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一链一长”打造“6100”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海盐县坚持把产业培育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通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速,经济转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5.4:59.7:34.9调整为2019年的3.2:60.2:36.6,2019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近日,海盐以中央“六稳”“六保”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链提升重要决策部署,出台《海盐县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实施“一链一长”制,构建“6100”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一是找准定位,路径明晰推进产业链建设发展。找准定位:按照省、市产业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围绕构建“6100”现代产业体系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内选定高端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成家居、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规模实力较强、链条相对清晰、龙头企业支撑明显、发展空间大的产业链,作为重点培育建设对象。明晰路径:实施“一链一长”制,采取“一批头部企业、一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一个研究院、一个产业基金、一个服务团队、一个产业集聚区”“六方联动”的工作模式,实现稳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全方位推进产业链提升,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明确目标:到2021年,六大产业链规上总产值达1000亿元。到2025年,每个产业链工业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六大产业链规上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研发强度达6%以上,上市企业8家以上。
二是突出优势,精准施策推进产业链建设发展。坚持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根据各条产业链不同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和特点,实施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对新型显示等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筑巢引凤实现招商突破,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产业链扩张,实现扩链强链,自2019年9月长三角智慧新型显示城开工建设以来,我县已引进新型显示上下游产业链项目14个,总投资约55亿元。对高端紧固件等特色传统优势产业,以环境优化驱动产业智能化,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链条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补链强链,近日,我县与上海电气集团签订了打造紧固件行业工业互联网暨智能化技改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紧固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对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等具备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以大企业“压舱石”效应带动产业辐射与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优势产业向更高层次跨越发展,加快同位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探索核特色生命健康医疗等领域,实现延链强链。
三是明确抓手,围绕重点推进产业链建设发展。以企业培育、平台打造、项目推进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链提升发展。坚持培育产业主体,注重领军企业的引进、传统优势企业植入、种子骨干企业培育,去年以来,相继引入美国空气能项目、香港联胜等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本土优势龙头企业恒锋工具、欣兴工具分别获评国家工信局“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坚持打造产业基地,实施产业平台整合提升,加快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打造以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望海高新技术、秦山核电关联、百步时尚家居等特色产业分区为支撑的一个产业大平台;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园,高起点规划、高门槛准入、高标准建设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园,重点发展新型显示、5G通讯、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坚持实施项目带动,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县领导挂帅项目,加快推进在建及新开工项目进度,实施重点项目节点化跟踪。大力开展各产业链专题招商,把能够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核心企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产业链相关项目的谋划,补齐缺失链条、壮大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
四是强化保障,形成合力推进产业链提升发展。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盐县产业链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建立一链一长一专班,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县领导担任链长,以“六方联动”工作模式,统筹推进产业链规划部署研究、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事项。加强要素保障。汇集全县空间、土地、资金、人才、用能等诸多要素资源,重点保障六大产业链发展。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深化产融对接服务,健全企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考核管理机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分解确定每年年度工作目标,围绕规模、效益、招大引强、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五项一级指标十五项二级指标,逐项明确量化指标,根据每条产业链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个性化量化考核办法,给予每项指标不同目标任务和权重赋分。通过“周会商、月例会、季评比、半年督查、年度激励”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