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重要

拒部门“跑马圈地” 借“编外社工”助力 变赶台账为项目申报

南湖区为基层“靶向”减负

发布日期:2019-05-24 08:55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清牌减负”3336块牌子,向“1+4+N”清单外事项坚决说“不”;将做台账精力转向百姓参与度高的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24小时审批自助机等“编外社工”力量,让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倾听、解决居民困难……

  在红船起航地,作为嘉兴市主城区的南湖区对基层负担过重的关键环节“把脉开方”,通过做“加减法”“靶向”减轻基层负担。

  标准化改革筑起“准入门槛”

  “对不起,你们这个事项并不在标准化清单里。”这两天,余新镇普光村党委书记施招霖婉拒了某部门的挂牌要求。

  施招霖所说的标准化清单,是南湖区去年10月底在全市率先推出的“1+4+N”基层阵地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1”即坚持党建引领,“4”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群团改革向基层延伸、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三治融合”,“N”即将各条线工作统筹考虑、合理融入。

  在普光村,目前对外的牌子,仅保留了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牌子,其余必须保留的牌子都集中挂在了室内墙上。根据村民活动需要,村里建起了8个社会组织,而原来摆满了会议室的大大小小的各类铜质、合金、木质牌子,则一股脑清理掉了。“现在村里的职责和任务更加清晰了,感觉心里轻松多了。”施招霖说。

  之前,南湖区一些社区、村为了应付各类上级检查,空间小的干脆把制度印在了窗帘上,一层不够就做三层,移动展牌、活动牌架等“金点子”更是层出不穷。

  “村和社区的长廊要多长?”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牌子多、材料多、事项多等问题,去年,南湖区就探索统筹优化村和社区阵地建设,创新打造了“1+4+N”体系。今年,又将基层减负列为服务企业、群众、基层“三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每一块牌子后面,都连接着诸多制度和台账,基层减负就要从减牌做起。数据显示,从2018年4月开始,南湖区通过规范场所挂牌、精简上墙内容,截至上月底共清理村、社区各类牌子3336块、上墙制度4533项。

  南湖区民政局局长张洁介绍,为了防止反弹,现在南湖区各村、社区阵地建设入驻事项申请,必须经过三级审批才能进入,上级部门不得随意给基层下任务。

  “以加为减”巧借力

  在南湖新区(东栅街道)新南社区,很多时候办公室只有两三名社区干部,大部分人不是到居民家走访,就是去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了。“我们现在能腾出时间来,还要感谢社区的27个社会组织。”社区党委书记袁芳感慨。

  在新南社区,这几年陆续成立了汉墨塘书画社、韵艺手工坊、春明环境工作室等20多个社会组织,尤其是春明环境工作室,更将繁重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怡和苑小区共有居民942户,仅去年,工作室志愿者就平均每户上门宣传3次。

  “这么大的工作量,凭我们9名社区干部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目前,该工作室已吸纳志愿者150多人,通过专业指导、举办讲座,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去年还上了嘉兴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红榜。而由热心居民“国学嘉妈”组织的馨悦国学社,每周至少举办一期国学朗诵,几年下来已举办200多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爸爸、妈妈参加。“虽然社区有10多个活动室,但有时候活动很多,要不断‘翻台’。”袁芳笑着说。

  不仅是新南社区,目前,南湖区各村、社区涌现了大批的社会组织,城市社区、村注册、备案的社会组织平均数分别达到了18个和10个。通过政府购买、政策补助,一些专业化的事情纷纷交由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组织,仅养老一块,今年南湖区就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作全覆盖。

  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许可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推出“一窗式全科受理”的基础上,南湖区还将此项创新工作延伸到了全区各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还推出了24小时不打烊的“审批机器人”。“以前困难户办各类社会救助,社区需要出具不同的证明、盖多个章,如今像困难户申请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了。”一名社区干部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社区的工作量。

  从“造台账”到抢项目

  “带宝宝回家”,这两天,新南社区饲养蚕宝宝的亲子活动消息一传开,马上就得到了居民的热烈响应。

  妇女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南湖区,仅妇联条线在村、社区设立的平台就有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家长学校等,而一些工作需要台账来检验。“牌子和台账只是开展活动的载体,其真正意义还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南湖区妇联副主席徐越勤表示,通过基层摘牌减负,现在妇联对基层的考核,基本上都通过项目化活动来评价。

  “一年100多本台账,多的条线一年就有十几本。”对牵扯了社区干部很多精力的台账,解放街道党委书记徐惠萍是又爱又恨,不算社区自己打印的纸张,仅送到外面装订台账的费用,社区每年支出就要超过1000元。

  今年,借助社区红领巾“凌”听会、“舌尖上的护卫队”等居民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凌塘社区成功开展了多项活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比如针对居民在绿地种菜现象,社区开展了除菜植绿活动,社区居民、人大代表、辖区企业纷纷出力、出钱,社区建起的两块样板花圃,这几天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这样的活动居民参与率高,成效实实在在看得到。”徐惠萍表示。

  为鼓励基层创新开展项目化服务,除了各部门对基层优秀项目给予评奖鼓励,南湖区还广挖渠道资源,利用多种方式全力扶持村、社区公益创投项目。仅近3年,通过各级财政支持加社会资本,南湖区已对271个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给予创投资金945.66万元的激励,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