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 > 嘉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 2019年度 > 2019年第8期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01 11:48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5日


嘉兴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

(2019-2022年)

根据《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总体方案》(浙政发〔2018〕48 号)和《2019 年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浙政办发〔2019〕17 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数字浙江2.0”的总目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掌上办事之省”和“掌上办公之省”建设目标,以数据为纽带,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府决策、执行、监管、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促进数据共享开放,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按照省政府“一盘棋”协同推进的要求,统一服务体系规划、统一服务平台建设、统一服务应用推广,保障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同步推进,实现全市“数字政府”一体化。因地制宜,按需有效归集政务数据,分级深化特色应用,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构建“全市一个大平台、上下一张网”。

2.以人为本,深化应用。立足市民、企业、政府的实际需求,着力提高政府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让数字化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3.开放共享,创新机制。统筹建设数据中心、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资源集约建设和共建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积极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机制,推进思路、管理、技术、模式、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升级,提升运营质量,提高治理能效,形成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体制机制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积极、健康、有序发展。

4.试点先行,动态迭代。优化实施路径,将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中持续迭代,实现螺旋式上升。高质量推进省级项目落地,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试点,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牵引效应。

5.数据安全,强化管理。推动和完善公共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建立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关键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安全,建立重大项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配备应急响应技术团队。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9年底,全市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可办”,“跑零次”比例达到90%以上,除涉密、敏感事项外,80%以上实现“掌上办理”,民生事项90%以上实现“一证通办”,群众和企业实际网上办结率达到50%以上。实现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8+13”重大项目的贯通落地,县(市、区)政府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全面完成,确保2个以上项目入选全省数字化转型应用典型案例。(见附件1)

到2020年底,打造成组织有力、协调有力、推进有力的“掌上办事之城”和“掌上办公之城”。完成嘉兴市协同办公应用接入“浙政钉”,市、县(市、区)两级100%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网通办”,90%以上实现“掌上可办”,公众满意度与获得感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数字政府”品牌。

到2022年,建成“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共享化”的数字政府,非涉密政府系统信息孤岛100% 打通,形成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实现与上海的“一卡联通”“一卡结算”。居民可通过掌上政务平台享受两市民生服务和数据共享的成果。嘉兴市成为全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地,成功经验输出至全省和全国。

2.具体目标。

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应用。“浙政钉”掌上办公系统(OA)实现市政府各部门和直属各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应用全覆盖。实现数据资产统一管理,数据资源全面整合,提升数据共享率、开放率。

建成协同高效的在线政府。建设完成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三服务”系统、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智慧出行、智慧环保等应用项目。

打造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围绕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以及服务事项覆盖度、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方式覆盖度等指标,构建“全程全时、随地随需”的惠民服务体系。

营造协同共享的治理格局。建成科学完善的数据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各级公务人员数字化素养,强化公众对政务服务电子化的认可,营造良好的“数字政府”社会发展环境。

二、总体框架

(一)基础架构。

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七大体系。“四横”,即全面覆盖政府职能的数字化业务应用体系、全省共建共享的应用支撑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三纵”即与改革目标相匹配的政策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见附件2)

业务应用体系: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政务办公六大领域,按照以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为核心内容,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政府业务体系框架设计,进一步强化数字政府项目的统筹管理与制度设计。

应用支撑体系:统筹建设一批基础性通用应用系统,协调推进各地、各部门专业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政府数字化应用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贯通。各类应用系统按照公共组件集成和统一标准接口,实现互联互通、业务联动、数据共享。

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建设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共享平台、分析挖掘平台、开放平台等设施,以及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部门数据仓等数据资源。加强数据资源规划、采集、存储、共享、开放,提升数据质量和价值,构建全市共建共享的大数据资源体系。

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建设嘉兴市“政务一朵云”,加强网络安全及运维保障,推进部门专网整合,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统一、安全、稳定、高效、按需使用的基础设施资源。同时组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机构,加强协调监督机制,健全政企合作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在理念、职能和办事流程上实现转变,加快实现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推动和制定完善政府数字化转型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在业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开放、网上政务服务等方面制定配套制度。

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标准化建设,在国家和省政务信息化标准框架下,制定嘉兴市政府数字化转型业务、技术和运行管理系列规范,推进相关标准、规范贯彻落实。

组织保障体系:通过建立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政务数据管理机构改革,提升各级公务人员数字化素养,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营造改革创新的组织格局与氛围。

