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逆势突围 跨境电商异军突起科技赋能加速转型
从三条赛道看嘉兴外贸“破冰”之道
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嘉兴外贸彰显了强大的韧性。在海关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里,一组数字格外亮眼:今年上半年,嘉兴出口总值突破1870.4亿元,同比增长5.3%。
成绩的背后,是嘉兴外贸主动求变、开拓新兴市场的生动实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外贸企业在市场开拓、战略调整和降本增效三条赛道上,跑出了发展“嘉”速度。
7月18日起,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嘉兴外贸企业生产一派繁忙:海盐汽配企业内,自主研发的刹车片生产线开足马力;嘉兴经开区的跨境电商仓库中,一件件“网红”羽绒服正加紧打包,发往欧美市场;平湖箱包产业带上,工人与智能机器人高效协同,赶制中东新订单……这些火热场景,生动展现了嘉兴外贸在“稳拓调优”组合拳引领下逆势上扬的强劲势头。
撕掉“幕后供应商”标签
4000多个产品通过参展直面终端
7月21日凌晨4时,熹微晨光染亮海盐欧亚特汽配有限公司车间的玻璃窗,操作工杨涛走下夜班岗,他的身后,53台自动化压铸机依旧轰鸣不息。氤氲蒸汽中,只见一袋袋粉料被机械臂自动提取、投放,经高温热压成型,短短200秒后,流水线末端稳稳“吐”出两块锃亮的刹车片……这精准而不知疲倦的循环,昼夜不停。
“看着不起眼,却与重卡的行车安全息息相关,容不得一点马虎。”该企业综合管理部经理莫建华轻抚着尚带余温的半成品说。
这家扎根海盐县秦山街道的老牌企业,凭借秦燕牌商用车鼓式刹车片,在国内市场稳居前五。而当国内竞争日趋白热化,欧亚特果断凭借通过美国的FMVSS121D国际最高标准认证,成功叩开全球市场大门。去年,其产值达1.5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欧亚特的外贸突围,始于对产品质量的执念。
莫建华指着一筐筐砖红色的粉料介绍,20余种原材料通过精密配比,衍生出适用于山区、矿区、海滨等路况的不同刹车片配方。为攻克质量与效率的悖论,企业曾引入西门子等方案未果,最终凭借自身经验积累,三年磨一剑实现核心设备自主研发。如今在欧亚特,一名工人即可驾驭三台设备,效率翻倍,质量依旧稳如磐石。
“每年占营收5%的研发投入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是我在海外谈单的底气。”记者采访时,该企业外贸部经理朱翠燕正在菲律宾参加汽配展,她在电话里对记者表示,今年行程被国内外各类展会排得满满当当,办公桌上的厚厚一沓客户需求单,正是这些展会的成果,“来自东南亚、中亚和非洲的订单有明显上升。”
国内外展会正成为欧亚特撕掉“幕后供应商”标签的利器。过去客户只见零星产品,如今4000多个全品类产品直面终端客户,让“欧亚特制造”从供应链深处昂首走向世界前台。
通过参展,欧亚特最近捕捉到马来西亚新机遇:过去这里以日系车为主,但近年来豪沃、陕汽等中国重型车品牌已通过政府采购整车进口的方式进入。“这些车型的配件需求未来会逐步释放,我们正针对性研发适配产品。”7月21日,公司总经理马佳郎再次飞抵马来西亚,一下飞机便直奔当地展会,“今年的目标是推动外贸增长20%,带动整体产值突破1.6亿元。”
精准构建消费者画像
“亚马逊外套”主动求变为哪般
北京时间7月18日晚上8时,美国纽约街头已迎来新一轮早高峰。
“凡事一哄而上就容易堵车。”基于对这座城市的了解,Orolay总经理丁骏怡果断选择从纽约家中乘火车前往曼哈顿的办公室。
Orolay——嘉兴子驰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羽绒服品牌,虽然在国内不显山不露水,但在美国却是响当当的“亚马逊外套”。这款备受美国消费者追捧的羽绒服,曾多年蝉联亚马逊女款羽绒服销量冠军,曾经创下“单日售出万件”的纪录。
2024年,Orolay销售额超2亿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比达80%。
丁骏怡将Orolay的成功归结为“时刻在考虑如何让产品更好地迎合消费者”。在创立之初,Orolay即开展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彼时,北美市场以高端和廉价产品为主导,100至200美元一件的中端市场尚存机遇。Orolay将产品精准定位于做“城市通勤者的羽绒服”。为了让品牌设计更贴合消费者喜好,团队曾蹲守纽约街头,观察美国人的穿着习惯。
“成为海外市场的爆款,也多亏了跨境电商的助力。”早在2013年品牌成立时,Orolay即布局跨境电商零售赛道。而跨境电商的售后难题是行业痛点,为此,Orolay又在2017年筹建海外仓,确保货源充足,提升响应速度。
