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嘉兴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省级非遗名录

濮绸织造工艺

发布日期:2014-01-13 09:47 信息来源:市文化局 浏览次数:

 

    濮绸是桐乡濮院出产的传统丝绸产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品种之一,与杭纺、湖绉、菱缎并称“江南四大名绸”。濮院位于桐乡市东部,因南宋皇亲濮凤及其子孙曾在此居住,后居所被宋理宗赐为濮氏府第而得名。自宋代濮氏迁居本地后,农桑和丝织业不断发展,所产濮绸白净、细滑、柔韧,系绸中上品,为历代皇室官宦所普遍采用,名闻遐迩,繁荣绵延七百余年。

    濮院丝绸业起始于南宋,兴盛于明清,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明《濮川志略》记载:南宋“淳、景以后”,濮氏“督树桑蚕织,轻纨纤素,日工日盛,濮院之名,遂达天下”;“元大德丁未,明之公鉴……立四大牙行,收积机产,俟远商大贾,旋至旋行,无羁泊之苦,因有永乐市之名”。明代朝廷鼓励栽桑养蚕,促进了濮绸的进一步发展。据清乾隆杨树本《濮院琐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改土机为抽纱,制造绝工。濮绸之名,驰于海内”。从明中叶以来,濮院一带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濮院丝绸业规模不断扩大,演变为“日出万绸”的丝织121捌传统技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成业专业市镇。至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丝绸产销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以濮院为核心的蚕桑丝织区域商品经济中心。

     濮绸织工精美,料面细密,柔软爽滑,坚韧耐磨,具有风吹不折、晒不退色的特点。据说清朝宫廷所用黄龙旗就是采用濮绸制成的。濮绸品种繁多,绸有花绸,绢有花绢、官绢、箩筐绢素绢、帐绢、画绢,绫有花、素、锦,罗有三梭、五梭、花罗、素罗,纱有花纱、脚踏纱、绉纱等。清朝后期又模仿湖绉,盛产濮绉。濮绸的织造工艺十分讲究,分工极细,从丝到绸的制作过程要经历多人之手,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整个织造过程大体为:蚕农→丝行→绸行→泡坊→染坊→机户→绸行。工艺上包括络丝、摇纬、牵经、运经、刷边、织手、曳花等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讲究。

    濮绸织造技艺的传承方式是集体传承。明代至民国期间,濮院东市南埭街几乎家家养蚕,户户织绸。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濮绸市场逐渐萎缩,以后一直没有得到恢复。代表性传承人为朱仁宝(1924年出生),他十七岁时开始从父朱阿南织绸,经历了木机织、铁木机织、电机织等几个阶段,至濮绸市场萎缩后停止织造。现在该村会织濮绸的仅有朱仁宝一人,濮绸面临后继无人、技艺失传的境地,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濮绸织造工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