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市政府动态

□走读长三角·甬台温发展启示录

营商改善“兵器谱”: 既要有效市场 也要有为政府

发布日期:2020-08-15 10:54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靠投资、政策,也要靠服务、环境。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改善,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甬台温民营经济发达,宁波帮、温商、台商都是全国有名的商帮,为什么在甬台温催生了如此灿烂的商业文化?这些城市的基底,有着怎样的营商环境?此次甬台温之行,采访团把营商环境的考察作为重要方面。

  以问题为导向

  名动全国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经验是怎样产生的?

  坐标:台州市金融办

  【现场直击】

  台州中央商务区东北角,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等一幢幢大楼比邻而居,汇集成一方金融机构扎堆的高地。台州市金融办就坐落在这繁华CBD,它像一颗强劲的心脏,带动台州开启金融创新的脉搏。

  台州金融很有特点,这里小法人金融机构众多,是全国少有的拥有3家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级市。我们来到这里,探寻一段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的旅程。

  【深度解析】

  在台州市金融办,迎接采访团的是市金融办副主任杨耿彪。了解了我们的采访意图,他开门见山,讲述了台州金融创新的亮眼之处。

  “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有几个‘难’:一个是融资难、融资贵,一个是担保难、担保累。怎么解决?我们就以问题为导向,用‘两平台一基金’的办法,各个击破。”

  小微企业为什么会产生融资难、担保难?杨耿彪说,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很多时候不太规范,反映的情况也会失真,这家企业的资质到底怎么样,金融机构不了解,心里打鼓不敢贷。

  怎么解决?办法是有。比如社保、水费、电费等信息,都能充分体现这家企业目前的运转情况。而这些数据,绝大部分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让政府把这些数据共享出来。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杨耿彪说:“我们将市场监督、国税、地税、法院、房管、国土等30个部门118大类,覆盖67万家市场主体的3.92亿条信用信息进行了整合汇集。”这个平台信息自动采集、实时更新,具备基础信息、综合信息、信用立方、正负信息四大类查询服务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自动预警功能,免费提供给银行使用。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时间大大降低了。

  二是缺少有效的抵押物,担保也不好找。小微企业太小,很难拿出有价值的抵押物,有些甚至连厂房、设备都是租的。那怎么办?2015年,台州成为全国首个商标质押贷款地方试点,以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平台为抓手,破解小微企业质押物不足的问题。

  “我们也积极帮企业解决担保难题。”杨耿彪说,台州采用“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的方式,设立了大陆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后来,又以省、市共建的方式,基金规模扩至10亿元。基金定位非营利性,基金担保费率控制在年0.75%以内,大大低于2%至3%的市场担保费率,小微企业担保难、担保累的问题也解决了。

  通过“两平台一基金”金融手段加持,台州的小微企业发展如鱼得水,这是小微企业身处台州的幸福。

  和客户是伙伴

  台州银行是如何精细化服务客户的?

  坐标:台州银行

  【现场直击】

  “欢迎欢迎!”走进台州银行服务大厅,深刻感受到客服人员的热情。大厅很大,柜台很多,也因为此,客户几乎不用排队就可办理业务。

  台州银行是台州当地的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专注、专营、专业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据介绍,台州银行有99.6%的客户都是小微企业。32年来,台州银行心无旁骛就做一件事——用匠心情怀专心专注于当地小微金融市场精耕细作,它扎根“小微”,也让它成为小微企业信赖的伙伴。

  【深度解析】

  台州银行近80%的网点都分布在城郊接合部、乡镇、村居,目前户均贷款额度43.63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户数占99.46%,服务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

  “你如果了解台州银行的创业史,你就会明白台州银行为何要这么做。”台州银行副董事长、行长黄军民坐在会客室,向我们讲述台州银行的发展史。

  台州银行创立于1988年的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最早的客户就是从台州走出来开始闯荡的生意人。“那时候,银行高高在上,有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喜欢屁股‘朝南坐’。但我们绝不这样。”黄军民举例,客户当天做完生意,想要存钱,走了一圈,发现只有我们服务社的门还开着。我们开门最早、关门最迟,员工有时候工作到凌晨,闻着油条香下班。我们的口碑是这么一天天干出来的。

  因为聚焦“小微”,台州银行有不一样的眼界。小微企业要融资,台州银行敢于放贷。黄军民说,台州银行有一门秘籍,总结提炼就是“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查”的“十六字”风控技术,以及“三看三不看”:不看报表看原始,不看抵押看技能,不看公司治理看家族治理的风险识别技术。