这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今年凸显价值。面对4月的“关税风暴”,Orolay凭借“自主品牌+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强力组合平稳穿越。上半年,其国内工厂持续满负荷运转,所备货物恰好赶在“对等关税暂停期”补充了海外仓库存。
然而,当国内同行纷纷涌入这条赛道时,Orolay又另辟蹊径,凭借每年500万美元的投入,建立起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品牌官网,并通过在美国设立分公司,专攻线下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与市场调研,力求更精准地构建消费者画像。
新战略的调整始于目前跨境电商平台中一个被广泛忽视的问题:当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下单时,所有用户数据都沉淀在平台服务器中,商家只能看到当次订单信息,无法建立完整的用户画像。这意味着,高昂的佣金,换来的只是流水号而不是客户关系。
“如果企业无法了解目标市场的真实情况,那无异于闭门造车。”丁骏怡坐在平稳行驶的火车上,目光扫过车厢内乘客的穿着——这段日常通勤路,也悄然成为了解市场的一扇窗口。
以数字化改造降本增效
广交会“番外篇”追加2800万美元订单
“请注意避让!”7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平湖市新埭镇的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智慧工厂”车间,只见一辆辆形似扫地机器人的AGV自动导向车,扛着搭载箱包、物料的货架在走廊里来回穿梭,当感应到前方有人时,大老远就开始语音提醒避让,一副生怕跑慢了的架势。
“用工成本高、国际市场形势波动,倒逼我们通过加快自动化和数字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公司总经理陈王伦指着AGV自动导向车介绍,2018年起银座就逐步开始使用智能机械化设备,2023年设立了智慧车间,“等年底搬入量身定做的新厂区,自动化程度会更高。产品打包、入库等工序,能直接启用机械臂。”
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的“智慧车间”生产模式,正是平湖箱包从OEM(代工)向“小批量+个性定制”转型的标杆。
改造后的产线可灵活切换小批量订单,效率大大提升,而这一变革源于与B端(企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他们需要定制类产品,这就要求我们优化生产逻辑。”这些经验和陈王伦参加近两届广交会的感受一致,“做新媒体、新零售的客户逐年增加,这类客户对品质要求高,订单数量又少,比较符合我们的战略规划。”
说起广交会,陈王伦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个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展会历来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舞台。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嘉兴“军团”意向订单3.16亿美元,充分彰显了“嘉兴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正当企业紧锣密鼓地赶制广交会订单时,来自阿联酋、俄罗斯、墨西哥等地的16家广交会头部跨国采购商,又在嘉兴市商务局的牵线搭桥下,组团来到平湖实地探厂,并追加了超2800万美元意向订单。
“我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新创意、新做法。”沙特采购商阿里法伊负责人在参观银座等箱包企业后感慨道,现在中国的产品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科技含量更高,“中国创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正在不断成为现实。
“去年,我们箱包产业总共是56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大概在40亿元,直接出口32亿元。”平湖市商务局副局长吴忠平介绍,伴随产业链的发展,政策红利也在持续释放:引入设计公司、搭建公共检测平台、校企联合培养技术人才等举措,正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