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嘉兴发布“精神富有·润心在嘉”十大标志性项目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统一。物质富裕为精神富有创造条件,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引导和发展动力。
刚刚,嘉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精神富有·润心在嘉”十大标志性项目——“十心行动”: 1.礼堂走心——农村种文化行动 围绕部分农村文化礼堂在管理使用上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探索建立两员队伍、驻堂队伍、购买服务和社会文化人才的“四方联盟”,通过市级指导、县级统筹、镇村挖掘,推动团队文化“哺育”“自哺”“反哺”融合发展,实现文化“输血”向文化“造血”转变,打造老百姓记得住、叫得响、用得好的普惠型礼堂种文化品牌。实行“县聘镇用、县镇共管”的模式,配齐配足文化礼堂文体队伍。深化“大驻堂”机制,通过建立星级评定机制、驻堂活动积分银行,将礼堂由“赛文化”向“种文化”、“送文化”升级转变。 2.职工盈心——企业文化分馆建设行动 围绕城乡结合地区企业员工工作时间饱和,周边文化基础设施相对缺失,缺少精神文化生活等问题,引入社会力量高标准建设覆盖嘉兴城乡结合地区的文化馆企业分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加10万余平方米,满足20余万企业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制定企业文化分馆建设标准,并将其统一纳入现有市级中心馆和县级总馆服务架构,向社会开放。开设微宣讲课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整合企业内部“职工书屋”“职工之家”等各类文化设施,提供图书借阅、健身活动、艺术培训等服务。 3.根脉立心——红色基因赓续行动 围绕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形式单一、载体缺乏等问题,优化提升新时代“重走一大路”红色教育路线,承接中小学校课外研学活动,打造行走中的红船思政课。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智慧平台,整合遍布全市域的127个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14个红色教育点,形成找活动、找阵地、找讲解员、找培训、找研学一站式服务供给体系。深化“馆校联盟共建思政教育基地”活动,发挥南湖革命纪念馆教育功能,开发红色故事、红色展览、音乐党课、红色研学、沉浸式剧目、党史知识互动等多种形式思政教育课堂。 4.声声入心——农村广播提升行动 围绕农村广播内容建设和管理使用不完善的问题,推广“平战转换”模式,打造24小时、360度环绕式宣传文化阵地。成立播报团,用当地语言宣传播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政策、民生服务、健康普及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群众教育学习宣传工作。设置“问政”板块,村民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等关心的问题,通过广播互动环节自由发问,村干部跟踪解决。举办广播主题宣讲大赛,让村民身边的人讲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农业农村惠民举措等的感悟体会。战时启动应急模式,实行市级、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播控管理,在重大应急事件、地质气象灾害预警、疫情防控等方面,第一时间快捷发布应急信息,所有乡镇广电站同时启动LED应急显示屏循环播放。 5.乡村悦心——艺术村落培育行动 围绕农村艺术人才与村民艺术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鼓励属地整合乡村资源,盘活村落闲置建筑,引进文化艺术名家,培育艺术文化特色村落,形成集聚效应。实行艺术家派驻村落计划,建立市、县两级文艺家协(学)会结对联挂机制,在村(社区)建立文艺家创作辅导工作室,开展驻村文艺服务。建立一键融达“艺助乡建”线上文艺服务场景和平台,开发特色文艺数字网络产品,实现村民需求点单-预约活动-效果反馈闭环管理。打造“艺村艺品”名家村落,以组织活动、开展培训、进行比赛、名师入驻、文创开发等方式,让市级文化资源沉下去,让基层文化阵地活起来。 6.驿站连心——便民服务圈覆盖行动 围绕市本级城区缺少便民服务点等问题,充分利用遍布市本级的68个“禾城驿·温暖嘉”城市驿站,规划设计便民生活服务集中场景,集纳修伞、修表、修自行车、补鞋、补衣等生活服务项目,科学设计场景、外观、操作台,统一设计logo标识,合理分布服务功能,打造“10分钟便民志愿服务圈”。引入社会资源参与,组建卫生医疗、水电安装、居家养老等特色服务分队,设置“志愿服务日”。开发全市便民服务点地图,链接“读嘉”“禾点点”等平台,提供一键查询、地图导航等服务。 7.幸福健心——青少年心理援助体系建设行动 围绕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专业疏导渠道少的问题,建立以“嘉心在线”和“健心客厅”为载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心理服务平台,跟踪和提前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孩子的责任体系,开展心理科普、心理咨询、心理讨论、监测预警、线下干预、跟踪反馈等重点工作。组建心理医生、心理教师、专业律师、社区工作者等组成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入驻“嘉心在线”线上平台,开展24小时咨询服务;入驻“健心客厅”,定期开展坐堂门诊、专题授课、互动类的科普活动。建立高危转介机制,对收集上来的青少年情绪困扰问题分析研判,一般问题直接化解,严重问题转介线下处置,应急事件启动“一键智达”机制,联动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救援,形成“线上咨询-线下咨询-专业诊疗”全程服务链,保障青少年生命安全。 8.新风拂心——移风易俗深化行动 围绕部分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问题,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事俭办,在城乡基层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办酒不铺张”承诺书,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歪风。在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指导本村婚丧喜庆等事宜,制定实施菜品、烟酒、随礼等办酒标准的指导意见。开展道德评议促新风行动,依托各行政村道德评判团常态化开展以抵制铺张浪费为主题的道德评议活动,评议结果通过善行义举榜、红黑榜向全村公布,并作为村民评优评先依据。用好乡约礼堂等数字手段,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 9.助残贴心——文化助残行动 围绕残障人群生活自理能力差、出行难、就医难、精神文化活动参与少等问题,依托“助残嘉”平台,链接“文化有约”“志愿浙江”“礼堂家”等数字文化场景,建立多跨协同打通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文化活动“一键知晓+一键预约”。在“助残嘉”平台开发残障人士文化活动发布专属模块,鼓励残障人士参与社会文化服务。打通“志愿浙江”,通过平台一键发出需求,及时转接属地村(社区)志愿者团队,提供精准触达的集约化快捷志愿服务。 10.为老暖心——独居老人应急救援服务行动 围绕独居老人群体存在突发风险,迫切需要应急救援服务的现状,依托“益呼应”志愿服务平台,上门为独居老人提供紧急救助、心理治疗、代买送餐等全天候智能保护服务。向个人和家庭发放“求助”智能手环,以结对志愿者为主、就近志愿者为辅、专业志愿者支撑,打造“1次按键—3分钟回应—10分钟到达”的服务闭环。整合跨部门、跨系统的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残联助残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应急局应急救援志愿者资源,匹配独居老人需求。在“志愿浙江”建立“益呼应”模块,通过“慧眼数治”监测独居老人水电气使用数据、智能手环数据等分析研判潜在风险。
“若得其中趣,妙处可通神”。精神富有,关乎每个人的今天,指向每个人的未来!嘉兴将通过“精神富有·润心在嘉”十大标志性项目的实施,让广大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中,得到精神升华、气质提升、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