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发布厅

新增3例,累计报告确诊48例,嘉兴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2-03-20 13:15 信息来源:禾点点 浏览次数:

今天(3月20日)10时,嘉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嘉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七次新闻发布会。

嘉兴市卫健委副主任江源通报全市最新疫情情况,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彭林军、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一鸣、海宁市教育局局长胡孝明答记者问。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程恩光主持发布会。

疫情最新情况

3月19日8时—3月20日8时,嘉兴市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3例,其中海宁市2例、平湖市1例。3月13日以来,全市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48例,其中平湖市38例、海宁市9例、南湖区1例,目前均收治在定点医疗机构。

省疾控中心对海宁报告的两起病例标本完成了病毒基因二代测序,结果为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与省外相关疫情病毒序列高度同源。Omicron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对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提出了更早、更快、更严的要求。

疫情发生以来,嘉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按照“七大机制”要求,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区域协查,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控尽控。3月19日,全市已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2162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全市完成核酸检测140.76万人次,其中三区核酸检测77.34万人次。

热点聚焦

海宁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管控措施落实得如何?

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一鸣:当前对海宁来讲,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为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保障维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月19日起,海宁市全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对许村镇和周王庙镇实施全域封控管理。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工作措施“严”起来。严格落实“Ⅱ级应急响应”管理要求,实施对重点区域临时封闭管理和交通管制;严格对重点区域人员全面排查和采取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关停所有封闭公共场所;暂停城乡公交;守好大门小门;严格中高风险地区往返海宁人员排摸管控;坚持单位个人健康监测报告制度等七项规定。除此之外,针对许村镇和周王庙镇实行学校、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全部停课;除防疫需要、民生保障、涉及重大安全的企业外,其他企业一律停工,所有工地全部停工;非必要不出户等。

二是重点区域“静”下来。许村、周王庙两个镇全域划为防范区后,严格实行“非必要不出区,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的管控措施。充分发挥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作用,以微网格为总体组织架构,以每一户、每家企业为最小单元,市镇村三级力量编入大网格,每家每户落实主体防疫责任。并广泛发动党员、三小组长、乡贤、志愿者参与三区管控。落实区域内巡逻人员,检查人员流动、店铺营业、企业生产等情况,确保措施执行到位。同时,加强社会面宣传,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配合防控工作,自觉做好自我防护,共同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是人员流动“慢”下来。自我市3月11日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11日起全市涉杭城际公交及涉及许村“三区”范围内公交线路暂停运营,部分杭海城铁配套接驳公交线路同步调整运营时间。16日起,涉周王庙“三区”公交线路停运。19日起,全市97条常规公交线路和20条乡镇社区巴士全部暂停运营。并对海宁市许村镇全域范围内的国道(G320、G104)和地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S2杭甬高速许村收费站、G2504杭州绕城高速许村南收费站进口封闭。除后续支援防疫转运人员和物资保障车辆外,停运的公交车辆全部回场作为机动储备运力,开展车辆消杀及车况检查工作,根据需要随时支援一线运输保障。

嘉兴是如何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本轮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

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彭林军: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守护家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是迅速动员,激活战时响应。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下发《关于筑牢铜墙铁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通知》,全面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入疫情防控。全市共成立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 813 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856 支,17.5 万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在全市 104 个集中隔离点,按照“一点一支部”的要求,形成支部引领、协同作战工作格局,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二是全员出击,坚守防疫岗位。充分发挥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作用,组织城乡村社 2.5 万名网格员、15 万名微网格长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实时排摸、掌握人员动态信息。积极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等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好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以及检查入境车辆和人员、物品等工作,切实做到疫情出现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期间,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有年轻党员毅然推迟已经准备就绪的婚礼,转身就上了战“疫”前线;嘉善有老党员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去不了一线做志愿者,捐款一万元让社区购买防疫物资。

三是下沉力量,支援基层战斗。针对一线抗疫人员任务繁重、昼夜奋斗、身体疲惫等情况,第一时间下发 《关于开展“替岗轮值、共护家园”行动,推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携手同心战疫的通知》,目前已有市县两级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干部共3万余人次赶赴抗疫一线替岗轮值,参与卡点值守、物资运送、网格走访、宣传引导和隔离点服务等工作,为一线人员争取休息时间,更好地投入抗疫工作。

四是传递温暖,关爱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为群众办好揪心事烦心事,上演了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比如,各地在封控区、隔离点,我们的党员干部克服困难,开展送餐、送医、送奶粉等个性化服务。平湖市维也纳酒店隔离点临时党支部根据特殊群体饮食习惯,专门制定了一份特殊菜单;澳多奇农庄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为缓解隔离人员尤其老年群体的焦虑情绪,第一时间联系爱心企业捐赠了61台收音机。

当前,疫情仍在继续,防控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最吃劲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号召,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安排,坚持党员出列、干部率先,切实扛起防疫责任,持续投身抗疫战斗。同时,疫情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在这里,也希望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实发挥“主人翁”精神,与我们党员干部一道,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守护美好家园。谢谢!

