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以“全流程标准程序卡”为核心构建业扩报装服务新模式
海盐县聚焦环节、时间、成本、供电可靠性等“获得电力”关键指标,以“全流程标准程序作业卡”为抓手,构建标准化业扩报装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水平。启用“全流程标准程序卡”以来,高压全流程平均接电时长由36.66个工作日缩减至16.05个工作日,低压全流程平均接电时长由8.62个工作日缩减至2.44个工作日,与实施前相比,分别压降56.22%和71.69%。
一、以标准促精益,构建标准化业扩服务新模式
1.业扩服务管理全流程化。拓宽业务服务管控范围,将业扩服务贯穿规划、建设、运维、营销等各专业,进一步明确各环节、各流程边界,打破时限考核只针对营销专业的现状,实现同轴共转。
2.业扩服务时长目标化。综合考虑环节、时间、成本、收资、供电可靠性等“获得电力”关键指标,从实际出发,在评估基层班组承载力基础上,科学设置标杆时长,以标杆时长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3.时长管控标准化。根据客户报装需求不同,全流程标准程序卡采取“一流程一卡片”原则。具体来说,分为高压、低压和项目预制三类,其中高压和低压根据“是否有电网配套”、“是否涉及土建”,各细分为3张卡片,共计7张作业卡。
4.实行“四定”原则。定责任部门、定责任人员、定工作标准、定时限要求,对全时长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生产、营销、属地供电所、集体企业设计、施工单位多个部门。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实现考核从关键环节节点到全过程、全流程考核体系的全覆盖。
二、抓流程重管控,落实一卡一流程管理新方式
1.项目预制化。通过发挥“全能型”供电所前端触角敏锐特性,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用电需求,超前布局电网配套工程,确保配套工程在用户申请接入前提前完工,实现从“企业等电用”向“等企业用电”转变。
2.土建模块化。将常用的箱变、电缆分支箱、落地式表箱等设备基础由现浇改为预制,省去了现场的基础浇筑及保养时间,做到即装即用,将配套土建工程耗时从14天压缩到1天。
3.物资储备化。依托集体企业建立业扩物资储备库,梳理业扩工程常用物资使用频率,多用多备,少用少备,定期补库,确保业扩物资保障,为配套工程早开工,早完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创造条件。
4.工程典型化。根据海盐地区电网特点和业扩工程接入要求,编制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方案和报价手册,提高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在方便客户做“选择题”的同时,也为简化物资储备提供有力支撑。
5.接入带电化。秉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理念,不断扩大带电作业种类覆盖面,不断拓宽保供电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不断改善用户用电体验。上半年,开展带电作业512次(其中一类项目28次,二类项目389次,三类项目85次,四类项目10次),较同期提升20.19%,节约停电时户数8320个,累计多供电量172.47万千瓦时。
三、以实效促改进,推动规范化管理体系再提升
1.坚持先行先试。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持续深化“制度体系、保障体系、考核体系”建设,相继出台《服务海盐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便利化水平工作方案》、《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现场检查评价方案》。
2.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先后制定全流程标准程序卡环节并联优化单和光伏项目预制优化单,解决环节串行和时间较长的问题,精简流程,加强工作过程管控,实现工作有序推进。
3.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全流程标准程序卡”工作成效获上级单位充分肯定,并在全市五县两区范围内覆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