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兴教育学院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470890431/2021-422246 发布机构: 嘉兴教育学院
发文日期: 2021-12-20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助力普特协同 增效融合教学——记嘉兴市融合教育教学协作组第六次研修暨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21-12-20 10:33 信息来源:嘉兴教育学院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进普特联合教研、交流融合教育经验,12月16日,嘉兴市融合教育教学协作组第六次研修暨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展示活动在海宁涓湖学校举行。嘉兴市各县(市、区)特殊教育专兼职教研员,嘉兴市融合教育教学协作组指导教师和成员,嘉兴市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以及各县(市、区)资源教师代表近100人通过线上直播参加。活动由海宁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沈永妹老师主持。

首先,现场直播鹃湖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经验介绍和融合教育课堂教学展示。

海宁市鹃湖学校朱敏慧副校长作《全人教育理念下“融合+订制”教育模式的构建》主题分享:校级领导引领学校融合教育的架构,团队联动支持研究融合教育策略,初步形成了基于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采取普特协同、个性定制、动态调适,实现多方、系统的支持,促进特需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朱校长饱含特教情怀地期待——“教育需要公平,也需要特殊关怀。秉持教育初心,努力前行,融合教育之路必将一路阳光”。

海宁市鹃湖学校吴薇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融合集体课《葡萄沟》,吴老师构思巧妙的引领,声情并茂的讲解,个性化支持的精巧融入,特需学生积极地参与,愉悦而有收获,让我们看到随班就读学生也可以有效融入课堂,充分体现了只要支持在,只要支持基于学生需求,那么教育的融合就能无痕的生成。

随后,以视频会议形式,12名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享。海盐县育才学校王晓霞老师以《使用人民币》一课为例,提出“数学为生活实践服务,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桐乡市振东幼儿教育集团振东幼儿园的滕笑娣老师从《大公鸡游戏活动》中清晰地看到如何让课堂从无趣变得有趣、如何让学习有梯度。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高加骏老师以《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发现与验证》一课为例,强调恰当地引导对学生知识顺利迁移的重要性。海宁市鹃湖幼儿园张金娥老师用多元球类感知把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出来,提升与小伙伴互动的运动方向感。平湖市培智学校的汪楚老师以《我是小小解放军》一课为例,以慢动作教学视频的方式剖析动作,在游戏比赛中帮助智障生注意力与反应速度多维目标达成。海盐县百步中心幼儿园的王芳丽老师运用拍球这项活动,巧借教师、同伴、团队的力量,充分开发潜能。海宁市培智学校夏玲老师运用“学习三部曲”:高段智障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到“我能学”最终达到“我会学”,实现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钱耿乐老师将矿泉水瓶、旧报纸变废为宝,制作成活动器材,并灵活变化练习形式以及教学方法,让聋生爱上投掷运动。桐乡市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钟慧佳老师借助安吉积木,通过“三阶推进”的方式,缩小了与正常幼儿认知发展方面的差距。嘉善县培智学校沈春燕老师以《正方体的认识》为例,从挖掘能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出发,在直观呈现中引导学生指一指、摆一摆、贴一贴、做一做,助力突破难点、发展思维。海宁市培智学校李锴鑫老师巧妙、适时、适量地运用击掌,分享成功体验、满足运动、常规、互动等多维需求,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钱泽红老师以《认识圆》一课为例,通过摸一摸感知圆,看听说结合理解、表达圆,动手画一画感受圆,身体跳动辨别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最后,嘉兴市特殊教育教研员鄢丽芳老师作活动总结。鄢老师充分肯定了涓湖学校在融合学习空间创设、课程支持系统建立、学习共同体组建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并精准分析和点评了教学展示课以及12位老师的优秀案例。鄢老师希望各区县都能加强普特共研的力度,形成区域融合教育教学协作模式;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氛围;教师要加强对特需儿童的研究,基于学生需求去尝试和探索适合个体的策略,注重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努力为特需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

本次活动围绕“改革”与“探索”两个关键词,通过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经验介绍、融合课堂展示、优秀案例分享,与会教师收获满满。相信在联合教研的氛围下必将建构更美好的融合教育生态,让每位随班就读学生获得生命的绽放。


信息来源: 嘉兴教育学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