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303/2022-443158 | 发布机构: | 市委老干部局 |
发文日期: | 2022-12-01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全面实施“五名工程” 奋力打造红船旁示范老年大学 | |
发布日期:2022-12-01 08:51
信息来源:市委老干部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嘉兴老年大学以创建红船旁示范老年大学为目标,全面实施“名学校、名课程、名教师、名团队、名教材”“五名工程”,累计评选出“名课程”11门、“名教师”15名、“名团队”7个、“名教材”5本,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力推动老同志精神富裕,为打造“名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等多个“国字号”荣誉。 一、聚焦党建统领,创建“名学校” 赓续红色血脉,浓厚党建氛围。坚持政治建校,构建嘉兴老年大学“银晖”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建成“红船银晖·嘉兴市老党员驿站”,开展“课前十分钟思政课”、红色志愿服务、主题宣传、集体“政治生日”等经常性党建活动。拓展校园文化,丰富精神内涵。制作“五彩”校园文化图板,建设“中国精神之路”文化长廊。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书画摄影展,开展文化走亲、云团拜等活动。办好市本级街道(镇)文体骨干培训班,为基层培养文体骨干200多人。强化数字赋能,健全管理体系。用好“老年大学智慧校园”系统,精准管理校本部215个班级、10087人次学员和市本级52个“家门口老年大学”教学点,推广“云上老年大学”应用,实现“线上+线下”灵活学。 二、聚焦优势特色,打造“名课程” 创设红色研学课程。以研学方式开发富于体验性的教育课程,如“红船银晖·中共一大在嘉兴”研学课程,构建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在革命红船起航地接受党性教育、开展学习交流及文化养老的新模式。开设乡土文化课程。借力“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江南运河水乡文化和名人文化等丰富资源,为学员开设地方文化课程。增设动态体能课程。聚焦老年群体动态教育需求,遵循安全为先、量力而行的原则,增设动态健身课程,如《老年人体适能提升》等,通过科学系统施教提升学员的综合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三、聚焦教研提质,选树“名教师” 聚焦课堂深耕教学研究。重视发挥嘉兴老年大学专家顾问团的作用,成立了由120位教师组成的15个学科教研室,由名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扎实做好制定教研计划、开展业务培训、举办全市公开课和业务交流等工作。搭建平台培育教学名师。成立了由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副院长、嘉兴市委党校副校长徐连林负责的“名师工作室”,加强教师和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开创发挥专家作用培育师资的新模式,选树了徐志平、王剑章等一批师德美、水平高、乐奉献的文化名师、红色讲师。 四、聚焦内涵拓展,培育“名团队” 建强展示成果的文体团队。加强第二、第三课堂建设,嘉兴老年大学合唱团成立26年来,持续建立人才梯队,年均开展20余场演出,在全国、省市各类合唱赛事中多次获奖,获评南湖区五星级合唱团队。培育甘于奉献的志愿团队。组建完善嘉兴老年大学“红船银晖”志愿服务队,下设文艺、书画、摄影等6个分队,吸纳志愿者6000多名,每年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红船银晖”红色文化传承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最美银耀志愿者服务项目”。打造对外交流的研究团队。吸纳造诣较高的老同志,成立书画、摄影、手工艺等5个研究会,积极参加各类展出、博览会、校外教学等活动。书画研究会积极参加社会各界创作比赛和展示活动,自编《老年书画报》开展作品交流。剪纸研究会每年组织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传承剪纸艺术,展示优秀作品近400份,多幅作品在“学习强国”等刊登。 五、聚焦优化提升,编写“名教材” 挖掘才艺编写特色教材。出台制度激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研发编写特色教材。如无极桩非遗传承人蔡光圻编写出版《武当叶氏太极拳》并亲自执教,在校内外形成广泛影响。聚焦需求完善校本教材。任课教师及时研究更新教案,逐步深化为校本教材。如在校从教33年的徐志平老师,先后任教《古诗词欣赏与写作》《诗经解读》《<红楼梦>解析》等课程,制作了上百万字教学课件,撰写了多本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信息来源: 市委老干部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