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记嘉兴市属学校教师赴全省首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师德师风现场教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近日,嘉兴教育学院师训处组织嘉兴市属各学校德育副校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班主任代表一行49人前往首批“浙江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田家英和合调查展室、平湖廉文化记忆馆和平湖赵家桥航天精神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师德师风现场教学活动。
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田家英和合调查展室,“实事求是”是留给老师们最深刻的印象。1961年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同志带领中央浙江调查组来到和合生产队开展农村调查。为期三个月的调查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共产党员“天下为公”的赤诚和责任,更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一次生动实践。“实事求是”也是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最需要推崇的“求真”力量。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60年风雨,原平湖县(市)委办公楼见证了平湖的艰难与荣耀,如今她以“平湖廉文化记忆馆”的形式亮相在南河头,充分依托原建筑结构特色,将每一个单间视作一个“记忆匣子”,沿主展线将一个个“匣子”串联起来,依次进入不同的清廉记忆空间。以古鉴今,御史们的铮铮铁骨、磊磊清名,是德育课堂永远需要的撑起我们精神脊骨的教学证据。
航天事业是中国引以为傲的事业,航天精神更是值得中国人代代传承的民族基因。平湖赵家桥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不仅向老师们展示了中国了追梦航天的辉煌历程,更让老师们看到了“中国民间航天科普教育第一人”原黄姑中学教师姚爱英引导学生“不爱歌星爱科星”的格局和视野,感受到了钱学森、于敏等一大批科学家矢志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竭力奋斗的赤忱。“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新中国每一枚火箭、每一艘飞船成功的背后,都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忘我牺牲的筑梦历程。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不仅自己要在奋斗中挺起脊梁,更要引领我们的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撑起民族未来。
守好红色根脉,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开展红色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题中之义。去年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10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浙江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教师师德涵养基地),获评数量居全省第三。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实践教育基地的指导,挖掘好教育资源,开发、研磨一批精品实践课程,切实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研训能力,提高实践教育成效。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是嘉兴市属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一场学习,更是嘉兴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份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