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减”,嘉兴建校做好三个“加法”
“我认为这个应该是粘在这里的。”“不对!你要在旁边留一点空隙出来,这是田老师刚刚说过的。”凤桥镇中学的扎花拓展课上,一群小朋友正对手工制作的细节展开激烈讨论。
原来,这是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的田少梅老师,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走进凤桥镇中学开展手工制作拓展课。今年秋季开学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助力“减负提质”目标的实现,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及时把握社会需求,利用自身专业特色和师资资源,做好三个“加法”,扎实助推“双减”政策落地有声。
肩负责任,增加一层厚度
责任是“双减”落地的有力支撑。学校三个党支部书记的办公室里摞了厚厚一堆书:《三国演义》《昆虫记》《世界经典童话绘本》……一旁还放着几个新的羽毛球拍。“学校的‘微心愿认领’的通知发出后,各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非常积极,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所有的认领任务。”党支部书记宋绍荣一边清点着物资一边说到,“这两天大家已经把买好的实物送了过来,我这一点地方都快放不下了。”
党员同志冲锋在前,争做表率,在助力“双减”实施上,也不马虎。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号召党员教师,点亮结对社区、学校的孩子们的“微心愿”。第一批“微心愿认领”结对了茶园小学、永政社区的20多名孩子。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范晓春带头给孩子们购买了一套精美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校党总支副书记龚磊和党员代表们前往社区、学校,将物资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满足他们课堂外的个性化需求。经过接洽,学校与永政社区、茶园小学商讨决定,后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将开放图书馆、体育馆,满足社区和茶园小学孩子们阅读和锻炼的需求。
灌注爱心,增加一丝温度
爱心是“双减”落地的逻辑基础。“报名的学生很多,预设25名每次都是超额的。”田少梅是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老师,每周五下午结束学校的教学任务后,她都会前往凤桥镇中学,风雨无阻,因为在那里还有一节扎花拓展课在等着她。这门拓展课非常受欢迎,学生喜欢,家长也满意。“有个男同学因为喜欢,连续三个学期都选了扎花这门拓展课。还有同学告诉我,她妈妈特意为她准备了花瓶摆放她手工制作的扎花。”田老师说。
田老师是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了,平时在学校上课时,摆弄的都是测量工具,扎花是她的兴趣爱好。“今年已经是我坚持送课的第三年了,‘双减’政策的施行让我更加坚定。”从“水准仪”到“针线布”,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这是田老师周周要经历的转换。“有位学生说要给她奶奶做一朵花当生日礼物,我和她一起做了一朵向日葵,还送给她一支康乃馨,她可开心了,连说好多谢谢。”田老师坦言,孩子们的质朴以及对扎花课的喜欢,是她几年来每周无论风雨坚持送课的动力。
开拓思路,添加一项技能
质量是“双减”落地的充分保障。郑强胜老师是学校建筑智能专业带头人,和田老师一样,郑老师每周三下午都会前往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开授一节《趣味电路》的兴趣课。郑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这门兴趣课因为质量颇高,吸引了一大批的学生。
“充足准备是关键!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充分挖掘初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精心挑选如声光控,红外,无线感应等电路,来吸引学生。”郑老师的这门兴趣课,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神贯注,全都沉浸在电子技术的趣味学习中。“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学生几乎都是一下课就迫不及待一路小跑来实验室的,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主动准备好自己的工具材料早早等待着我来上课。”学生们出自内心的喜欢和渴望学习的眼神,让郑老师不敢有丝毫懈怠。
据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范晓春介绍,下阶段,学校还将和结对学校合作,陆续开展系列活动,如组织小学、初中学校学生进校参观并体验手工木工等实践性课程、组织校际社团间结对活动、进一步发动教师下校送课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兴趣”,扎实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双减”既是做减法,也是在做加法,做实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做足课程内涵、质量提升的“加法”。嘉兴建校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前移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双减”背景下的校园更有温度、更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