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012/2025-394025 | 发布机构: |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5-03-19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高玲慧带队赴海南调研慰问嘉兴南繁育种基地 | |
发布日期:2025-03-19 15:50
信息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3月10日至1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玲慧带队赴海南三亚、陵水、海口等地考察,调研嘉兴南繁科研育种工作,看望科研工作人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永红,市政府副市长王慧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梁晓英等参加考察。 科技创新赋能种业发展。3月10日,高玲慧一行首先来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先后参观了产业促进中心、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创新研学谷等。科技城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大脑”,里面建有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是打造高能级种业科技的集聚高地。高玲慧一行边走边看,不时驻足询问,深入了解前沿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情况。 禾城尚处春寒料峭之时,千里之外的南繁育种基地温度已接近30℃。3月11日,高玲慧一行来到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嘉兴南繁育种基地。当前水稻即将进入抽穗期,也是育种生殖生长的关键阶段。高玲慧一行走进一片片试验田,实地查看了育种水稻长势,详细询问了解新品种试验进展情况、成果转化以及存在的困难。随后参观了基地办公楼、生活区,亲切看望慰问坚守育种一线的科研人员。 在座谈会上,高玲慧一行认真听取了南繁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并与科研人员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市农科院海南南繁育种始于1965年,是全省最早开始南繁育种的单位之一。60年来,南繁基地育成水稻新品种(组合)290余个。2015年和2021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多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相关事迹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嘉兴南繁育种科技人员(集体)入选最美浙江人——年度浙江骄傲。 会上,王慧琳说,今年是南繁基地建立60周年,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南繁人书写了可贵的“南繁精神”,为育种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市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围绕下步工作,王慧琳强调,要聚焦人才队伍,弘扬新时代“南繁精神”,培育新时代南繁人,以良种繁育带动人才队伍建设;要聚焦重点攻关,瞄准种业“卡脖子”难题,促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要聚焦成果转化,加强良种推广应用,提升“嘉兴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玲慧对长期坚守基地一线,创新奉献、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用实际行动践行“南繁精神”的广大科研人员表示感谢和慰问,对南繁基地为促进粮食安全和嘉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她指出,60年来,以姚海根为代表的专家们带领团队连续耕耘、传承接力、成绩斐然,故事感人至深,精神鼓舞人心,值得学习和尊敬。 高玲慧指出,要传承和发扬“南繁精神”。“南繁精神”是嘉兴立标杆的精神,南繁基地孕育和锻造了“南繁精神”,要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发扬光大,扎根农业研究,培育更多的水稻优质新品种。南繁基地是嘉兴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高玲慧强调,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深化产学研合作,做好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市场结合的文章,推动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品牌建设。高玲慧最后叮嘱大家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并给科研人员及家属更多关心关爱。市人大将一如继往地关心关注南繁工作,持续助力嘉兴农业科技和南繁育种更高质量发展。 围绕推动智造创新强市和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考察组还考察了琼海市综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了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口市秀英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等。 供稿、摄影:陈勇杰
信息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