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菁耕园”到“百果林”——北师大嘉兴附中用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春风吹拂,春水骀荡,最美人间四月天。近日,北师大嘉兴附中学农教育基地启动啦!
春种“菁耕园”
在学校南宿舍楼前面有一块1000平方米的空地,2022年春天,学校将其平整、开辟成“菁耕园”种植基地。
高一、高二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块“责任田”,同学们在班主任和学农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始了2022年的春种活动。看,晚饭后的“菁耕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有的同学负责用农具平整土地,然后挖出一道道整齐的田垄;有的同学负责刨坑,有的同学撒种、培土,有的负责栽苗、灌溉……大家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
“田垄挖成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先撒化肥还是先撒种子?每颗秧苗要用多少肥料?多长时间浇一次水?青菜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西红柿和茄子什么时候能结果?……”第一次种地的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在劳动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亲近土地,学习种植技术。青春的身影在天地间跳跃,与蓝天交相辉映,成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
认养“班级树”
北师大嘉兴附中还在沿河两岸的大草坪上种植了120多棵果树,有橘子树、橙子树、柚子树等等,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百果林”。认养一棵树,共享一片林,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归宿感,上周,学校组织了果树认养活动——每个班级认领三棵果树作为“班级树”进行养护。同学代表亲手为果树挂上了“班级牌”,从此这三棵果树就成了本班的“专有”果树,会陪伴同学们走过三年的高中时光,在同学们的精心养护下茁壮成长,成为同学们青春芳华中的永恒回忆。
高一十二班李苡然同学说:我们认养的不仅仅是一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天,我们为小树浇水、施肥,未来我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高一五班宋俊彦同学说:这是我们的“班级树”,是班级的标志,象征着同学情、师生情,我们要守护好它,让它枝繁叶茂,陪伴我们一生。
用劳动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劳动教育是最美的教育,只有春天辛勤的耕耘,才能有秋天丰硕的果实。从“菁耕园”到“百果林”,北师大嘉兴附中用劳动教育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依托学农基地,创建“一纵五横”的学农活动体系:“一纵”即以周年农业生产为主线;“五横”即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生态、农业与创意、农业与文化五大板块,以“以育人为目的、以活动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开展旗下教育、班会课、农产品交易会、丰收节等主题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将劳动、劳动技能、社会实践以及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劳动观念,体验劳动过程,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享受劳动的快乐。
高一二班黄安妮同学说:我第一次了解到种地是怎样一番情景,并尝试亲手为一片未开垦过的土地松土、施肥、播种、浇水。在与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耕种任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耕作的不易,也真正领悟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所在。在春天,我和同学们播下了这些种子,我们满怀憧憬地等待它们在下一个季节的成熟。
高一五班张茗煜同学说:拿到种子,心里满是兴奋,又惴惴不安。不知道方法,无从下手,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开始行动了。我们用铁耙松土,铁锹挖渠,在土地上刨出小坑,在小心翼翼把苗放进去,最后浇上水。这几颗小苗似乎有着巨大的魔力,每个人在种植时都格外用心,像是在呵护一个小婴儿,而我们也天天怀揣着希望,期待着未来有一天,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种的蔬菜。
劳作在希望的田野上,酿出春天泥土的芬芳,也酝酿一年的希望。附中学子知行合一,在劳动中感受劳动最美丽,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他们用行动致敬最美劳动者,传承奋斗者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