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发布

2016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4-20 17:05 信息来源:市政府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5日在嘉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  七  次  会  议  上

 

代市长  胡海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嘉兴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市政府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环境、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315.5亿元增加到3517.1亿元,年均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38.8亿元和350.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9倍和2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5957亿元和492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和1.8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75.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嘉绍通道、钱江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浙商回归到位资金981.5亿元,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同档城市第一。

  这五年,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五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1%提高到2.7%,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985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4%、42.3%和24.9%;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0.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2万吨左右。三次产业结构从5.5∶57.7∶36.8调整为4.0∶52.6∶43.4。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积极进展,累计腾退低效用地4.6万亩,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9.3%,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等改革获批国家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五年累计获批国家、省改革试点146项。编制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1552项减少到3875项,428项审批事项下放至县(市、区),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59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度517项;新增市场主体26.2万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40家。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538.1亿美元,其中出口106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8.9亿美元。嘉兴出口加工区升格为国家综合保税区,嘉兴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得国家批复。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

  这五年,是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路网密度达到206.6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957公里,“三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资源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70万千伏安,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249.4万吨,累计供应天然气18.2亿立方米。市域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1640”、“四百一千”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累计实施城市有机更新2.5万亩,完成土地复垦5.1万亩,改造集聚农房9.2万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3.3%提高到60.9%,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首位。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变,累计完成黑臭河和垃圾河整治1893公里,新建污水收集管网2389公里,8847家工业企业实现污水全入网,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从五类、劣五类为主转变为四类、三类为主,四类水以上比重由18.7%提高到77.6%,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不合格转变为连续优秀。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取得重大突破,生猪存栏量从294.7万头削减至32.8万头。大气污染整治深入实施,超额完成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任务,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到64.5%。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38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673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绿化22万亩,建成生态绿道851公里。新增国家级生态镇(街道)34个。

  这五年,是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各级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187.5亿元,年均增长18.2%。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99元、26838元,农村居民收入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695∶1。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6万人和19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664元,最低月工资标准由980元提高到1660元。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十二五”期间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城乡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成率100%。养老机构床位增加到2.9万张,是2010年的3倍。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省级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十一连冠”、“满堂红”。

  这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公务考察、接待和用房管理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644件、市政协提案1986件。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出台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累计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199件。

  过去一年,市政府按照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7.1亿元,增长7%;完成财政总收入638.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4亿元,分别增长8.6%和7.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8%。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组织实施“项目大推进、招商大引进、服务大跟进”专项行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513.8亿元,增长13.2%。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对出口额在400万美元以下的生产型企业实行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实现外贸出口229.3亿美元。海宁皮革城列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6亿元,增长11%,网络零售额增长36.8%。组织开展“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设立总额59亿元的政府性产业基金,减免企业税费97.1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43.4亿元。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个转企”166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上市公司5家。开展金融风险防控专项整治,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制度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9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嘉兴科技城成为全省五大科技平台之一,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农科院水稻新品种选育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完成“机器换人”投入538.5亿元,腾退低效用地1.2万亩,整治提升低端落后企业2392家。制定实施加快楼宇经济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德、中日、中荷、中法等4家产业园区被列为首批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南湖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和桐乡毛衫时尚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

  三是持续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现镇(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覆盖。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县、镇三级综合执法机构。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组织开展国家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建立全省首家市级资源要素交易中心。嘉善、海宁被列为国家县城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构建供销、生产、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股权确权颁证,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

  四是加大城乡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启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嘉兴空间发展与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深入实施“三改一拆”,组织开展“公铁”沿线环境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458.3万平方米,拆出土地1299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到77.2%。获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大交通治堵力度,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588个、公交专用道13.3公里,打通由拳路、商务大道等5条断头路。坚定不移打好治水攻坚战,对全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新增污水达标入网企业2121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13.5万户。加快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两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完成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项目省级立项。大力实施“五气共治”,淘汰燃煤锅炉1603台、黄标车1.8万辆。严格执行新环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05件。

