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共财政 > 政府预决算

【嘉兴日报】全市财政总收入首破千亿,嘉兴晒出“账本”

发布日期:2021-02-05 17:47 信息来源: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2020年,

对嘉兴而言,

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里,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达1003.07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8.8亿元,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555.2亿元,增长8.9%。所属5个县(市)财政总收入全部超百亿元。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这一年里,我们面对疫情性、经济性、政策性减收“三叠加”,防控性、逆周期调节性、基础保障性增支“三碰头”的严峻形势,仍创下了市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列全省第三和第四,增速均名列第三的“嘉”速度。

 

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度。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嘉兴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增速位列全省第三,这样的好成绩,既是嘉兴对上一个五年的高分答卷,也是为“十四五”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蓄能铺陈。

 

发展

“五彩嘉兴”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是财政之源,只有千方百计做大经济“蛋糕”,才能不断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去年以来,面对受疫情影响的实体经济,我市全力落实“六稳”要求,稳住当下,着眼长远,出台一揽子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共克时艰,促进经济趋稳回升。

 

一组组数据彰显出非常时期的财政担当:

去年,全市企业税费减免超700亿元,当年新增超300亿元;

增值税留抵应退尽退,全市新增减税249.91亿元;

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89.65亿元;

全市财政执收非税收入减负12.60亿元;

全市新增惠企财政补助资金58.91亿元;

建立了总规模48.47亿元的惠企利民资金池,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

给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贷款主体最高40%的贴息,力度全省最大,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率全省第一;

全年发放消费券4.1亿元,拉动消费150亿以上。

 

一幅幅务实的画面,一项项得力的举措,一次次的财政投入,为建设五彩嘉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保障

集中财力做好中心工作

 

这一年里,嘉兴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构建轨道上的嘉兴,以开放的姿态,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党百年。

 

这一年里,市财政以更高标准践行‘财为政服务’理念,集中财力落实首位战略,为全市“四大会战”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2020年,市级财政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区建设,跑出了践行国家战略的“嘉速度”。

 

去年5月,嘉兴全面擂响“品质嘉兴”大会战的战鼓,为全力保障“大会战”推进,市级财政投入资金26亿元,研究制定中心城市品质提升资金统筹机制,形成财政和国资的合力。

 

为全面实施“创新嘉兴”大会战,全市财政共安排资金34.01亿元,积极落实科技、人才新政,着力打造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全力培育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提供支撑。

 

去年,嘉兴高站位谋划“枢纽嘉兴”大会战,加快推进长三角枢纽型中心城市建设,构建连接市域各县(市)区的“海陆空铁水”交通体系。全年150个攻坚项目共完成投资214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投入50亿元。

 

为全力支持“开放嘉兴”大会战,去年全市财政落实资金18.70亿元,抓好一批改革创新试点、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打造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一批国际化配套设施。

 

民生

让百姓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

 

“家里住了十多年的老小区改造出新了;社区里就能健身,又便宜又方便;家门口的可有游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一些好事都和自己搭上了边,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家住南湖区的刘女士如数家珍,直言日子过得更幸福了。

 

这一变化的背后,既表明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是嘉兴财政“账单”里民生支出的具体体现。

 

扫描嘉兴财政的民生账单,过去一年,全市民生支出556.78亿元,占总支出78.2%,走在全省前列,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全市财政人的辛勤耕耘下,一幅“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和谐画卷正在徐徐绘就。

 

改革

努力过好“紧日子”

 

去年,市财政立足精密智控,系统梳理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全面盘活资金、资产、资本、资源,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深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努力把“紧日子”过好。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财政局将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预算收支目标任务,推动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式发展,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贡献财政力量。

 

 

文字记者:潘晓琴
通讯员:徐佳和
编辑:徐宇洁
责编:杨洁
图片由市财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