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富民强省十大行动(已归档) > 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自查报告

发布日期:2022-01-29 15:30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2021年,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把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部署、层层推进,牵头、参与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南湖旅游区建设等6个牵头项目已全面建成。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庆祝建党百年,树立文旅融合典范

1.推进红色旅游标杆城市建设。打造5平方公里的南湖旅游区,全面推进南湖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建设成效显著。作为项目推进办主任单位,完成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工程,复建1921老站房、南湖红船民兵先锋连连部、宣公祠和宣公书院、鸳湖旅馆等多个重要节点,全景重现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重要节点,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重温“初心之旅”。助力高品质文旅商项目“南湖天地”建设,该项目于6月19日精彩亮相并迅速成为城市网红打卡点。截至10月底,南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09.7万人次,同比增长62.7%。

2. 布局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与产品。6月25日,国内首条纳入铁路运营图的红色旅游列车“南湖·1921”正式开通,串联起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嘉兴火车站复建老站房、狮子汇渡口旧址、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并推出全长862米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路线。精选“红船精神百年百景”,以南湖红色基地为轴心,串起全市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形成“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3大主题15条精品游线,让游客尽览嘉兴。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一起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等多个部门联手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二)聚焦水乡情韵,推动禾城文化复兴

1.重铸历史风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结合“九水连心”,完成了杭州塘三塔路片区改造提升项目,以及苏州塘“月芦文杉”片区保护整治。编制完成《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落实长虹桥防撞设施方案。嘉兴曝书亭、海盐西涧草堂、海宁衍芬草堂等整修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中,曝书亭项目拟对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已腾退清理部分地块;海盐西涧草堂、海宁衍芬草堂对外开放。

2.传承文化基因。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落地见效,我市共梳理文化元素2822项,重点文化元素清单144个,完成基因解码127项。组织开展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复核, 7个新项目及18个复核项目全部通过审核。健全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公布海宁潮传说等23个第七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2种非遗旅游商品入选第三批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我市非遗工作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批示肯定。

(三)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嘉兴品牌

1.设施遍及城乡。着力构建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在总分馆体系内, 乡镇、村(社区)图书馆(室)与市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文献资源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同时统一实现免费办证、免费借阅等服务。该模式被业界誉为“嘉兴模式”,并创新融入心理服务,年内新增健心客厅48家、礼堂书屋70家。该设施体系注重深化传统书院国学教育重点基地创建,打造了“图书馆+书院”模式,创新了“文保单位+图书馆分馆”模式,南湖区明伦堂、鸳湖书院、王店粮仓群等图书馆分馆已成为当地居民丰富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2.资源丰富多元。主题鲜明,嘉兴市图书馆联动十多家党史重要节点城市公共图书馆开展了“重温革命之路 点亮阅读星火”建党百年红色阅读系列活动,掀起形成图书馆红色阅读文化活动的热潮。资源丰富,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典藏各类明清精椠佳刻、名家批校,并配置有《四库全书》系列、《清代诗文集汇编》等大型古籍文献丛书。数字资源广泛,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地市级数字图书馆,为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与高等院校及中小学等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组建联盟馆,通过众筹形式采购国研网、CNKI中国知网等近50种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年访问量超过1500万次。探索有声资源,推出“嘉图电台”等音频服务品牌,引入喜马拉雅、得到、云图有声等有声资源,并组建红船朗诵艺术团,将嘉兴市图书馆特色资源与品牌活动以声音形式呈现。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大运河(嘉兴段)保护与开发需加快推进。一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大运河遗产监测未能有效开展,相关地区和部门参与的运河保护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大运河遗产保护意识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大运河遗产保护区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嘉兴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20多公里的运河穿城而过,涉及运河保护区的基本建设较多,项目的文物前置审批未能有效落实;三是大运河遗产的品牌资源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发挥大运河世界遗产的特色与价值,以规划引领,串珠成链,加快发展水上旅游及运河“文化+”,赋予时代生命力显得十分迫切。

2.红色旅游区域合作需加强协调。需建立制度化、高层次、常规性的协作机构,共同制定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营销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规划。建立信息交换机制,组建区域信息平台,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信息数据库。制定制度保障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财政保障机制,以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注重开展人员交流与合作,如建立讲解员轮岗交流机制、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培训机制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深入打造红色旅游标杆市。把庆祝建党100周年凝聚起来的工作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守好红色根脉、推进红色旅游标杆市建设的强劲动力。围绕“不忘初心地”和“走新时代路”两大主题,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品牌,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创新红色展陈方式,提升红色产品品质,将新时代“重走一大路”与南湖景区有机融合。以南湖红船和南湖革命纪念馆为核心,以“开天辟地”“不忘初心”“勇立潮头”为主题,进一步完善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和奉献之旅三大红船精神主题游线,加强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产品开发,推进红色旅游与水乡古镇、景区村庄、城市休闲、科普教育、工业创新、滨海业态体系相融合,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成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

2.继续保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势头。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作用,全面开展市域内公共文化创新实践,并启动出版《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创新发展蓝皮书(2021年)》。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深入创新“一年5000场活动的嘉兴图书馆”等服务品牌打造,继续优化“图书馆+书院”模式、“文保单位+图书馆分馆”模式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效能,拟新建礼堂书屋50个、智慧书房22个、“健心客厅”20个,新增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15家,文化馆企业分馆总数达到140家;探索建设“养生客厅”。

3.加快推进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完成《大运河(嘉兴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完善大运河遗产监测平台建设,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实施天籁阁、兰溪会馆等复建展示工程,着力打造天籁阁城市文化品牌。启动冶金厂工业遗产区、城隍庙片区、梅湾名人文化片区等重点区域规划设计,编制东塔、子城文化博物馆、嘉兴运河文化博物馆、塘浦圩田文化景观等重要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积极推进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力争子城博物馆大棚项目开工。

4.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步伐。探索全产业链模型深度推进,深化“政府+企业+协会”行业发展模式,打造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区(点)+交通(铁路、公路、水路)+旅游商品+美食体验+娱乐消费等涵盖各个行业的旅游消费产业链。继续统筹推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围绕 “红色”“智慧”和“跨界”三种模式继续举办2022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推进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不断丰富产品内容,打响“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红色之旅、蚕桑文化之旅、年味江南之旅等精品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