  五是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帮助4.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整合衔接,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困难群体医疗救助金5453.2万元。加强城乡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2万套。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社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1%。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海宁、桐乡、海盐成为全省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均衡分布。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市民运动会。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强化社会风险排查化解管控,加强新居民管理服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十二五”胜利收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嘉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嘉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等个别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困难;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传统产业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占比不高;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亟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紧张,治水治气任重道远;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等领域存在潜在风险隐患,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不小。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不强,庸政懒政怠政依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十三五”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五年,是嘉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三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纲要(草案)》按照市委《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两富”“两美”嘉兴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以党的诞生地各方面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是嘉兴“十三五”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嘉兴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纲要(草案)》顺应新形势新阶段提出新目标新任务,既坚持谋划长远,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又注重着眼当前,反映现实性、可行性;既坚持统筹兼顾,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又聚焦围绕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措施、专项工程和重大项目,做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推动全局。

  (二)“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纲要(草案)》按照市委《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总的目标:

  ——综合实力更强劲。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并力争快翻。

  ——生态环境更优美。到2020年,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黑臭河和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在上游来水水质达标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三类水成为主体,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让嘉兴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

  ——城乡区域更协调。市域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居民收入均衡、要素配置合理、产业发展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加快转型,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0万,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5岁,广大群众的富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治理体系更完善。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努力打造社会活力强、社会秩序优、社会风气正的地区。

  (三)“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发展必须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对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任务。主要是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推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布局,着力打造人才强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和“泛孵化器”,大力培育创新企业群。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全力打造长三角科技企业孵化高地和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突出制造业强市、服务业兴市不动摇,加快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培育信息、文化、旅游、时尚、金融、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八大千亿级产业,打造支撑嘉兴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

  三是打造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强化发展空间总体管控,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三区”市域生产力布局,完善“1640”、“四百一千”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发展架构。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强化副城综合实力,增强镇一级的集聚功能、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四是构建江南水乡优美生态环境。坚持绿色惠民,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立市战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全力打好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实现达标入网,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PM2.5防治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永久性生态用地,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

  五是再造开放引领新优势。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按照“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的要求,全面融入大上海都市经济圈,以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为基础,推进与上海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政策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化。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

  六是创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统筹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城乡均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者报酬增长机制,大力推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福利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养老康复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努力让全市人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健全的健康服务和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七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嘉兴城市人文精神和“勤善和美”的当代嘉兴人共同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业态,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培育一批具有嘉兴地域特色的重大文化品牌,打造江南水乡文化传承典范。

  八是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以满足需求、适度超前为导向,加快推进“四网一路一空港”建设,统筹推进嘉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内外交通“无缝衔接”、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打造“智慧嘉兴”,深入推进光网城市建设,运用互联网创新城市治理。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进水利设施现代化,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

  九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围绕优化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政府职能、社会组织、法治建设等基础性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服务体制。健全公平高效市场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要素配置差别化和国资国企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励市场主体供给创新,推动供给与需求两端协同发力。构建社会多元治理新格局,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着力建设“法治嘉兴”。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三、2016年主要工作

  

  起跑决定后程,首战影响决战。2016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务必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耕地保护和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更加注重投资的结构与效益,进一步加大产业投资、创新投资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推进502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项目投资增长15%。深入实施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公司、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50亿元。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大项目好项目用地需求。

  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中国制造2025嘉兴行动纲要》,开展制造业“四化百项”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化工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链”,推动工业做大做强。聚焦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试点和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培育10个互联网特色小镇、100个“互联网+”工业示范试点企业,力争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力办好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突出服务业兴市,实施服务业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强旅游资源和产业链整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种养殖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确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任务。高标准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形成小镇建设联动发展、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

  着力强化供给侧精准发力。健全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突出整治“低、小、散”,对“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全年完成“个转企”1500家,新增股份制企业100家,实施兼并重组企业100家。切实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对涉企成本进行全面清理、集中整治,大力帮扶企业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加快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完善公积金政策,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金融和金融衍生品监管,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直接融资规模达到500亿元。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秀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兴科技城建设,积极筹建浙大海宁(国际)研究院,推动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启动建设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功能完善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1家,新建“两创中心”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应用示范专项,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企业400家,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深化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扩大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撬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加快网上网下科技大市场建设。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启动省级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创建。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探索科研项目经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创新,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提高科技资金使用绩效。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配套完善高层次人才亟需的国际教育、高端医疗等公共服务,力争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力争新增发明专利授权850件。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实践。全力支持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海宁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桐乡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秀洲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南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等国家、省改革试点,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建立外派监事会制度,推动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围绕“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工作。