(二)层级架构。

以“统一部署、分级应用”为原则,嘉兴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行市级平台支撑,市、县(市、区)两级应用开发和运行保障,按照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由市统一部署。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新建系统统一部署至政务云平台,已有系统逐步向政务云平台迁移,保证与省平台保持全面对接。

应用系统由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及部门在统一应用支撑体系下开发,其中重大公共性应用系统、各行业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实行市统一建设部署;鼓励县(市、区)政府部门在统一基础平台、统一开发标准、统一应用框架下,发挥各地优势,积极探索建设本地特色业务应用,形成成功案例后在全市复制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速省市重大项目应用落地,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

按照省级政府数字化转型“8+13”重大项目落地贯通工作部署,主动做好与省级牵头部门的沟通,同时结合嘉兴特色,围绕政府履职六大领域,力争在全省政府数字化转型中打造更多的“嘉兴亮点”。

1.推进经济调节数字化应用。

实现经济运行监测数字化平台应用在市级涉经济相关各部门、县(市、区)政府的全覆盖;完成审计监督大数据应用示范市县推广工作,切实发挥应用绩效;深化政府采购云平台应用,加快推进法定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完成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市级分平台部署,实现与省级平台集成对接。

2.推进市场监管数字化应用。

完成统一行政执法监管系统平台的试运行,全面推广平台应用,实现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对接联通;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构5类主体的公共信用数据归集覆盖率达到100%,迭代完善公共信用评价、信用档案和“红黑名单”信用产品。加快推动信用信息应用嵌入行政管理事项,实现与省级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全省统一执法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金融服务业开展公共信用应用。

3.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

实现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市县全覆盖;推动各级业务办理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支撑体系对接,提升“一窗受理”平台服务能力;除土地出让收入外,90%以上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接入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实施县(市、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试点改革;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在全市应用全覆盖,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前审批“最多90天”,审批事项减少10%以上,申报材料减少50%以上;国际贸易数字化“单一窗口”企业申报反馈平台全功能上线并实现市县全贯通;全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市县全覆盖,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一张图导览;优化完善“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功能,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普及,推动平台和资源规模化、常态化应用;建设嘉兴市教育中小幼入学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入学报名审核录取智慧化水平,推进入学报名“最多跑一次”;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市县全覆盖,全面推广应用居民电子健康卡。

建设嘉兴政企通平台,推行集装箱式服务。按照“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的“互联网+政企服务”新模式,打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依托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推动网上跨部门审批、并联审批,力争缩短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

推进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嘉兴与上海“两市三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文化、组织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地线上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沪嘉医保双向“一卡通”,深化两地医保“点对点”联网结算,联通两地公共安全监测平台,建设“两市三区”统一政务投诉举报咨询平台。强化两地信息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规划衔接、标准统一、技术协同,重点争取与上海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实现直通,推动电话、宽带、移动网络互通共用,进一步提升我市信息网络速度、服务质量。依托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等升级改造,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5G应用试点、云计算等部署建设,争取设立互联网国际出口专用通道,打造上海都市圈一流“信息高速公路”。

4.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

完成全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迭代完善,推动基层治理信息与“浙政钉”平台对接整合。配合开展省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接入,完成嘉兴市“雪亮工程”总平台与省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总平台对接,建设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省人力社保厅欠薪联合预警智慧平台、省商务厅散装水泥专用车辆安全共治系统、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在全市应用全覆盖。

完善嘉兴“三服务”系统,在“智慧民情”系统的基础上推进“三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汇聚走访获取、网格上报、热线电话、线上发现、基层采集等渠道的市民、企业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建成“三服务”主题数据库,实现市民、企业反映的诉求和问题的处置分拨、跟踪落实情况,实现对社情民意的监测预警和分析评价;建设精准高效的嘉兴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汇聚公安交通大数据,完成南湖景区“一区六路”多维感知体系建设,加强路网监测能力建设,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等示范应用,实现交通态势一张图,完成停车数据交换共享技术规范编制。

编制嘉兴市政务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下阶段嘉兴市政务大数据建设的目标、原则、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和工作要求等,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撑。

5.推进生态环保数字化应用。

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和自然生态资源综合信息监管系统在全市的推广应用。深化智慧环保建设,推进环保专网与政务外网融合,建设生态环境数据中心,编制环境地图,建设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移动探伤辐射安全监管平台等生态环境业务协同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的现状“一张图”、战役“一张图”、成果“一张图”,实现跨部门、跨区域指标数字化和工作任务协同管理。