海宁市自3月11日以来,“三区”的范围在不断新增,如何保障物资供应?如何提供个性化需求?

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一鸣: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抓牢物资保障工作,建立物资保障工作方案,形成高效畅通的物资保障机制。截至3月19日,已经配送包含肉和蔬菜的生鲜物资包49643份,关爱套餐80025份,实现许村镇、周王庙镇管控区内40000余人的物资保障。同时调配帐篷1042顶,雨衣1700件,凳子1256个,行军床200个,棉被320条,床垫200个,志愿者物资包4000份,保障抗疫人员物资需求。

在昨天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许村镇、周王庙镇全域封控后,加强了五项措施,确保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一是针对管控区的物资配送,继续由市级物资保障组负责保障。由相关网格长及志愿者,采取电话、微信群等方式,提前收集汇总每户居民生活必需品(包括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对应保供企业组织采购,并配送到物资接驳点,再由微网格长和志愿者负责精准配送到户。

二是针对防范区的物资供应,我市开辟生活物资绿色通道,部署海港、华联等保供企业加强与属地沟通对接,采用白名单制度,畅通物流配送,保障区域内的超市、菜场、药店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单位进货畅通。部分菜场由供销总社专人设摊卖菜;药店设立小程序二维码在线下单,专人配送;部分综合性超市保持24小时开放,开通网上下单功能。

三是针对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通过大潮客户端“海宁市涉新冠肺炎疫情求助平台”等各种途径及时搜集居民的各种个性需求,第一时间为重点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比如根据家庭人数不同配置多种食材套餐,满足不同家庭的各种需求;为缓解居家隔离居民心理压力,配置关爱套餐;为许村镇和周王庙镇的居民提供手机数据流量包。

四是文化暖心礼包进“三区”。开放市图书馆免费电子书阅读资源、推介丰富影视资源、开展居家健身、“云游博物馆”、“云上看非遗”等活动丰富“三区”内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体使用方法可通过大潮客户端查看。另外还为隔离点的幼儿准备了水彩笔、绘画本、玩具等物品的关怀包。

五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协调重点应急保供企业,增加库存及调运量,加强保供商品货源组织。加强对保供企业的物资质量检查,确保物资品质。加强市场监测,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确保物资供应的秩序稳定。目前,全市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物资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坚强后盾,如果在重点区域内的市民有急事、难事,可通过“海宁市涉新冠肺炎疫情求助平台”和12345市长热线反映。另外,由于封控区检测变成了上门采单人单管,检验量和采样医生要大大增加,恳请封控区的人员在家耐心等待、密切配合。战“疫”期间,有我们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坚信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战胜疫情!

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请问海宁市是如何做好管控的?

海宁市教育局局长 胡孝明:海宁市是教育大市,现有学校147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121504人,教职工10053人,师生群体规模大,学校点多面广,防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创建“无疫学校”,确保校内零传播,师生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坚决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有关情况。

第一方面,“三个到位”统筹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主体责任到位。校长作为学校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人物同防、建章立制、持续防控,学校防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健康监测到位。对包括后勤等在内的所有教职工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对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全盘确保心中有数,不漏一人。三是落实“五五”要求。要求中小学、幼儿园落实“五严禁、五严格”要求。严禁外来人员进校;严禁快递外卖入校;严禁冷冻食品进校;严禁教职工市外通勤;严禁校内聚集活动;严格执行教职工“家校”两点一线工作生活;严格落实师生测温制度;严格落实师生健康申报;严格落实缺勤登记和病因追踪制度;严格校园消毒制度。

第二方面,“一校一案”全力保障教育教学秩序。

目前,我市许村镇、周王庙镇实行全域封控,区域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共涉及初中3所、小学5所、幼儿园17所。自3月14日以来,8所中小学陆续开展线上教学,采取课堂直播、录播等方式让学生远程参与课堂教学或者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好学习跟踪和辅导等工作,授课教师723人,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11698人,平均参与率为95.38%。

为保证线上教学高质量开展,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提供了国家、省、市优质视频课资源,涵盖小、初、高全学科全学段,为在线教学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供给。在教学方法方面,综合考虑各校在教学进度、学生学情等差异,在我市教研室专家指导下,由学校任课教师进行直播互动,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第三方面,“一生一档”落实心理关爱机制。

全市中小学坚持“预防为主,及时疏导”的原则,加大心理关注和心理关怀,高度关注心理高危群体,提高服务针对性,提升服务覆盖面,多层面开展抗“疫”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和教职工的抗“疫”能力。例如,6所普高学校为特需住校的904名学生提供周末留校服务。学校组建校领导+中层+年级部教师的团队,全方位管理服务好留校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周末在校自习和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就是自己最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