  提升开放型经济引领水平。加快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示范企业,扩大高端机械、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加快嘉兴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高标准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设计机构、能源资源基地、营销网络、“海外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全球布局。

  全力推进接轨上海。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市域轨道交通线网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对接方案,加快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大力推动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建设,提升嘉善临沪产业合作园区、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和滨海新区等平台功能。充分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打造利用外资新高地。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力引进上海高端教育、医疗资源,积极推进医保、公交“一卡通”应用,在沪嘉边界区域实现通讯同城化。建立健全接轨上海工作机制,加强市驻沪联络工作。

  (四)努力建设美丽城乡

  加快美丽城市建设。健全“多规合一”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完善市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平申线航道改造等工程,继续推动嘉兴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及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心城市国际商务区、湘家荡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引导和支持各副中心城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推进中心城区子城广场、南湖湖滨、博海路等片区更新开发。科学开展城市交通治堵,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扩大市容市貌网格化管理覆盖面,健全“数字城管”应用体系,加大城市环境卫生顽疾的整治力度。

  加快美丽新市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推进新市镇规划建设,实施新一轮市级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省级小城市试点申报。大力实施新市镇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镇延伸,建成一批美丽示范街区和特色社区,提升新市镇的洁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坚持产城融合,培育壮大新市镇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就地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新市镇落户。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加快待整治自然村落向“四百一千”集聚,完成土地整治复垦7500亩。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房设计,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鼓励发展民宿经济、农家乐和农村电商,推进富民强村。

  (五)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持续深化“五水共治”,组织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污泥固废整治、河湖清淤连通“三大工程”,新增受益农户5万户。加快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开工建设城东再生水厂,力争市控以上断面四类及以上水质达到80%以上。完善生猪养殖业常态化监管机制,巩固减量提质成果。加快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步伐,完成工程初步设计,同步开展分质供水前期工作。实施区域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平湖塘延伸拓浚、杭嘉湖扩大南排等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五气共治”,倒逼重点管控企业废气达标排放,加强餐饮场所、工地、码头堆场等清洁化管理,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完成黄标车淘汰整治,确保全年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实现“双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试点。实现固废处置设施县(市)全覆盖。

  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坚持拆改结合、拆用并举,依法治违、长效管护,完成拆改面积1600万平方米、创建2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利用好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加快旧住宅区改造,重点做好中心城区杉青闸、文生修道院等地块改造工作。持续深化“四边三化”,巩固“公铁”沿线环境整治成果,全市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2万亩。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健全能源消费总量、单耗和煤炭消费总量“三控”制度,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完善用能权指标交易机制。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煤改气、油改气以及电能替代等工作,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建立企业排污双证许可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排污总量监管,严禁新上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完成1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

  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规划建设大学生创客孵化中心6家。加强就业援助,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力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稳定就业。完善社会平均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强化欠薪预警防范和综合处置,加大排查力度,充实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坚持打击恶意欠薪、恶意讨薪“两手硬”。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力度,推进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制度的衔接,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动态调整各类人员社会保障待遇。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做好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和精准扶贫。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社区全覆盖。加快推进市老年公寓改扩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扩建等项目建设。创新住房保障模式,加快向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转变。积极发展红十字和公益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开工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推动社会事业普惠均衡发展。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创建。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提质扩面和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切实做好遗产遗址、历史街区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推动嘉兴博物馆二期、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以县为主学前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支持在禾高等院校加快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抓好分级诊疗,推广诊间结算。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启动市妇保院二期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创新发展,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统计、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三社”联动,加大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培育力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事故。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创新推进新居民管理服务。加强互联网综合治理和网络安全维护。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结推广“乌镇管家”经验,加强反恐怖能力建设,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驻嘉部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制度,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强化与市人大的立法衔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和联合执法协调指挥机制。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编制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

  加强行政权力监督。“权力应该被用来限制权力”。自我强化政府受监督意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加大督查问责力度。

  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整治“庸懒散”,破解机关“中梗阻”,决不允许尸位素餐,努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纳米”,强化第一线服务,把群众的“点赞”作为推动政府工作前进的动力,把群众的“吐槽”作为努力改进政府工作的明确方向。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唯有实干才能铸就新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嘉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