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兴教育学院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470890431/2022-417615 发布机构: 嘉兴教育学院
发文日期: 2022-03-21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嘉兴市生物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学科课程基地学校嘉善高级中学举行
发布日期:2022-03-21 10:33 信息来源:嘉兴教育学院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嘉兴市2022年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评审于3月10日—11日在嘉善高级中学举行。嘉兴市高中生物学教研员周炳渠老师与各县市高中生物学教研员等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来自五县两区的七位优秀教师代表县区参加比赛。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次课堂教学评审活动临时取消了校外教师观摩。

本次比赛要求选手以大概念“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核移植、细胞融合和干细胞的应用等技术”为主题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并对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各位选手都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新颖、课件制作精美,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场“课堂盛宴”。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南湖高级中学的沈洋老师、嘉兴高级中学的王铭志老师、嘉善中学的沈玲老师、桐乡第一中学的何芳老师和平湖中学的傅亮老师均选择了《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沈洋老师以冰墩墩和大熊猫引入,指出人工繁育大熊猫的基础是细胞培养,并依据操作评价量表进行课堂实验——“体验鸡胚细胞的培养过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掌握细胞培养的一般流程。通过分析DMEM培养基成分,学生主动归纳动物细胞培养条件;通过观察培养后的细胞,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生长特点。

王铭志老师以新冠疫苗的生产为单元学习情境,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单元学习任务、课时学习任务——如何培养Vero细胞。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并搭建了动物细胞培养的一般流程。王老师在此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呈现和问题串的形式,细化了细胞培养过程。

沈玲老师以药物研究模式生物克隆猴的诞生为单元学习情境,并指出该工程的基础是细胞培养。沈玲老师以肝癌细胞的培养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和一般流程。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带有图片的贴纸构建细胞培养过程图,利用带有文字的贴纸构建本节概念图。

何芳老师以复活猛犸象为研究主题,向学生介绍了本单元概念和本课时的要求,以及研究困惑。学生首先利用白板构建猛犸象遗体残骸细胞培养过程的概念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解决这些疑惑。最后学生通过设计大面积皮肤烧伤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迁移应用。

傅亮老师则从科学史的角度引出细胞培养的概念,并通过资料分析构建了动物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流程图和概念图。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动物细胞培养”模拟实验操作指南进行实验操作,并依据操作反思量表记录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并对细胞培养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补充。

来自元济高级中学的孟蝶老师选择了《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为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孟老师以癌症的治疗为单元学习情境,通过分析传统制备抗体方法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意识到必须制备单抗。学生利用代表细胞的小圆片为材料模拟细胞的融合、融合细胞的筛选。最后学生设计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来探寻单克隆抗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来自海宁市南苑中学的金杰老师选择了《通过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为第一课时教学课题。金杰老师以嘉兴本土的东兴奶牛场为引入,以优良荷斯坦奶牛的培育为单元学习情境。学生首先通过所给的材料,展示荷斯坦高产奶牛的克隆过程。小组分享后,学生提出关于克隆的一些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些疑惑,并对动物克隆的核移植环节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本次活动是嘉善高级中学成为嘉兴市高中生物学学科课程基地之后的又一大型活动。本次教学评审活动的开展,对我市高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 嘉兴教育学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