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法治政府建设

桐乡:深化“双重赋能”书写法治建设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1-04-29 10:00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平安桐乡建设“十六连冠”,诉前化解率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被评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一……一项项荣誉背后,是桐乡市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大胆创新与突破。

15年来,桐乡市凝聚全市各方力量,积极发挥作为“三治融合”发源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叠加优势,不断深化法治浙江在县域层面的生动实践,书写好“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桐乡篇章”。

“三治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2月,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召开了一场以路灯改造为主题的百姓议事专题会。会上,百姓议事会成员围绕路灯怎么改、改哪里等问题向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建言献策。

这样的百姓议事专题会,越丰村每个月都要开上一两次。早在2013年,越丰村就试点启动了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建起百姓参政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三个有力载体,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格局。2016年2月,高桥街道将原设于镇级层面上的百姓参政团延伸到村和社区,设立百姓议事会,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创新。

从越丰村开始,“三治融合”的星星之火在桐乡大地迅速燎原。百姓评百星、村民法治驿站、“板凳法庭”、阳光议事厅……一时间,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村民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三治”理念更是以一种新姿态融进了桐乡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如今,桐乡市形成了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和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主的“一约两会三团”“三治融合”创新载体,协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转型。

2017年,“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一大重要内容。

如今,桐乡市委、市政府从县域社会治理的高度出发,立足于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桐乡,进一步深化“三治融合”桐乡经验,努力把“三治融合”发源地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示范地,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发生,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

为此,桐乡市积极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培育了“板凳法庭”“法治小院”等特色品牌;深化“警调对接”,培育了“老泉毛调解工作室”;落实初次信访首接首办责任制,开展三级信访代办服务,有力推动“开门搞信访”“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领雁工程”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台上,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伟平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及管理、环保法律法规如何普及等内容侃侃而谈;台下,70多名观众针对环境污染举报投诉、工业废气整治、企业环评审批等问题进行提问,旁边还有专业律师现场点评……这是桐乡市“一线绎法·普法我先行”领导法治讲堂首期节目的录制现场。

“一线绎法·普法我先行”领导法治讲堂是桐乡市“领雁工程”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通过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讲法、普法,社会公众问法、学法等形式,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实现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自身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和社会公众法治素养双提升,目前已播出节目7期,涉及环保执法、平安法治等内容,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一个地区能否真正实行法治,能否不断推进法治建设,能否将法治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关键在于该地区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否真心实意推进法治建设。

为加快桐乡市法治建设步伐,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水平,切实发挥行政机关第一责任人的“领雁”作用,2019年6月,桐乡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领雁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

“领雁工程”不仅以“一线绎法”为突破点,推动第一责任人带头普法,还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中推广“行政机关第一责任人领衔办案制度”,推动局长带头执法。同时进一步完善宪法宣誓制度,创新开展“一月一法”“会前学法”“法治沙龙”等活动,推动第一责任人带头尊法学法;进一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制度,率先开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制度,推动第一责任人带头守法用法。

2020年4月,桐乡市出台《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市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行督察,创设约谈和挂牌督办机制,为“领雁工程”落地实施提供了保障。

主要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执法部门法治化建设不断规范,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推进……2020年,“领雁工程”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数字赋能为法治桐乡插上智慧“翅膀”

如果说“三治融合”发源地让桐乡享誉全国,那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则真正将桐乡推向世界。

互联网基因不断深植桐乡这片土地,为法治桐乡建设插上智慧“翅膀”。多年来,桐乡市不断深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迭代升级执法、司法、矛盾纠纷调解等领域数字化改革。

疫情防控期间,家住桐乡市区的郭先生想要申请法律援助。为降低感染风险,郭先生在“云司法”小程序提交了在线申请。没多久,他的申请就得到了桐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反馈。郭先生使用的“云司法”小程序包含“我要咨询、我要调解、我要援助、我要公证、我要鉴定、我要查询、我要学法”七大板块,只需一部手机,法律资源任你选。2019年9月,依托“云司法”小程序,桐乡市成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乌镇互联网司法所,真正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便利的法律服务。

如今,通过整合各项资源,优化布局站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覆盖全业务、全时空、全区域的智慧司法体系在桐乡日趋成熟。比如研发“桐心矫”小程序,使社区矫正工作迈入智能化新阶段;组建法治联盟链,对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实时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在线管理、行政应诉流程管理等应用,建立“数字听证室”“网上调解室”,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实现全智能管理等。

此外,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桐乡市迭代升级“桐行通”智慧平台,延伸覆盖至政务服务、出行服务、社区服务、健康服务、生活服务五大类30多种应用场景,精准归集多场景、全方位治理信息。推出“桐解码”应用,以“一案一码”汇聚纠纷全流程信息,最大程度确保矛盾不上交、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执法方面,推进一体化单轨制协同办案,互通共享法、检、公、司各自开发的办案系统和卷宗数据;探索案发现场三维立体场景搭建、溯源及法庭示证;推进无纸化办公深度应用,在全国率先试点全程无人工干预的智能送达平台,已实现从立案、审理、执行到归档等90%环节全流程无纸化,事务性工作压缩90%以上。

打通数据孤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强化执法规范化,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随着数字赋能各个应用场景的落地,法治桐乡建设正驶入“快车道”。

浙江法制报 记者 丁田醒 通讯员 沈萍 王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