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司法局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002545362/2020-383521 发布机构: 市司法局
发文日期: 2020-11-27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海宁市深耕法治文创领域打造“七五普法”地方特色新板块
发布日期:2020-11-26 15:51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宁市聚焦法治文化与海宁地方特色、文化优势的融合发展,不断加大法治文创领域投入,先后创作各类法治文创作品530余件,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法治文创成果,打造了海宁市“七五普法”特色新版块。

一、挖掘地方文化,使法治文创作品“接地气”。一是融合传统文化。以海宁本土法治文化资源(法治典故、法治人物等)为创作原型,用皮影、灯彩等非遗文化和剪纸、编织、蓝印花布、皮贴画等民间工艺,以及戏剧、曲艺、歌舞等传统文化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展览展演传递法治精神。举办“法治史志·拾遗穿越”文艺创作大赛、“宪法法治·美丽非遗”民间艺术作品创作大赛,先后征集到民间工艺品、地方戏曲、法治书画265件。对接市皮影戏剧团、依托文化馆专业艺术团队开展定向创作,成功创作并巡演包括助讲“八八战略”的《紫薇花开暖人心》《老陈和宪法的回忆录》系列法治皮影戏、“父与子”“火眼金睛”等法治小品、秸杆露天禁烧三句半等系列作品。二是拥抱影视文化。适应新时代新媒体传播需求,探索法治短视频、微电影和法治动漫等创作,建设“海派”法治文创作品。完成全市首部幼儿法治动漫《向儿童暴力说“不”》,全国县级市首部宪法公益广告《品质生活宪法篇——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徐九斤:影像内外,法说人生》等均在省级、全国评选中获奖,市财政局获全国“我与宪法”微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多年开展“金紫薇”党建法治文创作品大赛,先后征集作品259部,并于2017年度入围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评选。结合地方名人典故,成功创作《宋云彬见证新中国<宪法>的诞生》《大侠金庸——无“法”安放》等海宁法治系列纪录片。三是传承“活态”文化。筹建法治博物馆,将各类海宁法治史见证进行集中保存和公益展示,让法治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本地各类节、展、游、艺,如结合春节元宵猜灯谜、迎灯巡展等传统民俗活动,开展普法灯谜喜乐汇;利用地方庙会活动“皇岗轧太平”、文化走亲等形式,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下乡进企活动,“七五”普法期间累计开展各类展演60余场。2020年度嘉兴市“12·4”法治文艺汇演在海宁举行。

二、传播优秀成果,使法治文化接收“有人气”。一是拓宽法治新阵地。将挖掘的海宁优秀法治文化资源和加工创作的艺术成果,通过全市60多个市镇村组四级法治文化阵地、户外大屏、公交车站导航屏、公共自行车亭屏进行传播。依托海宁市级法治文化主题园——沁德园,以光电、浮雕、亭阁、雕塑、展板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中国古代法治文化之精华和海宁地域法治文化之精神。同时,积极做好与社会力量的融合共建,如在南关厢“法治文化小镇”,依托原有社会力量做好结合融入,打造法治皮影戏馆、法治灯彩街、法治“共享书屋”、法治茶楼、法治书法堂等系列场馆,保留或定期举办法治主题宣传、法治灯彩、皮影戏汇演等活动,集中展现传统艺术和法治文化的融合成果。二是衔接云端新轨道。依托“紫薇说法”大潮网电视专栏及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平台,实现法治文创作品及时“上云”。积极运营“紫薇说法”微信公众号,结合市镇村三级“之江法云”微信群网络,实现法治文创作品在全市面上的广泛推播。继续用好户外公益大屏广告、各市级部门及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宣传窗口,常态化对相关优秀作品进行滚动播放。创新开设“紫薇说法”抖音号,通过“直播互动”“带货普法”及优秀作品投放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普法可达性和有效性。三是共筑峰会新平台。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法制电视节目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海宁)法制影视剧制播峰会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海宁。通过平台搭建相互借力,与政法宣传部门、电视台法制类专业频道与节目制作部门、各大视频网站和部分影视制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及合作,如第二届峰会上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和海宁影视基地联合实行影视人才孵化合作、第四届峰会揭牌成立海影国际合作实验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等,进一步打通和拓展了海宁以法治题材栏目剧、网络剧、微电影创作为核心的法治文创特色之路,推动“法治+影视”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和融合提升。

三、健全保障机制,使法治文创工作“有底气”。一是勾绘法治蓝图。“七五”普法规划制定过程中,将“深入挖掘本地法治文化资源,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本地各类活动”“大力发展法治文化创意产业”“加大新媒体法治文创产品研创力度”等内容写入规划。2018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关于高水平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题材方向、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主要项目及制度保障进行了明确,确保工作开展组织有力。二是充实法治宝库。打通组织、宣传、文联、社科联、文体、档案各条线,盘活各条线存量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注重与高校、法研院所、法学会等机构、团体开展合作,从历史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中挖掘法治资源,组织开展法治文化课题研究和实证研究,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理指导和素材支撑。组织开展重大法治课题研究和实证研究。目前已征集作品及实物30多件,并择优汇编《海宁法治文化典故集锦》。联合和鼓励文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参与,激发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由市普法办指导,专业影视文化公司公益拍摄法治纪录片等。三是培育法治力量。建立由文学文艺工作者、书画爱好者、民间艺人等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者组成的30多人的专(兼)职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开展定向委托创作及服务购买,为传统法治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造性转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如对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蒋中健,依托其个人书法展馆“二法堂”及其个人历年来法治题材书法创作,举办“蒋中健法治主题书法展”,打造集法治书法展、现场法治咨询和服务、法治讲座等为一体的宣传教育平台。


信息来源: 市司法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