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融杭联沪”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海宁市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的资源要素流动频繁、产业转移加快、往来互动加深,区域融合发展趋势凸显,但各地间各类审批事项办事环节、时限、标准不一,成为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大“堵点”。海宁市围绕贯彻落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求,主动破题、靠前谋划、积极争取,自觉扛起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先行地的责任担当。截至目前,海宁市已实现472个事项长三角地区可跨省际自助办理,35个证明材料可跨省际自助调取打印,实现了长三角事项“家门口”就能办,服务半径大幅缩短。同时与15省(含浙江省)45个市县区(含海宁市)建立“海宁+”政务服务联盟,实现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多对多“跨省通办”。
(一)数据赋能破冰长三角区域自助通办
2019年9月,海宁市主动对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杭州等地,以线上“数据全程跑”替代长三角“人工折返跑”,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率先实现长三角自助通办。
一是全面梳理专项清单。以年平均办件量3000件以上的高频事项为切入点,指导公安、人社等部门通过认领事项、提供办事网址的方式在“浙里办”APP上开通“掌上办事”入口,每周对各部门高频事项的开通率进行通报,优先实现高频事项的“掌办”功能。同时积极与嘉兴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系统开发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将“浙里办”APP上的“掌办事项”全部移植到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分批次梳理出472项自助端可受理事项,形成专项清单。
二是全面整合自助系统。通过与人社、税务、不动产等多个部门进行对接,统一技术标准,将户籍信息、社保缴纳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等后台数据实时共享,并将共享后的数据在各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自助终端上进行融合,建立视图清晰的应用界面,方便群众查找。企业群众只需在自助机上点击“异地通办”,即可切换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等地的操作界面,进行事项查询、自助申报和证照打印等多项功能操作。首批次在海宁可办理上海青浦114个事项、92个证明和江苏吴江511个事项、6个证明,在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助服务终端可办理杭州732个政务服务和证明事项。
三是全面建立协同办理机制。在原先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的基础上,积极与上海、杭州等地对接,通过统一操作流程,加强窗口人员培训等方式,使自助端与窗口端无缝对接,建立协同办理机制。办件人在自助机上提交相应材料后,受理申请即时通过系统推送至受理地相应部门后台,后台工作人员办理完成后通过快递送达证照。投放首年,海宁市内23台自助服务终端已达29498使用人次。
(二)三方共建助力杭嘉一体化“最多跑一地”
2020年9月,海宁市与余杭区、钱塘新区三方共同建立跨区域行政审批机制,全面融合线上网办和线下通办场景,结合跨区域自助终端和线下通办专窗等形式,形成“本地申报、数据流转、属地审核、本地发照”的营业执照通办模式。
一是流程标准三统一。围绕“跨区域通办”目标,针对服务指南、材料格式、证明文件等多维度问题进行研讨磨合,达成了线上线下服务标准共识。规范了事项名称、办理时限、服务内容、审批流程等环节,做到三地审核标准统一、证明材料、审批结果等效互认,实现三地窗口线上有帮办、线下有指导、异地好拿照的通办新模式。
二是专人专窗专业办。为尽快适应长三角一体化跨区域通办的新要求,实行跨区域通办专人负责制。紧紧抓住人员关键,精挑细选业务骨干的同时,对窗口帮办人员基于全新的“通办”事项标准进行业务培训,配套提升窗口业务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三地互设“杭海通办专窗”,专窗秉承“专窗专办”、“同一事项、统一标准”的原则,业务范围涵盖申报、预审、收件到受理、审查的全流程。我市已分别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许村镇政务服务中心、杭海新区(长安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立3个通办专窗。
三是优化服务提效能。持续发挥我市全程帮办制优越性,“面对面、肩并肩”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关于跨区域通办政策解读、问题解答和网上申报等服务,从资料填报到领取执照进行全流程跟踪指导。同时,在政务大厅放置杭州综合办事自助机,建立“自助终端+实体大厅”结合的政务模式,实现与杭州的自助终端通办,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快速便捷的政务服务。
(三)增容扩面构建“海宁+”政务服务联盟
2021年,海宁市在探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政务服务通办的基础上,进一步与15省(含浙江省)45个市县区(含海宁市)建立“海宁+”政务服务联盟,实现多对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覆盖20多万在海宁工作生活的外省人员及2万余在外创业海宁人。
一是深化“一网办、就近办”。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开设网上办事统一入口——政务服务通办专栏,目前有海宁—黑龙江、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政务服务事项的展示告知。同时依托“1(市级)+12(镇街)+229(村社)+N(网格点位)”政务服务体系,在四个外来人口较多的镇街道开设“跨省通办”专窗。
二是构建“微云盘、大组织”。依托微信“微云盘”载体,建立“海宁+”跨省通办联盟经办人员管理平台,抽调多部门业务骨干组建通办业务专家小组,在线实时答疑解惑,为跨省通办专窗点对点业务交流提供技术保障,提高通办业务精准性和时效性。目前平台已设置完成联盟内部15省45县市区组织架构,陆续加入通办成员218人。
三是试水“数据库、共享仓”。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经办人员和办理事项进行动态分析,科学调整,进一步优化群众“跨省通办”体验。通过与联盟地的数据合作共享,建立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数据库,为下一步数据互联互通、跨域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共享打好基础。截至目前,提供市场主体可共享数据10.75万条次,开展跨省电子营业执照互信互认5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