实体化改革,推动镇建立巩固1个体育总会和5个以上注册的单项体育协会。二是深化巩固创强成果。坚持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推动秀洲区创建省级体育强区,创建省级体育特色镇(街道)村29个、实施“小康体育提升工程”100个,兴建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等健身设施15个,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93个,完成16000人左右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三是实施好2015-2018“市队联办”项目推进工作。完善监管考评机制,规范市队联办项目运行模式。以网球、篮球项目为突破,探索实施体育人才培养“市队社会办”,构建“体育+教育+社会”的体教结合、社会支持的业训新格局。四是加大体育产业市场帮扶。发挥好体育产业联合会融合纽带作用,畅通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力量投身体育产业,认真组织推荐优秀产业项目入库。
(二)全力推动体育工作品牌化。注重挖掘市、县(市、区)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体现品牌特色,实现四个“一县一品”。一是群体活动“一县一品”:鼓励和推广如海宁“潮乡少儿习泳”、桐乡“太极六进工程”、嘉善“排球国手进校园”、平湖“当湖十局”等有影响、有规模、有传统、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二是业训项目“一县一品”:统筹平衡各县(市、区)项目布局,推动各地发展自身的优势项目,做大做强县(市、区)品牌项目和市队县办运动队,如南湖区的小球、嘉善的水上、海宁的射击、海盐的自行车、桐乡的篮球等。三是品牌赛事“一县一品”:积极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型赛事,办出传统、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年内办好省第二届女子体育节、省幼儿体育大会、省青少年田径、网球等项目的省赛和嘉兴市第二届半程马拉松赛、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四是体育企业“一县一品”:加大对平湖“依思佳”、海宁“鸿翔”、桐乡“波力”等本地体育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嘉兴市运动休闲体验游系列活动、市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评选活动。
(三)全力推动体育工作产业化。一是强化资金引导,扶持产业发展。完善市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推荐优秀项目申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民间资本吸引力,为“十三五”期间12个重大体育建设项目做好服务工作。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积极组织体育产业企业参加省内外运动休闲展会,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做到内增规模、外树形象。三是加强渠道建设,搭建共赢平台。依托体育产业联合会积极开展合作研讨等活动,努力搭建“自主经营,合作发展,优化产业环境”平台,为会员单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四是鼓励多元结合,确保体彩销量。深入分析彩票市场,积极打造网络、APP终端等多种销售渠道,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管理和业务水平,促进体育彩票安全平稳增长,确保体彩事业持续发展。
作者:jx市体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