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工商联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jxgsl001/2022-426733 发布机构: 市工商联
发文日期: 2022-05-07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这位95后“创二代”,未来不可“钴”量
发布日期:2022-05-07 11:21 信息来源:市工商联 浏览次数:

背靠十万大山,挤在十几平米的集装箱内,身后的荒地一片尘土飞扬……陈晓军的“出场方式”,多少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创二代”有些不一样。

5月的广西玉林,一如既往的艳阳天。玉林龙潭产业园内,偌大一块土地上满是黄土的颜色,伴随着飞扬的尘土和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正开展紧张的建设工作。这样一片深藏大山的“荒地”,是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锂电项目现场,也成了“创二代”陈晓军施展拳脚的新舞台。

1995年出生的陈晓军,如今是华友钴业磷酸铁锂事业部副总经理。今年大年初三,承载着父亲的期望、企业的未来,陈晓军作为公司先遣部队的一员动身前往广西“开疆拓土”,4个月时间,他已和工友们打成一片,正向着磷酸铁锂事业目标奋进。

在外界眼中,他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二代”,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但在陈晓军看来,自己是“创二代”,更是“拼二代”,回到华友近4年时间,他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一点一滴学习,一步一步成长,扛起了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初出茅庐  以打工者心态学接棒

“一开始是拒绝的。”4年前,当父亲要求陈晓军回华友钴业工作时,身在加拿大的他深感纠结。

一方面,彼时的陈晓军已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是前往澳洲读硕士或者就职于美国一家金融机构的双“offer”。另一方面,自小知道父亲办企业的不易,陈晓军的内心产生过恐惧,毕竟自己对制造业知之甚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让家人失望。

有过犹豫、有过担心,但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也深知肩上的责任,陈晓军咬咬牙,还是选择回到华友钴业。2018年11月,陈晓军正式入职华友钴业检测中心化验员。初入公司,学经济专业的陈晓军显然就是一个“门外汉”。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他一头扎进车间,从了解产品工序流程开始从头梳理企业脉络,仅用2个月的时间便考出化验员中级工。在他的心里,已暗暗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赢得大家的认可,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抱着厚厚一摞无机化学基础教材,2019年,陈晓军前往衢州华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在这里,陈晓军边学边干,工作和生活上同样没有特殊待遇,每天跟普通员工一样吃食堂住员工宿舍,即使有事也要走公司的请假程序……日积月累,陈晓军“二代”的标签慢慢被淡化,在公司中赢得越来越多同事的认可。

然而考验并未结束。2020年,父亲又将一项难啃的任务交于陈晓军:重新推进停滞了两年已久的华友衢州科创中心项目。这一次,陈晓军摇身一变,又成了项目经理,戴着安全帽天天往工地跑。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陈晓军实地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拿到问题的反馈并召开专题会集中解决,他全程参与推进项目施工、建设等各环节,带头推进关键节点。在紧张繁忙的施工期间,他还得应对种种突发情况,大到空间布局,小到一棵树的选择,陈晓军都亲力亲为,项目建设也迅速顺利推进。

得益于超强的适应能力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从工程师到“包工头”的这次“跨界”,陈晓军的表现超出了公司前辈的预期。而历经审批手续、连轴转的现场监工等一系列过程后,陈晓军才真正地明白,创业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不怕吃苦  要做就认真做到最好

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哪怕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陈晓军。在这几年时间里,陈晓军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周末,他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享受生活”则是被排除的选项。这种专注和自律,得益于父母从小对他的严格训练和言传身教。

陈晓军说,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沙发的,只有硬邦邦的木头椅。在父亲看来,坐有坐相,长大才有板正的品性。这件事,让年幼的陈晓军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的严格。

“你看,‘二代’其实没外人想的那么光鲜亮丽,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陈晓军笑言,以“二代”的身份进入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这种压力其中一方面就是父亲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

去年7月,陈晓军从衢州回到父亲身边担任董事长秘书。这个岗位,让陈晓军对父亲有了更多了解,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辈创业的不易,“我们常说‘996’工作制太辛苦,但是对于我父亲来说,工作就是‘007’。”陈晓军说,他每天早上6点20分起床,7点15分已经跟随父亲在公司开早会了,常常要忙到半夜才能回家。

而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父亲却甘之如饴。除了工作时间的快节奏,父亲对工作的要求也近乎苛刻,很多时候,连陈晓军都觉得那些要求严苛得不合理,但是父亲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高标准给他作了示范。

不过,对于父亲的“存心刁难”,陈晓军已习惯不断接受挑战。在他身上,很难看到畏难情绪,有的是止不住的热情。

“困难当然有,但总会有解决办法,这一点,我和我父亲很像,就是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 。”陈晓军说,3年多的接班之路,他的感受是“累并充实”,但他喜欢充实的日子,尤其是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可能面临不同的状况,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智慧。陈晓军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力求突破,这正是其认为的乐趣所在。

“锂想”花开 为企业开疆拓土

也许是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缘故,秉承着父亲“低调、谨慎,少说话、多做事”的教诲,陈晓军要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但也难掩年轻人的朝气。

当谈及接班的问题时,陈晓军坦言,从0到1很艰难,从1再到更远则需要更多的努力,以及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来说接班尚早,父辈们身上的那种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眼光,仍旧需要不断学习揣摩。

然而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让陈晓军对企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他看来,华友的前二十年,在父亲的带领下,公司完成了桐乡总部、境外资源、国内制造、全球市场的空间布局,构建了钴镍锂资源、有色冶炼、锂电材料、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材料全产业链,形成了境外资源、国内制造、全球市场的跨国经营格局,在资源开发、冶金制造领域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十三五”末华友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全球钴行业领导者、全球锂电材料行业领先企业,但这仅仅只是逗号,未来华友的征程一定是一个惊叹号。

进入“十四五”阶段,面对“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下,磷酸铁锂在电动汽车市场比重越来越高,又是未来储能市场的主力,可以预测,未来磷酸铁锂的增量上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在未来,华友最大成功一定是在锂电正极材料领域的成功,只有正极材料成为龙头,才能带动华友一体化产业链条的腾飞。”陈晓军说,他现在致力奋斗的磷酸铁锂领域正为企业承担起“开疆拓土”的重任,希望通过他和全体华友人五年的奋斗,华友的正极材料发展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最终全面领先。他也坚信,能带领着全体华友人,共同携手从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来源:桐乡发布


信息来源: 市工商联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