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00002546066D/2003-4076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文号: | - | 发布机关: | 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2003-03-12 |
关于加快市区工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 |
发布日期:2003-03-12 00:00
信息来源:市政府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经贸委《关于加快市区工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三年三月十二日 关于加快市区工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市经贸委 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经过多年来的调整和升级,已初步形成了特色产品支撑,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集聚,有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作后备的区域经济框架。为加速市区工业产业扩充和提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就市区工业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新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人才为支撑,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产品和项目为抓手,以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提高市区工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业升级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四大工程”,壮大“五大产业”,构筑市区的工业经济新优势。即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做强一批园区及特色产业专业区(群);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工程,壮大一批龙头明星企业;实施 “小巨人” 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单打冠军”;实施扶“幼”工程,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壮大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型纺织、特色轻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电子信息业等五大产业。 二、发展预期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市区“四大工程”,“五大产业”的发展目标是: 做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的园区及特色产业专业区(群); 壮大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明星企业; 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单打冠军”产品; 催生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 发展壮大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的新型纺织、特色轻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电子信息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三、实施“四大工程”的工作重点 1、实施产业集聚工程,做强一批园区和特色产业专业区。通过市、区、镇(街道)齐抓,做强一批园区和特色产业专业区,使三级工业区(或开发区)成为市区工业经济区划合理、集聚效应明显的三大支柱力量。 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港区在提高市区产业竞争力,推进市区工业结构调整上应起龙头带头作用。两区要充分利用全球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努力引进世界著名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嘉兴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招商网络优势,加大对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特种化纤、机械加工等一、二类工业的引进力度,并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区块的形成,通过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市区产业结构有较大的调整与升级。嘉兴港区要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特色产业,如以日本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和嘉化工业园的入驻为契机,吸引与石化项目配套的企业落户港区,尽快壮大省级石化工业基地规模。 秀城、秀洲工业区要加速壮大“园中园”及区域支柱产业。以龙头企业创办的企业工业园入驻为契机,形成如以德丰工业园为主的纸浆、造纸及纸制品深加工特种纸产业,加西贝拉科学工业园为主的压缩机及配件产业,以亚太科技工业园和加拿大科技工业园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嘉欣丝绸工业园为主的高档丝绸产业等主导产业,同时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群体和规模效应。 乡镇工业区要加速形成特色和规模。充分发挥来自民营企业内生的发展冲动和欲望,更多地利用和吸引市内外的民间资本,发展特色加工业,尤其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专业区“群”。如秀洲区的王江泾工业区要提升丝织业产品档次,延长印染后整理加工链;王店小家电、洪合羊毛衫要上档次、保质量、创品牌、拓市场,以产销协调发展带动整个产业联动升级;秀城区的新丰、大桥要充分利用现有特种纤维、超细纤维优势,做大做强新型纺织纤维、环保纤维和无纺布产业等等。通过加大乡镇工业区的整合、调整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加速形成一园一景的“板块经济”。 2、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工程,壮大一批龙头明星企业。择优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有强烈扩张欲望的企业,使之成为市区工业经济的龙头明星企业。一是做大做强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迅速壮大企业实力;二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和五年的努力,使民丰特纸、禾欣实业、嘉欣丝绸、嘉化集团、晓星氨纶、加西贝拉等企业迅速壮大,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市区重点龙头明星企业。 3、实施“小巨人”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全国“单打冠军”产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具有品牌和特色的产品,使其成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单打冠军”,成为市区工业产业发展中的亮点。重点扶持强势企业和“名特优”产品,使其处于全国同行中的领先地位。通过培育如民丰特纸的工业用特种纸,禾欣实业的高档PU革,晓星的氨纶纤维,东明实业的不锈钢标准件,埃迪尔的高档捻线丝,豪杰的休闲钢结构家具等企业和产品,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成为名符其实的“单打冠军”。 4、实施“扶幼”工程,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前规模尚小,但极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产品,是市区产业调整和支撑体系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要加快小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培育一批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仪一体化整机类产品,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产品、新材料和特色轻工产品。如东方日立锅炉公司的超临界本生型直流锅炉;嘉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浙江正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片式、介质电子元器件;浙江欣欣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豆异黄酮;嘉兴市中法实业公司的农膜用光转换剂及新型农膜;嘉兴市民政胶木粉厂的彩色及耐热耐酸酚醛注塑料;嘉创电子嘉兴有限公司的主动红外线夜视产品等。 通过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壮大市区的“五大产业”,使“五大产业”真正成为市区新的支柱产业。 四、对策措施 为强化市区工业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升市区经济在全市中的龙头地位,需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思路,强化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市区经济要领先于全市发展,当好全市经济的龙头,必须进一步确立工业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要牢固确立“工业立市、工业富市”的战略观念,营造“合力兴工”的氛围;强化整体观念,市区各级既要发挥各自积极性和独自优势,又要相互协调,形成综合优势和合力。 2、加快园区建设,壮大工业群体。