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对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第7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1-09 16:15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王**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中高职一体长学制办学,助力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本土化培育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县市区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建议。

1.广泛开展校企对接活动

引导全市各职业院校根据企业中长期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推进定向招生、订单式培养、“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如: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同时与精上精密、德西福格分别合作开设订单班,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

让高等教育更直接更好服务县域发展,扩大辐射面,为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升级提供新动能,为职业教育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探索和新借鉴,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规格,使学生在就业和终身发展上更有竞争力,成为职业教育服务“扩中提低”的样板和民心工程。

二、关于组建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的建议

1.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长学制改革

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中高职一体化走深走实,长学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突破,逐步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嘉兴技师学院开设了3+2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高级工班、六年制技师班及5个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的专业,工业机器人专业和嘉兴学院合作开展3+4中本一体化培养方式,探索了高技能人才长学制学历与职业资格相融相通一体化培养模式。2022年,全市中职招生保持职普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招生人数比上一年提高7.84%,平湖职中与嘉职院成为省内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积极推进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海宁卫生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试点“3+4”一体化人才培养,2022年全省中本一体化试点项目招生158名,录取最高为599分,通过成才立交桥的搭建,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保障;高职考上线率稳步提升。我市在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考试中,连续三年本科上线率位列全省第一,2022年,全市中职考生上线率较2021年提高0.9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较2021年提高5.1个百分点,继续呈现“升学有门路”的良好局面,推动职业教育类型格局积极向本科层次延展。

2.推动技工院校提档升级

统筹推进全市技师学院建设,支持嘉兴技师学院、平湖技师学院等做大做强,推动有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组建嘉兴技师教育集团,形成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特色鲜明的技师院校集群,更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保障。如:平湖市教育局、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平湖市职业中专,联合建设的“智能技术产业学院”,将于2022学年开设尝试的“数控技术应用”长学制试点,培养模式是区域中高职五年一体化培养,采用“4+1”模式,且5年全部在平湖,进行本土化培养的尝试。管理模式采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和平湖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各派人员成立理事会,组成领导机构。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作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试点的实践平台,日常管理委托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负责。由政院校企共同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人员主要由中高职双方专业教师组成,另外聘请园区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参与。

3.对接企业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

广泛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引导全市各职业院校根据企业中长期技能人才需求,为企业定向招生、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中国特色学徒,探索和实践长学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平湖市职业中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平湖市教育局共建“独山港新材料产业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优质人才和助推区域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关于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给予定点支持的建议

1.加强嘉兴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

根据《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要求,联合十部门印发《嘉兴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支持在嘉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特色化、定制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台人才新政3.0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嘉兴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嘉兴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与之配套的《新时代“技能嘉兴”行动方案》也将同步印发,同时将制定一系列配套细则,形成“1+1+X”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加大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为技能人才成长畅通晋升通道。

计划出台《“四通一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开拓中高直通,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为针对性培养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所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方式,更好适应我市产业跃迁和学生高质量发展需要,并做好相关政策统筹实施和配套巡检。如:平湖市职业中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平湖市教育局共建“独山港新材料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目前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资金将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智能制造专业部改造后整体用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运作,并在平湖市林埭镇规划100亩作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用地,建立相对独立的长学制办学校区。

2.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全面落实“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积极争取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南洋学院二期扩建持续扩大高职办学规模,嘉职院海盐学院力争早日投入使用,支持嘉兴技师学院创建省一流技师学院。以平湖职中为试点重点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积极争取在市本级新办1所万人规模的高职院校,提升我市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入本地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学习比例。

四、关于优化院校企师资队伍融通建设的建议

1.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我市持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比稳步扩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90%以上。2021年,我市教师获评全国技术能手4位,浙江工匠3位,浙江青年工匠20位。各职业院校十分重视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以市属3所中职学校和2所高职学校为例,各校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开展入企锻炼活动,紧跟行业发展脚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师傅)任职资格制度,建立县市两级兼职教师人才库,支持校企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目前创新联合体专项已立项支持2项。目前,正在分批次、分领域组织“创新企业院校行”活动,根据院企双方需求,精准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零距离”供需对接合作平台。提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积极探索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鼓励教师“跨界”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职业教育迭代改革的需要。

2.强化“引企入教”

落实“百校千企”工程和“千企千师”培育行动,引企入教,引教入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支持企业参与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考核评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要组织校企共同研制行业职业标准,指导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能工巧匠”请进校园、课堂搬进“车间”、企业“点餐”校企联合“做饭”等举措,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鼓励校企专业共建、讲义共编、人才共育等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技术研发及专业建设,构建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的系统化职业教育。如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发挥专门化学校办学优势与城建培训中心等单位紧密合作,实现培训、实操训练与现场施工有机结合,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到建筑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认定以及建筑业技能大赛等,推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实操共融互惠的职业教育培训有机结合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教育局

                               2022年8月10日

 

[联系处室:职成教处(高教处)   联系电话:82086737]

嘉教函19号(对市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第070号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