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回应关切

你最关心的嘉兴有轨电车问题,最权威的答复来了!

发布日期:2019-12-10 14:06 信息来源:嘉兴发布 浏览次数:

有轨电车即将开建
它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它会占用原有道路交通资源吗?
它对路面有什么影响?

……



今天上午,嘉兴举行了有轨电车近期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专家评估会,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把脉嘉兴有轨电车建设方案。


我们就嘉兴老百姓最关心的

嘉兴有轨电车问题

给出权威回复


1

嘉兴为什么要造有轨电车?


嘉兴市有轨电车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继峰表示:


一期线路的选择,主要是因为它沟通市区最繁忙的两个综合交通枢纽,一个是高铁嘉兴南站,一个是嘉兴火车站,南站目前铁路客流也是非常高,老百姓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非常大,嘉兴火车站是整个嘉兴市区最大最繁忙的一个公共交通枢纽,有三、四十条线路在这里汇集,所以把这两个节点连接起来。


有轨电车一期工程衔接了高铁南站、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同时也覆盖了行政中心、学校等公共设施,客流也十分集中,初步测算,一期工程2024年的日均客流量在3.3万人次左右,现代有轨电车作为轻轨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中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在市区市域轨道建成前,能加快形成地面优质骨干公交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原主任李筱毅告诉小布:


有轨电车比常规公交,在服务水平上有很大的提升,一个是出行服务时间有保障,第二是在轨道交通,地面上面,它可以区间专用,路口共享,特别是坐在有轨电车里很舒适,跟坐高铁一样很平稳。


2

有轨电车怎么过信号灯路口?


现代有轨电车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一是轨道主要敷设在路面上,而不是以高架或地下为主,这决定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组织特性,也是相对于地铁等方式造价低的基础。


二是采用电力牵引的低地板轨道车辆,电力牵引节能环保,低地板车辆适应在道路上的运行要求,同时轨道车辆可编组,车辆容量可根据客流进行调节。


三是依靠司机人工驾驶,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道路上复杂交通环境,保障运行安全。


四是实行网络化公交运行组织,线路能够互联互通,根据客流分布特征,灵活开行运行交路,提高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未来,嘉兴有轨电车的车型将采用低地板、钢轮、钢轨有轨电车,初期平均运行速度23公里/小时。


李筱毅介绍,有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它过路口是和交警的信号灯和有轨电车信号灯要融为一体,我们叫互联互通,分别检测,有轨电车优先,交警统一联控。



3

有轨电车会占用原有的交通资源吗?


国内有轨电车普遍为路面专用车道,沿道路路中敷设,单向车道宽度相当于一根机动车道的宽度。


道路断面增加有轨电车后,将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道路中分带或侧分带绿化空间,优化调整道路断面,今后轨面上仍敷设草坪,尽量不减少路段机动车道数量;


在部分条件受限路段,结合周边路网处理好交通组织关系,优先保障有轨电车专用车道路权。


孙继峰说,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有轨电车的建设,将会按照占一还一的方式来建设,比如目前是四个车道,有轨电车建设以后,可能占用主要是现有的非机动车道或者中央绿化带,用了这个空间,有轨电车建成之后,再重新铺上草坪,种上相关的灌木或者树木,对绿化进行一个补偿。


评估会上,专家们也提出,有轨电车的建设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最大限度保存沿线的城市文化和生态景观



4

 即将开建的有轨电车路线经过哪?


据介绍,此次批复的有轨电车近期建设规划线网由T1线、T2线一期、T6线一期组成,总长35.7公里


T1(嘉兴南站-秀园路站)线路长20.2公里,设站31座;


T2线一期(汽车北站-科技城站)线路长13.7公里,设站23座;


T6线一期为T1线和T2线的连接线,自附中站至实验中学站,线路长1.8公里,设站3座;设停车场1个(位于赖施浜路-庆丰路西北角),面积约3.8公顷。


5

坐有轨电车跟坐公交车有啥不一样?


小布搭乘上海松江的有轨电车

体验它的开行为市民带来的便利


有轨电车采用电力驱动,在轨道上行驶,最高速度可达60公里每小时,平均运行速度为22公里每小时,载客量可以达到近300人次。


轨道和站台由原先道路中间的绿化带改造而成,站间距800米至一千米,在不影响其他车道通行的同时,保证了通行的速度和准点率。

最后

跟小布一起来了解一下

有轨电车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是依靠司机瞭望驾驶、采用电力驱动、在地面铺设的轨道上行驶的中运量、按地面公交模式组织运营的、无污染的、低地板路面公共交通工具。




2.现代有轨电车和老式铛铛车有什么区别?


现代有轨电车不同于老式有轨电车,首先是车辆采用现代化、铰接模块化车辆,能够根据客流灵活编组,每车可乘坐约300人,满足地面大容量客流需求;


其次,现代有轨电车采用路面专用车道,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实现了地面公交优先;


最后,采用了低地板车辆,适合在路面上运行,方便老人、轮椅车辆上下,人性化强,也是流动的风景线,是现代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方式,绝非老上海滩的铛铛车。



3.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


1807年,第一列马拉有轨电车诞生。


20世纪中叶,有轨电车兴起,全球有3000多个有轨电车系统。


20世纪60年代,小汽车的发展对有轨电车的客流量形成强烈冲击,造成道路日益拥挤,导致有轨电车的运营速度和运营安全性降低。


传统有轨电车车辆加减速能力低,很难适应在拥挤的混合交通流中运行,大规模被拆除。


20世纪70年代末,能源危机、石油危机,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改进后的现代有轨电车在速度、可靠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有改进,因此80年代开始,现代有轨电车又开始大规模复兴。



4.世界上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情况如何?


现代有轨电车是在传统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881年,最早的有轨电车在德国开通,之后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公交方式;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轨电车因运量小、灵活性弱、稳定性差等原因而逐步衰败,很大部分线路被拆除;


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欧洲对有轨电车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运量和舒适性,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公交方式,并开始在全世界复兴。


目前欧洲、澳洲、亚洲日本等地有轨电车应用很广,已有超过300个城市运行了有轨电车。


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了城市的名片。



5.国内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情况如何?


二十世纪初期,上海、大连等地开通了传统有轨电车(即“叮当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随着国内汽车的增长,以及公共汽车的发展,有轨电车也逐渐拆除(目前,仅剩下大连和长春54路两条传统有轨电车线路)。


至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外现代有轨电车的复兴,国内也开始尝试有轨电车的革新(大连、长春、天津泰达和上海张江)。


2011年后,随着苏州高新区和沈阳浑南有轨电车工程的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开始成为发展的主流。


截至2019年9月,国内已有包括沈阳、大连、长春、天津、上海、苏州、南京、青岛、广州、淮安、珠海、武汉、深圳、北京、成都在内的15个城市的有轨电车已投入运营,共计28条线路,总运营里程达380.5公里。根据中国轨道交通协会统计,至2020年国内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将超过2500km,规划至远期将超过6000km,成为轨道交通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