要提高加快发展工业园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措施推动园区和特色产业专业区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园区建设的规划、领导与管理,理顺园区的管理机构。二是对现有乡镇工业区要加大整合、调整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加速产业集聚;三是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一次规划、分步开发、滚动发展,做到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培育园区特色产业群体,既要融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发展圈,又要主动协调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系,形成具有嘉兴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要引导同类型的产业、产品在同一园区内发展,按照专业分工的要求,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体;五是要把创办工业园区与推进城市化、建设“生态嘉兴”结合起来,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工业区,使工业区成为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聚集人气,带旺财气,促进旅游、商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加大投入力度,内外资引进并举。投入是实施“四大工程”,壮大“五大产业”,提高市区经济产业支撑力的基础,引进内外资是快速扩张的有效举措。 在投入方面,一要确保工业生产性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外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逐步提高到40%以上。二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投入的引导,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实施“四大工程”的重点,引导内外资企业和金融部门的资金投向。三要不断加大对企业生产性投资的资助力度,市区从2003年起由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工业发展资金,用于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如权属登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的资助。四是每年由市政府公布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的跟踪和协调。五要通过投入,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抓紧建立市区小家电、羊毛衫、丝织品等区域性的行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争取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0家。 招商引资工作要内外资并举,把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外资与民资经济作为推动市区经济新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一要以“招商引资年”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市区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和奖励力度。二要拓宽招商引资路子,抓好产业招商、以贸引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和民间招商;把握台商聚集发展和各地区外商的特点,争取引进一个带动一批,扩大招商引资效果;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以跨国公司和世界著名企业集团为重点目标,加强联系跟踪,力争近年内在引进世界著名企业到市区投资上有新突破。三要大力引进内资,发展民营经济。要像抓引进外资一样抓内资的引进,出台有关鼓励引进内资的政策。 4、加大对大企业、“单打冠军”的培育力度,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代表我市现代工业水准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制定和出台对大企业的扶持政策,对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给予奖励,强化对大企业发展热情的激励;鼓励大企业以企业工业园为载体,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与投资。总之,通过对大企业在人才、技术、规模、品牌等全方位的扶持,并以龙头企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明星企业。二是鼓励和引导一批专业性强、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精、特、名、优等特色的企业和产品,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抢占同行业的制高点,做到唯“一”是争,唯“冠”是夺,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全国“单打冠军”。 5、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市区工业产品竞争力是发展市区工业产业的基础,而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增强市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此,一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已建立的要凸现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市区重点骨干企业要尽快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研发)中心。二要继续推进并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的氛围。三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与相关高校、研究所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同时要充分利用网上技术市场等现代化手段,扩大合作面。四要积极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扶持面向为区域特色产业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带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产业层次的提升。五要大力发展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使这些企业在市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加大市场培育和开拓力度,以商贸促进产业发展。一是结合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有一定基础,区域特色明显的市场,如洪合羊毛衫市场、王江泾南方面料市场、王店小家电市场等。同时拓展现有的市场功能,如茧丝绸市场、汽车商贸园、农副产品和水果批发市场,增强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产业支撑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实现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互促共荣;二是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各类大型的展销活动和国际性展销会;三是通过举办羊毛衫、丝织品博览会和展示会等活动,引导市区特色产业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提高特色产品的出口比重和国内国际知名度;四是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嘉兴经贸网的网络优势,开展网上交易;五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而带动当地产品更多占领国际市场,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外贸出口份额。 7、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市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要加强对市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完善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协调解决乡镇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加强对市区经济发展的领导。二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市级部门要以发展市区经济为己任,出台服务市区工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做促进市区工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服务员”。三要实施考核奖励制度。市区经济的发展实绩与部门奖励挂钩,市区经济在全市的经济总量中提高一个百分点,有关部门的奖励要相应增加。四要大力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扶持;利用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认真执行好国家、省、市有关鼓励外商和民间投资的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市政府明确的有关优惠政策、税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作者: 信息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