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 “一楼一园”标志性人才平台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注入“经开动力”
自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嘉兴方案”提出实施以来,经开区把服务和推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作为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全力打造和提升以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一楼一园”为主体的长三角区域标志性人才发展平台,为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注入“经开动力”。
一、以最优质空间打造人才“聚合磁场”。坚持把最优质的空间留给人才,打造更多吸附“第一资源”的“聚合磁场”。一是打造一扇“展示窗”。高起点打造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开辟了人才飞地园、人才摆渡站、人才服务社、人才会客厅、人才办事处五大功能区块,并专设人才一体化发展展厅,对长三角地区特别是联盟城市的人才生态进行全面展陈。2021年人才大厦累计接待各类党政企代表团156批次,面向长三角开展各类人才活动30余场,引进落地人才项目25个。二是打造一个“生态圈”。以3A级景区建设为标准,高标准升级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配建人才公寓、书吧食堂、球场绿道等生活设施,启动新建园区第三期“创业基地”和五星级人才商务酒店,联动配建英国诺德安达国际学校和美国凯宜国际医院,为人才栖息创造优美环境和周全配套,着力打造天琴湖科创人才生态圈。三是打造一批“新集群”。以“一楼一园”建设为重点,深化与上海浦东软件园、青浦工业园和苏州工业园区等的战略合作,引进了浦软孵化器(嘉兴)基地、中软国际长三角新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海创黑盒空间等“园中园”式的创新创业载体集群,形成为人才赋能的更强合力。
二、以最灵活机制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元素,坚持“一楼一园”整体推进、联动发展,打好楼园“组合拳”。一是项目同引同育。建立“一楼一园”项目共引、资源互享机制,通过“园”引“楼”育、“楼”育“园”长,形成“项目引进—苗圃培育—孵化加速—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有效推动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一楼一园”已聚集各类企业项目500多家,65%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二是政策互联互通。量身定制“一楼一园” 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人才优先发展、支持人才项目集聚发展三维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提档加码、项目双向进驻、人才优先推荐等举措,形成“叠加效应”,已累计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6130万元。三是活动共研共办。以“一楼一园”为主体,联动举办“追梦长三角·智汇赢未来”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高层次人才路演、长三角“直播带岗”全球高层次人才云聘会等具有“长三角”辨识度的赛事活动,引进优质人才和团队。截至目前,已引育市级以上高端人才94名,其中,顶尖人才4名、国家级高端人才13名、省级高端人才21名。
三、以最周到服务构筑人才“坚强后盾”。坚持从服务人才“小切口”凸显人才至上“大格局”,全力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坚强后盾。一是品牌团队“专业化”服务。在人才大厦常设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秘书处,引进留学人员实践基地、“红船服务”总联盟等专业机构,常态化提供科技金融、政策咨询等服务。例如,成功帮助太美医疗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8个,实现“创新在域外、孵化在本地”。二是创业助理“精准化”服务。创新直接服务人才方式,选派机关部门中具有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一把手”担任创业助理,按需为人才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累计选派创业助理7批208人次,服务人才科技企业316家,有效助力了和达科技、巨磁智能等一大批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智慧平台“数字化”服务。创新设立“智汇驿站”,打造数字化全景指挥中心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快捷的“管家服务”。同时,开设“一站化”政务服务窗口,建立“马上办”预约服务机制,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品质服务,不断增强人才获得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