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6189/2022-428285 | 发布机构: | 市政务数据办 |
发文日期: | 2022-05-27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海盐县打造“法小督”应用从治理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 |
发布日期:2022-05-27 14:55
信息来源:市政务数据办
浏览次数:
海盐县聚焦法治事件多发频发、法治风险处置滞后、法治监督重复低效等需求,围绕信访、行政复议、法院、政法委、政府办、司法行政等六大系统法治风险,整合人大、政协等法治监督资源,打造“法小督”法治督察应用,从治理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应用获评“数字司法好应用”“数字法治好应用”,经验信息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简报和省委改革办《数字化改革》刊登。 一是直面问题,梳理法治营商环境短板。当前法治风险管控主要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特定领域法治风险多发频发,如拆迁拆违、房地产领域等维稳安保、争议化解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二是法治风险治理存在“捂盖子”“事后救火”情况,相关综合监督部门难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介入处置,往往是“亡羊补牢”,导致整个法治营商环境效果差;三是法治监督“线索短缺”“重复低效监督”,基层法治建设工作中有数据,无归集、无分析、无综合应用,各级监督“条块分割”,监督线索发现难,监督合力形成难。 二是专班联动,建设功能集成的综合应用。一是做细任务拆解。梳理出专项督察、联动督察2项一级任务,县委巡察、人大监督、执法评议、普法评议等11项二级任务。针对高风险问题(红色预警),由指挥中心及时梳理督察问题清单,组建督察小组,进行责任倒查、溯源治本,推动法治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处置化解。二是强化协同推进。以细化分解的目标任务为导向,横向协同人大、政协、纪委、法院等多个部门(单位),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建立业务协同机制。实行统筹协调、挂图作战、每日销号、每周例会等机制,不断增强部门协同与平台协同推进应用建设的能力。三是注重实战实效。建设风险池,实现风险全面识别,依托前端算法、业务算法等模型,对归集的法治风险进行深度加工,区分高中低风险,实行分类处置。系统将法治风险分类分级推送提示到对应人员,其中高风险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关注并重点处置,通过专项督察方式针对性进行督促处置。应用于2022年1月在“浙政钉”上线,上线以来全县行政诉讼败诉率下降9个百分点,行政复议纠错率下降5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实践,实现法治营商环境治理三大转变。一是法治风险从感性认知向精准识别转变。通过自动化感知采集、多维集成数据,实现全面风险识别。制定法治风险分类分级标准,建立有关领域风险预警模型23个,提升应用计算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现风险精准预警。二是法治风险从事后处置为主向事前事中治理转变。以数据流提升业务流、决策流,为风险处置提供判断支撑。法治监督体系融入了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解决了拆迁拆违、房地产领域等突出问题,政府及监管部门建立健全了30余项制度。三是法治监督从调研检查式、案件评查式向“大监督”“综合监督”转变。通过专项督察、联动督察的方式,聚焦风险预警、处置反馈、监督整改、数据共享等关键环节,促进法治督察从传统型低效运行向高效化数字管控转变,完善法治风险处理跨部门高效协同机制,构建联动型法治督察新体系。
信息来源: 市政务数据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