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昔日“黄河”逆袭成为省级“美丽河湖”!
——记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白洋河的美丽蜕变

发布日期:2020-09-01 17:21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夏日炎炎的傍晚,华灯初上时,漫步在海盐县武原街道白洋河畔,一幅“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画卷跃然于眼前。




曾经住在白洋河畔明珠村的顾大爷告诉记者,海盐地处沪、杭、苏、甬四城的区位中心,自秦朝起即是交通要道,2200多年商贾往来频繁。眼前的白洋河,是海盐县城的环城河,历来也是运输盐、石料的重要辅道。10多年前,为了发展经济,白洋河边建起村级工业园区,驻进几十家紧固件企业,这里一度成了小五金企业集聚的地方。30多年来,随着河道的航运、灌溉及排水功能降低,河道沿线生活垃圾随意排放,以及沿线工业的污染,导致白洋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河段堵塞、水质恶化。特别是在2012年3月之前,1公里多长的河道还是一片“橙黄”,被戏称为“酷儿河”,不仅鱼虾死绝,村民甚至不敢取水浇地。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洗衣服、灌溉、淘米等都是在这条河完成的,夏天还经常下去游泳,后来被污染成为‘锈水河’后,别说水能有啥用处,村民甚至都怕影响健康不想住在这附近。”顾大爷说道,2012年,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展,白洋河迎来了转机。

海盐环保部门调查发现,造成白洋河水泛黄的污染源头就是工业园区。为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海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重整山河”的决心,打响了铁腕治水攻坚战,曾在一个月内关停了影响河水的近90家企业,并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启动白洋河生态修复工程。一边整治,一边发展,土方造型、水系沟通、湿地和水生植物种植,一座生态湿地公园沿河营建。在保持白洋河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河道的基础上,突出生态和自然景观,利用景观自我修复功能,整合鱼塘水域资源,植入亭、轩、景、桥等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同时在河两岸种植丰富的乡土树种及湿地植物,配建步行绿道,建成可观可游的生态湿地公园。

经过截流清淤、水生态修复后,现在的白洋河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水,生物多样性基本得到恢复。白洋河还荣获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河湖”称号,是嘉兴市3条省级美丽河湖之一;“白洋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还获评“两美浙江经典案例”;白洋河绿道成功入选浙江省“城镇型”最美绿道……同时,水质提升还带来生态红利,通过景观绿化改造,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园区新风貌,一湾清水成了海盐招商引资的利器,多家科技型企业争相入驻。



“现在的白洋河还是全县的‘网红’,不再因污染而红,因河水清澈、生态优美而红,我有不少老朋友都喜欢来这里钓鱼,鲢鱼、鲫鱼、虾啥都有,我们都感觉小时候的白洋河又回来了,而且比以前的更清澈更美!”顾大爷笑着说。

饭后健身、儿童玩乐、夜跑……白洋河畔的梦湖公园,也已成为当地人的朋友圈打卡的“网红地”。梦湖公园是2017年海盐县在白洋河衍生段建的一个占地面积21.2万平方米的公园,以“梦圆滨海,花开水城”为主题,设计以“梦”为主线,以“花”为载体,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整个公园分为科普观光、嬉戏活动、水上运动、街市休闲、阳光草坪5大区块,满足居民观光、休闲、聚会、健体、亲子等多方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