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重要

以工匠精神照亮创新路、勇当新时代“烈火英雄”、捧一片丹心沃田野……

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践行者们(二)

发布日期:2019-09-09 09:11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在昨天的报道中,为“中国饭碗”奋斗的南繁科研工作者富昊伟、带领企业向世界领先迈进的朱金松、比信号灯管用的辅警杨剑峰,他们生动诠释“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故事是否打动了你?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践行者们——

  他,以工匠精神照亮创新路

  【人物名片】

  嘉兴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设备安环部部长、创新工作室主任柯贤湖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喜欢钻研机械,满脑子都是怎样改进工艺,使得生产更高效、安全。他说自己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车间,甚至觉得机床转动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赢得了“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作室”、“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称号。

  【人物故事】

  “创新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柯贤湖说。

  10多年前,柯贤湖从湖北只身来到嘉兴,落脚宏丰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一线调试工。他说很庆幸来到这样一家企业,因为这里的领导特别看重技能人才,也特别鼓励职工创新,提出了“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远大目标。

  最让他骄傲的是,2012年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并由他领衔,工作室定下目标: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5个、申请专利4个、新产品立项4个……如今,工作室已有20多名成员,他们中有擅长电工的,有擅长钳工的,有擅长机修的……截至去年底,创新工作室已拥有专利20多项,为公司节约成本、创造效益超过600万元。

  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引领公司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新品开发的重任。公司设备从当初的手动加工到液压自动加工、从组合机床加工到现在的机械手智能加工……每一次改造升级,对于企业来说都像赋予了一次“新生”。2017年,因为新添置设备成本大、调整周期长,柯贤湖带领团队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从图纸设计到模具制作再到安装调试等,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完成,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效益翻番。

  【人物感言】

  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倡导的“勤善和美、勇猛精进”,要求我们不光要有善心,还要有善行,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更温暖、更美丽。在工作中要勤勤恳恳、精益求精、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积极进取。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不断学习、提升技能,努力成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同时,进一步提升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把越来越多的职工汇聚在一起,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共同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勇当新时代“烈火英雄”

  【人物名片】

  今年33岁的吴金洪加入嘉兴消防救援队伍已有15年,现任嘉兴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的他,曾参与灭火战斗、抢险救援20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120余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13年被浙江总队评为“十大消防卫士”,还被授予全国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省公安厅优秀共产党员、省消防总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故事】

  2004年,吴金洪刚来到嘉兴消防支队时,还是一个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相当一段时间他的训练成绩一直落后。在一些大型比武场上,他只能羡慕地看着老队员们完成一个个华丽而准确的动作。  

  身体素质和消防技能就是消防员的“生命”,一个消防员在火场要是连保证自己生命安全都困难,何谈去拯救群众的生命?天性要强的吴金洪,开始以钉子般的“钻”劲、超常的毅力开始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平时的训练,别人练一次,他就练十次;别人休息时,他接着练,他的腿、脚、背上清晰可见大大小小的伤痕。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早到晚走的身影。

  他的身体一天天壮实,动作也越来越迅捷,反应也变得更加灵敏,2007年在嘉兴消防支队组织的消防技能大比武中,他一举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又在首届全国公安消防总队参加的地下救援操比赛项目中获得团体第二名。

  经历15年的洗礼,吴金洪由一个“新丁”成长为专业的“教练员”。他一边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一边还跟年轻的消防员们保持一样的训练节奏,并跟随他们奔赴现场,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当天出警的心得写下来,便于思考整理,再转化为宝贵的经验分享给队员们。在年轻消防员的眼里,吴金洪就是他们的榜样。

  【人物感言】

  “勤善和美、勇猛精进”体现在消防队伍中,更多的是由凝聚力和团结协作所迸发出来的战斗力。新时代消防员不应再是猛打猛冲的形象,而是应该学会用更高效、更专业、更安全的手段执行任务,到了更高水平的提升就是完善每一个细节,所以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与时俱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从而更好地履行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她,捧一片丹心沃田野

  【人物名片】

  桐乡市濮院镇油车桥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惠婷毕业于浙江大学,放弃高薪工作回乡种田,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全能农机手”,插秧机、点播机、收割机……这些常用农机没有她不会的,目前,她的合作社承包土地达300多亩,可为当地和周边农户提供“全程式”、“菜单式”、“托管式”机械化作业服务。她曾获2017“浙江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人物故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桐乡市濮院镇油车桥见到了“女农机手”刘惠婷。“我爸爸是从手扶拖拉机年代走过来的,小时候我经常跑到田里帮他。”从小和农机有不解之缘的刘惠婷向记者讲述她田间地头的记忆,“以前,我们种田都是脚踩到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赶着时间把秧苗插到田里。现在,我只需手扶方向盘、脚踩油门,像开车一样就可以完成劳作。”刘惠婷说,2012年大学毕业后,由于父亲身体原因,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劳动,她决定回乡帮忙,没想到一干就是7年。”

  长期的田间劳作,让刘惠婷紧握农机方向盘的双手磨出了老茧,也让她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田间机械的轰鸣声。

  2014年,嘉兴开始推广秸秆还田,“推广秸秆还田后,我发现春小麦的产量受到影响减产。”刘惠婷告诉记者,为了弄清缘由,2015年她高价引进了一台打包机,在自家田里划了三亩试验田,发现采用机器打包的亩产量比采用秸秆还田的多100公斤。

  而在当时,打包机在濮院农村还是新事物,周边的农机制造商也不生产打包机,光靠引进成本太高,刘惠婷通过多方努力和湖州收割机厂联系,把想制作打包机的设计原理和厂家讨论,第一次失败了,损毁了一台收割机,但她不放弃,第二次成功了。“将打包好的秸秆做成饲料、燃烧颗粒,还能增加收入。”刘惠婷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共有三台打包机,开足马力,一天能打包100多亩农田产生的秸秆。

  【人物感言】  

  新时代的优秀农村青年应该具有“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我想通过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榜样,慢慢影响同行业的人,让这个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扎根泥土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更多乡亲成为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带领社员把合作社向更大规模、更全面业务、更大服务面积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