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海盐“智慧化”治污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发布日期:2022-12-23 11:23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 朱微敏  通讯员 吴佳辉 冯君

本报讯 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海盐坚持绿色发展,以“治污与造美融合、功能与景观融合、管理与智能融合”为目标,推进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运维管理工作,探索智慧治污途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兜起农村“清水长流”责任线。自2020年起,海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标准化运维率达100%,连续三年终端出水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考核优秀。

青砖铺就的游步路,红瓦搭建的桥栏杆,墙上是诗词歌赋……秦山街道永兴村文溪坞内弥漫着江南乡村的独特韵味。近日,记者来到文溪坞农村污水处理科普教育基地,看到白墙黛瓦的农房外,生活污水经过真空负压排水系统处理后,流入生态塘,用于农田浇灌。

“文溪坞周边村庄道路狭窄,施工作业面受限。为了不破坏当地的景观特色,我们创新了污水排水系统,污水通过窨井式真空收集箱进入系统,实现全网密闭真空收集,最终流向终端设施。”秦山街道村镇建设管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相较于一般的重力排水系统,该系统真空管道管径小、埋深浅,铺设灵活简便,受地形地势影响小,开挖量小,且后期运维管网封闭管理,污水不易散发腐臭味,不会对外泄露。“过去污水的臭味会散出来,现在水很清亮干净,也没有臭味了,而且处理后还能再利用。”村民赵雪娟笑着说,没想到污水处理终端还变成了个大花园。

记者看到文溪坞污水处理终端已经被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口袋公园”:青砖环抱,绿植簇拥,生态塘内游鱼嬉戏其中,与文溪坞周边优美环境互相点缀、呼应。终端采用“A²/O+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日处理规模30吨,受益农户46户。污水经过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用于灌溉农田、绿化。由于排放的尾水中还含有少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配合沉淀池的富磷剩余污泥,能代替化肥作为农作物的优质肥料使用。“既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又节约了农户的灌溉用水量。”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吴利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约有2-3吨出水通过绿化喷头浇灌站点内部绿化,约18吨出水作为农田灌溉用水通过灌溉沟渠流入水稻田,这样一来,村子每年可节约灌溉水量3000吨左右。据了解,今年海盐创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村建设和绿色设施改造,将尾水资源化利用用于灌溉,目前三个试点均处于试运行阶段,预计可年节约灌溉用水8000吨。

夯实基建设施才能铺就农村治污“底层图”。针对农村污水“总量少、分布散、不连续”的特点,海盐推进农村污水零直排管网新建与改造,目前已建成管线292千米、污水提升泵站48座。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老设施焕新”计划,全面检测老旧管网674千米、终端设施15个,目前问题严重管网已基本完成整改。截至今年10月底,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总数近6.1万户,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75个,其中纳厂设施937个,终端设施38个。

目前,海盐建立了以县为统筹主体、镇(街道)为管理主体、行政村为实施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及第三方专业运行维护机构为技术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部移交第三方运维管理单位运维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运维。同时构建第四方特色监管模式,借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组建“环保专家团”,形成对第三方运维企业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运维质量,解决农污治理“疑难杂症”。海盐还将每月第一周的周五设为“村庄清洁日”,由网格长、党群中心户引导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等问题进行集中清洁整治,近万名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参与清洁日活动。

“智慧化手段让治污更精准。我们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信息模型,来打造水务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全县地下管网资料,建立起三维仿真场景,来实现农村污水管网管理的可视化。”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还可以自动在三维视图上定位农污设施故障点,进而提升农村污水管网的安全运营水平。目前,该系统已录入一二级污水管网及农村污水管网1611.22千米,累计接入污水泵站103座。海盐还建立了“海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监管服务平台”,对全县全部38个终端出水井的水量、浊度、是否需要清掏、终端整体全貌图像等进行远程监控,实现水质管控智能化。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快设施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设施运维管理,在今年完成5000户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2023年4400户的建设任务,并开发‘智慧农污’模块,打通镇村与农污运维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通道,重构线下农村污水处置体系。”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