  具体而言,就是上门和客户交朋友,实地到小微企业多走多看。比如我们会关注小微企业散落的流水账、进货单、发货单、工资、电费等最原始与最真实的经营信息,解决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不连续问题。比如我们以小微企业主的经营能力、劳动技能和还款意愿作为贷款发放依据,摒弃抵质押担保依赖。比如我们还会根据小微企业家族式经营的特点,着重调查小微企业主家庭是否和睦、有无不良嗜好等能折射出企业主管理能力和品德的侧面信息,作为贷款发放依据。

  黄军民说,这就要求我们有一支乐于与“小微”、“三农”打交,能吃苦、擅沟通、接地气的员工队伍。于是我们就推行周边化、专业化招聘,面向机构周边村居、行业、市场精准招聘最适合做“小微”、“三农”金融服务的员工。我们设立了自己的“黄埔军校”——台州银行银座金融培训学院,99%员工自主培养,向一线源源不断输送自己培养的小微金融服务子弟兵。

  “政策的百度、服务的京东”

  温州打造的这套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啥不一样?

  坐标: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现场直击】

  在温州滨江CBD世界温州人家园8楼,大厅里摆放的智能大屏十分醒目。上面,实时更新着注册企业数、机构数,以及技术创新、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次数等一系列数据。

  没错,这是一个企业服务平台,这几年,全省各地都在打造类似助企平台,初见这个,我们并无太多惊喜。

  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主任薛小莲的一番介绍,让我们对这套系统有了更多的认识:真正能把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做好,那才叫不容易。

  【深度解析】

  嘉兴的市民都很清楚,假如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麻烦,拨打“96345”是一个不错的途径。那么,假如企业发展碰到了难题,第一时间可以去找哪里呢?

  温州打造的这套系统就挺不错。它实现了企业服务全天候、全领域、全覆盖,真正成为“企业真心家人、机构贴心朋友、政府知心助手”。

  据薛小莲介绍,这套平台,分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和线下相融、实体和虚拟并举。

  线下部分,围绕投融资、改制上市、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管理咨询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温州当前较为缺乏、行业首位度较高、示范带动明显的优质服务机构落户入驻,并通过帮企科技行、帮企金融行、帮企政策行、帮企法律行等线下活动,送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协会、进高校,为全市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线上部分,建设温州“帮企云”,设政策云、服务云、产融云、培训云、咨询云五大模块,重点体现政策推送、服务对接、产融合作、诉求反映、在线评估等功能。企业有问题要反映、有需求要对接,都可以第一时间在“帮企云”上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打造“政策的百度、服务的京东”,薛小莲说,目前,在温州地区已经建设了12个县市区的分平台,在全省最先实现县市区平台、服务网络全覆盖。同时,平台也会根据当地产业的分布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来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发展受困,更需要平台发挥好作用。”薛小莲说。

  【嘉兴启示】

  同时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据的差距、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实则是营商环境的差距。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

  也正因为此,甬台温兄弟城市都格外看重营商环境,极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温州率全国之先启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推出了一批有引领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政策举措,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台州也不遑多让,紧盯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第二方阵前列的目标,从再转理念、再转作风、再优环境入手,接连打出了全面推行“妈妈式”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组合拳,积极撬动构筑台州营商环境高地。

  如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一个关键是:既要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同时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格局。甬台温兄弟城市的做法,值得嘉兴学习。

  作为改革试验地,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实践之旅,其实也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之旅。他们以问题为导向,探究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和根源,进而悟出了解决之道,这时候“有为政府”挺身而出,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各职能部门数据破墙整合,一套信用体系应运而生的同时,一道历史难题迎刃而解。

  温州的做法也值得玩味。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出炉,有“有为政府”的主导,然而,这个平台的打造,并不只依靠政府组织,这个平台吸纳了一大批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管理咨询等社会服务机构,正是集聚的力量迸发合力,让这个平台更强,服务品质更好。

  在营商环境争先创优的赛道上,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嘉兴等不得,也慢不得。近年来,嘉兴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完善“无差别全科受理”、企业开办“一日办”等嘉兴首创改革,在金融生态环境、人才创新环境、平安法制环境打造等诸多方面,都以打造“长三角最优市”为目标而奋勇前行。

  同时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需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有了问题导向,工作就有了方向,在嘉兴,营商环境到底还有哪些短板?哪些不足?带着问题出发,找到答案的一小步,就是提高营商环境的一大步。

  要强化“客户”导向。问题从哪里来,问题从“客户”身上来,这个“客户”,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人才,可以是项目,“客户”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营商环境需提升的地方。

  要强化资源整合。营商环境的提升,不仅是政府一方发力,而需要善于借力、协同发力。须知,资源整合能力强,则服务能力更强,则营商环境更优。

  当“看不见的手”牵上“看得见的手”,相信,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