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嘉兴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

皮影戏

发布日期:2017-09-06 09:39 信息来源:市文化局 浏览次数:

 

    皮影戏,也称“影戏”、“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为我国古老、精美的道具戏。皮影戏起源于西汉,宋时流行于街坊酒肆,宋室南迁后传入海宁和桐乡一带,至明清时渐成盛势。已有近千年传承历史的海宁皮影戏和桐乡皮影戏,从影偶造型制作、操纵表演技艺到声腔、伴奏的乐器,涉及民俗、戏曲、美术、音乐等多个文化领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自南宋兴起后,历经八百多年,无论演艺、声腔、造型、舞美诸方面都保留了传统样式,有较典型的宋时风格。海宁皮影影偶以羊皮或牛皮为材料,造型重彩绘、少雕镂,按“为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貌”和生、旦、净、丑角色设计,绘画采取单线平涂,形象鲜明,通过灯光照射,影偶更接近人的肤色,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民间剪纸的风格,富“人情”味。影偶形体上装钉翎管,插上竹签棒,人物关节用线缝接,同时采用头和躯干分离法,便于灵活操作。皮影表演由上手(主演)、下手(助演)两名演员合作操纵。配音以正副手对口为主,以真假嗓音分别男女角色。改革后的皮影戏实行多人合作表演,一般一名演员操纵一个影偶,配音也采取男女各配。武打表演保留单人双手对打的特色,同时增加双人合作对打,拓宽了武打场面。海宁皮影戏唱腔受江南丝竹的影响,吸收了地方民间小调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唱腔和曲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弋阳腔,属于乱弹系统,用于开台戏亦称“开锣戏”)和武打戏。曲调高亢激越,节奏明快亮丽。二是海盐腔,属于长腔系统,是正本戏演唱中的基本唱腔,曲调婉转幽雅,柔和优美,擅长抒发情感和长段叙述。三是专用曲牌,是在特定场景中的专用乐曲,诸如进场、出场、上朝、审堂、启幕、落幕等都有专用曲牌配上。民国时期,活跃在海宁农村的皮影戏班有几十个之多,艺人达数百人。海宁皮影戏有徐二男、沈圣标(已故)、王钱松、张坤荣等四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海宁现已成立海宁皮影艺术团,常年在海宁盐官风情街、海宁皮革城定点演出。斜桥镇中心小学已成为嘉兴市海宁皮影戏传承教学基地。

海宁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