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民生

68%居民小区实现定时定点垃圾收集

嘉兴创新垃圾分类 提升全市生态绿色含金量

发布日期:2021-01-22 08:52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垃圾分类处理是城市中“引领时尚”的“关键小事”,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大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压力。垃圾分类成功与否,考验的是城市治理的智慧和活力。

去年,我市将10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一年来,全市上下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品质提升工作,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不断提升,“不见垃圾不见桶”的居民小区日渐增多,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生态绿色含金量。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去年底,嘉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同比增长率为-5.7%,1200个居民小区实现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68%;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开展的垃圾分类调查显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88.2%,垃圾分类满意率达到85.9%,了解掌握垃圾分类方法的达到60%……

■记者 潘晓琴 通讯员 黄建青

■1200个居民小区开展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

早上8点,正值一天中居民处理垃圾的高峰期。放鹤洲花园一期小区内,居民裘欣凉拎着两袋垃圾来到“一站式智能四分类收集屋”前,轻点屏幕后通过人脸识别,他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别投入对应的投放口,显示屏上则自动显示投放垃圾的重量,一同显示的还有投放人的相关信息。

“分得很好,谢谢配合。”整个过程中,垃圾分类小区劝导员唐月英一直在一旁协助,对裘欣凉正确的分类给予点赞。

“现在我很熟练了,不会错的,分好了垃圾,我们自己小区环境也好了。”扔完垃圾,屏幕上显示裘欣凉的个人垃圾分类积分增加了20分,随后他熟练地在收集屋前洗手消毒。

裘欣凉颇有感触地说:“过去小区里每幢楼前都放着垃圾桶,到了夏天有时候清运不及时,垃圾都溢出来了,散发出臭味。现在有了这个统一的收集屋,小区里垃圾桶没有了,整个环境变美了,扔个垃圾还能积分换礼品,蛮灵的。”

裘欣凉点赞的这个收集屋,是嘉兴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站的3.0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垃圾桶裸露在户外的情况,将其移入定时定点投放站,看不到垃圾桶和垃圾,也避免了满溢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市民投放垃圾的时间固定在早晚两个时段,集中劝导员力量进行桶边劝导,提高垃圾分类的投放准确率;当天及时完成垃圾收运,避免垃圾发臭或者过夜造成污染。

“有了这个定时定点投放站,我们在居民扔垃圾的时候,会对个人信息和垃圾投放情况进行记录,这些信息会统一汇总到嘉环园林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内,根据每户家庭的垃圾分类情况,对分类好的居民进行奖励,对分类不好的,则会将信息反馈到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劝导员,他们可以上门进行针对性宣传,对提高居民整体分类意识,提升分类准确率很有帮助。”嘉兴市嘉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胡杭英说。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目前已在嘉兴全市推广。截至去年底,嘉兴共有1200个居民小区开展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覆盖嘉兴68%的居民小区。得益于这种模式,嘉兴共撤销垃圾投放点2万余个,减少垃圾桶5万个。

■全市垃圾分类亮点纷呈

除了定时定点投放站模式,我市各地在模式推进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小绿桶”“善分类”等县域特色分类模式不断涌现。

江南巴比伦是秀洲区最早实行“小绿桶”模式的小区。“刚开始不习惯,现在就像出门一定要带钥匙一样,随手就把‘小绿桶’带出门,回家时再把桶带回去,这样的方式很有仪式感。”张先生作为小区业主,他每天都会把装有厨余垃圾的“小绿桶”放到楼道下的厨余垃圾收集站。收运人员会将“小绿桶”放到电子秤上称量;完成称量后,将桶内厨余垃圾全部倒进绿色垃圾桶,并用水枪清洗干净后归位。

张先生的这个“小绿桶”里面可是大有“乾坤”,该绿桶实行一户一桶,桶的底部还带有智能芯片,不仅能知道哪些住户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还能对分类错误的住户及时进行纠正,做到源头可溯,可以有效破解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的难题。街道工作人员每天可以在电脑里实时看到每户居民厨余垃圾的量,如果哪户人家数据一直异常,小区的劝导员就会上门去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去年8月,嘉善县的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善分类”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立足于生活垃圾分类全业务流程的监管,实现了垃圾投放溯源、可回收垃圾预约回收、居民积分全县通兑、环境督导考核、劝导员考勤、清运车辆定时定点收运跟踪、清运车辆分类收运追踪、数据分析挖掘等方面的功能。

在嘉善县垃圾分类办的相关工作人员看来,“善分类”让垃圾问题解决更科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环节和居民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优化环节设置。与此同时,“善分类”让监管更到位,通过RFID信号、小区视频监控对整体的垃圾分类投放、清运、处理运管进行可视化管控,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

“目前我市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定时定点投放收集为主、其他收集方式为辅的‘1+X’嘉兴模式,‘不见垃圾不见桶’的居民小区日渐增多,形成了示范劝导效果好,分类质量高,分类品质佳的规模效应。”市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吴秀泉表示。

■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如今,经过3年的垃圾分类探索实践,嘉兴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常态化运行的“1358”工作机制,保障分类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其中,“1”是指一项市领导市级部门联系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制度,“3”是指三级桶长制,“5”是指建立“五榜”公示制度,“8”是指完善八项落地考核办法,逐级夯实分类人员的分类工作责任。同时,具备十四大功能模块的全市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初步建成。

去年9月1日,《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嘉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从宣传引导阶段逐步向强制落实转变,不按《条例》进行垃圾分类的个人和单位,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嘉兴也因此成为全省除杭州、宁波以外,第三个城乡统一立法推动垃圾分类的城市。

《条例》施行以来,全市执法系统成立专项执法队伍,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共10540次,立案2856次,其中,个人立案2281次,单位立案575次,处罚2600次,处罚金额717290元,形成全社会依法分类的浓厚氛围。

垃圾分类的良好宣传氛围在全市更广范围内日渐形成。在嘉兴多个村、社区里,“引领分类新时尚”“文明创建、分类先行”等多彩活动此起彼伏;重点路段、小区出入口等处,各种引导分类的标语鲜艳醒目;校园中、课堂上,“小手拉大手、齐心来分类”的环保课堂生动有趣……

为做实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工作,市分类办还会同市教育局共同编制了《垃圾分类我能行》幼儿园大中小班读本,已发放10000册读本至全市各幼儿园,通过卡通读本形式,向全市幼儿园小朋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提高家庭分类质量。

吴秀泉表示,接下来嘉兴垃圾分类工作将聚焦问题短板、体系建设、“一降三升”、居民习惯养成以及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谋划提升。如针对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分类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快建设和优化可追溯可计量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站,2021年计划新建和改造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各500个,累计达到1800个,小区占比增加至85%;继续扩大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目录和数量,从现有的26类扩大到30类以上,实现兜底回收和源头减量;对照《条例》,持续开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