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337号建议的答复
朱建杰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嘉兴市网球运动发展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对我市提升网球运动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认真研究现结合当前工作进展和规划,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双轮驱动,持续完善网球设施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培育品牌赛事。截至目前,嘉兴市的网球人口突破万人,现有网球场地300余片。各县(市、区)特别是南湖区、海宁市的网球运动发展十分迅速。我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中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青少年网球全国排名赛等赛事。培育了嘉兴市青少年(儿童)网球公开赛、嘉兴市网球俱乐部联赛等本土品牌赛事。青少年网球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涌现了荣获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团银牌、2012年世界青少年网球总决赛单打和双打冠军金万媛韵,2023年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单打冠军夏锦舒,2024年昆明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施晗等网球人才。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局将进一步细化措施,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大资源投入,破解设施建设难题
1.加快场馆升级改造。目前嘉兴国际网球中心运营方正在调整中,后续将由南湖区国资公司接管。嘉兴国际网球中心改造已列入《关于构建完善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机制体制进一步建强主城区的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具体改造方案正在多方讨论阶段,等确定后将加快启动嘉兴国际网球中心改造提升项目,以便承接更多国际赛事。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加快网球场地建设。
2.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企业冠名赞助,创新应用分级合作机制,鼓励对新建网球场馆实施整体外包运营,既有设施采用模块化合作,单项服务开展委托管理。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场馆建设运营,形成“政府监管+专业运营+市场反哺”的良性循环,有效缓解财政压力并提升网球场地设施使用效能。
二、完善人才引育体系,突破教练资源瓶颈
1.建立教练员长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网球教练员专业培训活动,并通过多渠道引进高水平网球教练员、优秀网球退役运动员扩充教练团队。下一步还将持续开展各项网球教练员培训活动,发展壮大嘉兴网球教练员队伍。
2.深化网球项目体教融合。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嘉兴市联办运动队管理办法》,完善网球项目“体教融合特色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学校--市联办运动队”的体教融合人才培养进阶梯队,建立健全网球项目“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打造品牌赛事矩阵,提升城市影响力
1.完善赛事体系。联合市网球协会建立“竞技+普及”双轨机制,市级层面打造嘉兴网球群众赛事体系,青少年打造积分赛、锦标赛、阳光赛三大品牌赛事;区级推行青少年联赛、企业邀请赛等比赛。实施市、区二级联赛升降级制度。同步开发企业定制赛、家庭亲子赛等特色项目,构建“专业竞技引领+全民参与”的可持续发展赛事体系。
2.申办高规格职业赛事。目前,受网球场地限制,我市较难承接高规格网球比赛。但在嘉兴国际网球中心全面改造提升以后,我市将依托网球场地优势,积极承办协办国际国内网球项目体育赛事,打造网球体育城市。
四、健全运维机制,扩大网球人口
1.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分级负责”的运维体系,资金保障方面构建“财政基础投入+社会资本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专项拨款、企业赞助等渠道稳定资金来源。推行场地管理“托管运营”模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负责设施巡检、维修养护及安全管理,将运维质量与绩效奖励挂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长效服务双赢。
2.开展网球公益培训。发动各级体育部门和网球协会,广泛培养网球公益培训。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学校体育教师、企业负责人等有关人群为重点发展对象,每年定期开展网球培训,不断扩大网球项目参与人口。
五、推动产业融合,激活市场动能
探索“网球+文旅”模式。结合各级各类网球赛事活动,联合文旅部门推出“网球赛事主题旅游线路”,整合嘉兴南湖、嘉善西塘、海宁盐官、桐乡乌镇等红色旅游资源和古镇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网球休闲目的地。
下一步,我局将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建议落地见效,全力推动嘉兴网球运动迈向更高水平。再次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