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民生

姚庄镇超额完成全年征迁任务

182天腾出5602亩“双示范”建设空间

发布日期:2020-07-19 08:47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王主席,最近忙啥呢?”

  “还在跑征迁。对了,上次你哥征迁可多亏了你帮忙……”

  昨天,嘉善县姚庄镇清凉村的村民张春龙正巧碰到外出办事的镇人大副主席王培根,上前就拉起了家常。而这样的画面要是放在半年前,王培根估计连自己都不太会相信。因为,张春龙是一名执拗的“钉子户”。

  由“怨”到“愿”,仅仅半年,张春龙就从一名“钉子户”变为一名协助征迁的志愿者,这令记者倍感意外。不过在看到姚庄镇半年的征迁数据后,记者在意外之余,更多了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今年,姚庄镇用时半年已超额完成全年征迁亩数和户数的目标任务,其中已完成征迁亩数5602.21亩,完成率为224.6%;征迁户数417户,完成率为114.6%。“疫情没有阻挡住姚庄镇的征迁步伐。”嘉善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曹惠明说,今年姚庄出台了“1518”工作计划。征迁作为18个专项攻坚行动之一成绩亮眼,姚庄镇用182天为“双示范”建设拆出了发展大空间。

  由“怨”到“愿”

  “钉子户”变身征迁志愿者

  不想沟通、不愿交流、不肯配合。说起第一次见到张春龙,王培根连用了三个“不”,以表达这名村民对征迁工作的抵触。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老张你有怨气,我理解。不过,我来就是想了解你的难处、你的想法。两个大男人,有什么问题不能说,有什么事不能谈……”知道张春龙的门难进、脸难看,王培根丝毫不为所动,一脚踏进了他的家门。

  这一踏就是半年多。半年来,王培根几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来跟张春龙交心,要么电话聊,要么上门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话多了起来,中间的那层隔膜逐渐被捅破。

  在了解到张春龙家经济压力较大后,王培根为张春龙介绍了一份令其比较满意的工作。在知道张春龙的女儿生活学习不顺后,王培根努力开导,并尽力帮助……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让张春龙感受到了王培根的努力和真诚。

  “王主席做的这些,我真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想起往日的这些事,张春龙很是感动。于是,张春龙放下了心中对政府的成见。今年5月,张春龙在征迁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半个多月后,一个熟悉的名字摆在了张春龙客厅的桌上。原来,在姚庄镇姚庄村的征迁工作推进时,张春龙的哥哥成了“钉子户”。眼看哥哥可能会走上自己的老路,张春龙拍着胸脯对王培根说:“这次,我来帮你。”

  于是一名老“钉子户”变身成为征迁志愿者。在张春龙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攻坚,终于张春龙的哥哥也在征迁协议书上签了名。“现在我和我哥就盼着新房能早点建好。”张春龙高兴地说。

  由“新”到“心”

  多年难征地块顺利“摘帽”

  每一次的征地拆迁都是一次挑战。而姚庄镇直面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善于由“新”到“心”。“新”指每次征迁前要深入调研,摸清“家底”,聚焦百姓的新需求,解决征迁中出现的新问题。“心”指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坚持“坐在征拆户的椅子上想问题”“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替群众想在前头、做在前头,走入征迁者的心里。

  这种由“新”到“心”的工作方式,在姚庄镇建东片区的征迁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说起建东片区,姚庄做过征迁工作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征迁了好久,确实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王培根说。

  不过,在连续走访三个晚上并召开三次居民座谈会后,王培根发现了一些新情况,即在规划区内,建东片区有部分居民有征迁意愿。对此,王培根将征迁工作组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户上门做工作,主动去和片区内居民交朋友,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政策、讲法律、讲好处,算经济账和利益账。

  同时,通过群众带群众、先拆带后拆的方式,让有意愿拆迁的居民先单独申报,然后通过零散户报名后享受到的征迁成果,吸引其他征迁户配合征迁,终于让这块难征地块摘了“帽”。

  “本来我是不想拆的,但是工作人员一次次来我家讲解政策,帮我算征迁账,一来二去有点心动,再加上老邻居反复劝说,这不6月份就签了协议。”家住建东片区横泾村的潘老伯说。

  至6月底,建东片区的21户村民100%同意征迁,顺利“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