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004/2022-392953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2-01-17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对话共生 看见儿童——海盐县“幼儿园游戏课程园本化”暨非编教师项目研修活动在实验幼儿园举行 | |
发布日期:2022-01-17 09:13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师对幼儿园游戏课程园本化的实施理念,形成“对话共生 看见儿童”这一实施方式的多种策略。近日,海盐县非编幼儿教师项目研修活动在实验幼儿园城东园区举行,全体申报学员参加线上培训。 梳理·提升——源自主题活动下的集体教学 实验幼儿园的三位老师展示了在低结构的主题中根据游戏内容、节奏以及问题设计的三个集体教学活动。 刘雨薇老师展示大班科学《纸牌挑战赛》通过改变纸牌的形状、增大支撑面等,鼓励幼儿在合作中探索纸牌搭高的方法,积累稳与高的多种经验。蒋燕婷老师展示大班数学《三角形碰碰乐》让幼儿在“碰撞”的游戏情境中操作探索,寓教于乐,引发幼儿的自主发现和表达。单钰皓老师展示大班体育《我是小士兵》设计不同难度的“高跳下”落地,拓展和积累高处跳跃落地的动作经验,引导幼儿以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三位老师的集体教学,让大家感受到从幼儿游戏的经验和兴趣点中寻找生长点,生成新的课程的智慧, 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的内容不仅让幼儿有主动与积极的回应,还帮助其梳理与提炼,引发幼儿深一步地探究。 共享·拓展——个别化活动中形成的游戏案例 实验幼儿园的姚丹妮老师和三毛幼儿园的徐霞老师进行了游戏案例分享。姚丹妮老师的《从学徒到专家,从区域到主题》,从孩子们发现一本喜欢的迷宫书开始,层层助推不断挖掘孩子在迷宫中的经验生长点,把书中平面的迷宫游戏逐渐“搬”到教室里、晨锻中。徐霞老师的《“究”由自渠——滚筒桥的探玩之旅》,从孩子们搭建各种滚筒桥中发现其材料运用的多种价值,从而助推幼儿对游戏的进一步探究。 老师们发现,幼儿的游戏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探究性学习,最大程度放手,最小程度介入,是游戏课程化实施过程的一种信念,也是目前教师们要适应的一种常态。 明晰·引领——基于“对话共生”的专题讲座 实验幼儿园保教副主任金江利做了《放手游戏的路上 精彩无限》专题讲座。金老师从“什么是游戏课程化”话题展开讲座,结合理论和自己的实践感悟,讲述了“如何实践游戏课程化,实施策略的关键是什么,以及实施过程中幼儿是何种身份在参与”等内容,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解读,引领大家明确把握幼儿学习的生长点,在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构建新的游戏内容。 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指导下,游戏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下学前教育的共识。一天的学习,老师们透过屏幕收获满满,此次的非编教师项目培训活动既是理念的引领,也是一次教师感悟与思考之下的落地行为。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