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重要

我市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剑指”五类重点领域

公安部门提醒:警惕各类蹭热点的非法敛财伎俩

发布日期:2019-05-16 07:36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召开的打击和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18年4月开始,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部署,组织开展为期的三年的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全市共侦办涉众型案件65起、破案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7人。

  今年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剑指”五类重点领域——没有金融业务经营资质、借助互联网实施的非法集资案件;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件;私募基金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各类交易场所的非法经营、非法发行证券、合同诈骗、非法集资案件;打着“消费返利”“电子商务”“金融互助”“虚拟货币”“爱心慈善”“养老扶贫”等幌子的网络传销案件。

  多方联动 发起凌厉攻势

  查办一批P2P平台

  去年,市公安局集结多警种和各县(市、区)局警力,全力投入涉及全国31个省市区的“中佳易购”非法集资案,积极承担起侦查、起诉主要犯罪嫌疑人、公司总部及我市辖区内其他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的责任,历时10个月,涉及我市24人被移送起诉。下半年,又投入全国P2P平台“爆雷”案件查处,通过走访约谈、压缩规模等措施,依法有序侦办处置本地的“饭饭金服”“浙商E贷”“浙昌贷”等5个P2P网贷案件。

  在侦办案件中,公安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全力追赃挽损,除了查封房、车、银行资金等一般资产,还进一步拓展到保险、股票和诉前保全资产以及通过办案敦促退赃。还将“堵漏止损”的措施向案前延伸,及时处置上海“寿叶堂”在我市分支机构所涉的非法集资风险,通过多方协调,关停全部转账资金通道。

  部分案件还通过使用互联网信息登记平台,从立案起分阶段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通报办案进展,有效缓解投资群体的焦虑情绪。市公安局还专门编发《涉众型经济犯罪风险排摸处置工作手册》,指导基层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并对接金融办、市场监管部门共同联合排查发现风险企业91家,成功清退一批投资理财公司。

  犯罪名目、手段不断翻新

  警惕各类蹭热点的非法敛财伎俩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还通报了一批我市警方破获的典型案例。如2016年9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汪某伙同张某某、陈某等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搭建某P2P网络借贷平台,他们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借新还旧”或借贷给他人。至2018年9月案发,该平台非法吸收资金50亿余元。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手机APP线上投资理财,让市民掉入陷阱的现象十分普遍。

  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在嘉兴有4家分公司。公司负责人张某、冯某、凌某某等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招募业务员以口口相传、承诺还本付息等方式,销售“双季盈”、“鑫年丰”等P2P理财投资项目,至2018年4月案发,共非法吸收资金11.49亿余元。目前,张某、冯某、凌某某等29名犯罪嫌疑人均已移送起诉。

  根据我市警方分析,从以往的“投资咨询”“投资理财”等名义,到募集“原始股”、淘宝“刷单”,还蹭上经济、社会热点和各种新概念,近来的非法集资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升级,正在向私募、众筹、期权等“资本运作”领域转移。打着金融创新、网络借贷、“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爱心慈善”“健康养老”“保健品销售”“艺术品拍卖”等名目的越来越多,其他还有以炒期货、外汇、彩票等名头,以“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噱头,发行虚拟货币等伎俩。另外,在专业市场、不动产销售领域还有不具有房产销售真实内容或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敛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