6.推进政府运行数字化应用。

推进“浙政钉”移动办公平台全市全覆盖,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基于“浙政钉”开发协同办公微应用,推动政务工作实现移动化、协同化、电子化办理。完善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全面推广版式文件和电子印章,除涉密或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均推行网上办理。建设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全市推广应用。依托市政务外网完成市协同办公系统迁移,实现市协同办公系统电脑端、手机端融合及应用。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建立基于“浙政钉”集约化平台的移动端应用。

(二)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掌上办事常态化。

聚焦“一事通办、一证通办、一城通办、一网通办”,升级“一窗受理”平台,深化“掌上办事之城”建设。围绕“一事通办”,强化政务数据协同应用;围绕“一证通办”,大力推进证明类信息共享、证件全流程电子化;围绕“一城通办”,促进高频民生事项的“全市域可办、县域内通办”;围绕“一网通办”,加快实现“零跑腿”,把“浙里办”嘉兴平台作为“掌上办事”的统一入口。以企业投资项目、商事登记和社会民生热点领域为突破口,实施综合政务服务大厅改造升级,分级分类推进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大力推进代办服务网点、自助终端、移动终端、二维码、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惠民应用接入,稳步助推政务服务进基层。

(三)实施政府数字化应用支撑体系。

依托全省统一的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市、县(市、区)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提供的“浙里办”电子身份证现场申请开通服务。基于“浙里办”移动端推广网上身份凭证在各类线上线下场景的应用;将各级政府、部门网站整合至浙江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加大自然资源信息数据共享融合力度,完成智慧嘉兴时空信息云平台国家试点建设,启动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示范试点应用。

(四)做优共建共享的数据支撑体系。

构建统一的嘉兴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完成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信用信息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在全市的应用;整合嘉兴市城市大数据中心、公共事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嘉兴市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等市级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共享数据平台,健全完善全市公共数据归集的渠道和机制,承担各县(市、区)公共数据归集,实现与省级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加强公共数据质量治理,对已归集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清洗,建立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的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数据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开发利用,组织开展宏观经济分析、辅助决策分析、社会治理服务、社会信用管理等大数据应用研发。推进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为社会组织和群众提供方便易用的数据服务。

(五)做强集约整合的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成市政务外网IPV6的升级改造,推进市政务专网(即现承载市协同办公系统等应用的网络)及其他部门政务专网向电子政务网络迁移整合;深度融入全省政务“一朵云”体系,完善“两地三中心”(同城生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容灾备份体系,加快各级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平台迁移;建设全方位“感知网”,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物联网感知体系,实现各类物理感知数据共享使用;加快建设“雪亮工程”,进一步完善嘉兴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

(六)完善顶层统筹的制度标准体系。

健全政策制度体系,落实《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354号)要求,制定《嘉兴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落实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机制。加快推动数据领域立法,使数据存储、使用、开放、共享、第三方开发等有章可依;制定标准规范体系,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8〕79号)的总体框架,明确市级公共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标准、元数据标准、公共数据管理规范和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等。

(七)构建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重大项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全市网络安全协调指挥体系,全面实现全市政府系统关键信息基础网络综合监管一体化;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对重要数据资源实行分级分类安全管理,开展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完成数据安全技术防护相关部署,明确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数据安全责任,增强各环节人员的保密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健全工作体系。

各级各部门(单位)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建立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综合协调、业务转型和技术支撑工作专班,构建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落实责任,强化节点管理。

市级各部门在建立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落实主体责任,分阶段、分层级分解工作任务,实施全流程节点化精细管理,细化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依托“浙政钉”平台对各大项目进度、文档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科学谋划项目建设内容,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项目预审的重要依据,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推行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增强项目实效。

(三)打造团队,确保人才保障。

结合机构改革,深化大数据发展管理体制,完善数字化转型工作职责。注重团队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培训,将政府数字化转型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内容,提升机关干部数字化能力。制定政府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育计划,积极探索岗位聘用制、首席信息官等新办法,开展示范项目等多形式激励,推进人才培育、引进、流动和使用机制改革,培养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依托知名高校和优秀信息企业等资源,建立专家委员会,发挥指导作用。

(四)统筹建设,强化资金保障。

完善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应用和推广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有效支撑数字化业务系统平稳高效运行。每年根据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设资金,重点保障示范项目建设必需的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坚持节俭办事,注重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五)督查考核,完善评价体系。

将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列入市政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对重大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进度督查和绩效评估。鼓励市、县(市、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的同时,在具体应用层面开展创新性探索,争取形成可供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领跑者”典型案例。


附件:1.2019年嘉兴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绩效指标体系

           2.嘉兴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框架图


作者:

信息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