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637/2022-424632 | 发布机构: | 市档案馆 |
发文日期: | 2022-04-15 | 组配分类: | 党务工作 |
“疫”路“档”先 | 海宁战“疫”日记⑥:小鸡蛋 大用处 | |
发布日期:2022-04-15 10:43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海宁“4·2”疫情发生以来,嘉兴市档案馆慈波、李伟两位同志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积极下沉海宁抗“疫”一线,协助当地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两位同志用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参与海宁抗“疫”工作的点点滴滴。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希望通过两位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述,真切感受海宁抗“疫”的辛勤历程和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汲取并肩而行、同心战“疫”的强大力量! 今天是下沉海昌街道利民村支援抗“疫”的第六天。像往常一样,早上6点左右,利民村的喇叭准时响了起来:“全员核酸暂时停止,请大家按照管控要求不出门、不聚集。胜利在望,请大家再坚持几天。”几天忙碌,今早停顿下来,可以安心吃个早餐了。配送的早餐里有个鸡蛋,拿起这个鸡蛋,我不由地想起了前两天分发鸡蛋的事情。事情其实很简单。8日下午,上级部门给村里送来了3600个鸡蛋,村书记召集大家商讨如何发放。有人说,像往常发放物资一样,发到房东手里,由房东分发。有人说,鸡蛋数量不多,不发给新居民,只发给本地居民好了。也有人说,先暂时不发,等下一批生活物资到位时一并发放。众人意见纷纷,难以达成一致。 我见状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鸡蛋只有3600个,村里共有居民3500多人,每位居民只能分到一个。一个鸡蛋虽小,但牵涉面不小,发放不好,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的意见是只要是居住在本村的,不论是新居民还是本地居民,都要发放到,不能厚此薄彼、差异化对待,人为地造成本地居民与新居民的分割,这样不利于团结。现在每天都要做核酸,我建议在居民排队时每人发一个鸡蛋,这样也可以知道当天做核酸的人数。”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听了我的建议觉得合理可行,就决定第二天早上做核酸时,做完核酸的居民每人领取一个鸡蛋。 事情虽小,背后的道理却发人深思。现在我想,采用这样的方式分发鸡蛋,其实有几个好处。 一是小小鸡蛋充当了核酸检测的计数器。虽然每天做核酸时扫描手机后,后台会统计检测总数,但我们用一人领一颗鸡蛋这样一种较为原始的计数法,也可以掌握一个较为精确的总数。并且用这样一个小小的奖励,也能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核酸检测,提高检测率。 二是小小鸡蛋充当了心理健康的调节器。疫情之下,由于居民长居家中,缺乏与外界交流,加之存在未知的风险,许多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焦虑、失眠、易怒等心理问题。努力化解这些负面情绪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发一个鸡蛋,无疑带有一点小小的幽默。很多居民在接过鸡蛋时都会心一笑,这微微一笑短暂地舒缓了他们的紧张情绪,有利于维持居民的心理健康,提振居民战胜疫情的精气神。 三是小小鸡蛋充当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小小一个鸡蛋,暖暖一片心意。接收到3600个鸡蛋就一个不留全部发放给居民,坚持一碗水端平、不分彼此,使居民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一座心心相印的连心桥。 小小鸡蛋充当了工作检测的磨刀石。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做好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需要不断思考,创新工作方法。如果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将鸡蛋发放给房东,由房东进行二次分配,简单方便,但难免出现分发不公而产生矛盾。现在转变工作思路,改变分发方式,效果就完全不同了,真可谓“思路一变,柳暗花明”。由此看来一枚小小的鸡蛋,有着大大的用处。(市档案馆党史编研处处长、市级部门驻海宁市海昌街道利民村党员干部李伟提供)
信息来源: 市档案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