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红十字会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jxhsz0001/2022-426737 发布机构: 市红十字会
发文日期: 2022-05-07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以实干助力蝶变跃升,用大爱逐梦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2-05-07 14:32 信息来源:市红十字会 浏览次数:

播撒温暖、奉献大爱。

去年以来,嘉兴市红十字会募集社会捐赠款物3667万元,救助11.9万人次困难群体,人道救助持续升级;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17例,器官捐献24例,遗体捐献20例,“三献”事业再创新高;全市普及应急救护培训23.85万人次、培训救护员2.24万人,进企业、进学校、进驿站,应急救护培训事业又上新台阶……全市红十字工作者用真情实干,交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温情答卷。

扬红船精神,展人道光辉。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全市红十字工作者摩拳擦掌,一幅以“保护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为主线,以“高质量建设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为目标,促进红十字事业蝶变跃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高水平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救命神器”AED入选民生实事项目

日前,经嘉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投票表决,确定2022年度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市红十字会“全市主要公共场所新增AED(自动体外除颤器)450台,开展操作培训2200人次”被列入其中。

什么是AED?AED是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便的心脏急救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心跳一旦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这么短的时间里,救护车开得再快也来不及,要是身边正好有台AED,那么救治的成功率会高很多。”嘉兴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市新增AED168台,累计403台,配置密度达到每万人1.1台。根据《嘉兴市红十字会公共场所AED配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全市公共场所AED配备率达每万人2台以上。按照目前户籍人口,嘉兴全市需要再配置AED700多台。

“随着全市主要公共场所新增AED450台列入2022年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全力抓好人员培训和维护管理,确保AED‘能用’‘管用’。”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在学校、便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体育场馆、大型超市、百货商场、影剧院、行政中心等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量大的场所加大AED及相关应急设备配置力度,并完善AED地图,运用物联化AED智能系统监督管控AED运维,同时推进AED操作培训。

人人学救护,救护为人人。在推进AED普及的同时,救护培训工作依然是市红十字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市红十字会将积极开展“救在身边”系列活动,包括校园守护、交通救护伴行、机关先行、社区讲堂、安老护老、救援先锋、助力企业安全生产、赛事同行等八大行动,大力提升全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和重点人群应急救护持证率,新增救护员、救护知识普及占户籍人口比例分别在1%、4%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在教育、卫健等专业人员中培养发展有爱心、有时间、有精力的人员为兼职应急救护师,并逐步探索建设专职应急救护师资队伍。遴选优秀应急救护师,建立救护师工作室7个,建立开放式救护体验室7个。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基地和急救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市3A级以上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点)全覆盖。

持续发展“三献”事业为生命接力

今年已经成功捐献5例造血干细胞

2月25日,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王先生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市第70例、浙江省第76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无私的爱为素不相识的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月1日,海宁消防员小黄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沿着导管流向血液细胞分离机,形成一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是嘉兴市第71例、浙江省第7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说:“我的血液,能帮助他(她)活下去,这种感觉很奇妙……”

3月4日下午,海宁一家民营企业的职工小杨完成了一件令自己都感到特别骄傲的事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命。“希望素未谋面的你,能够身体健康。”他是嘉兴市第72例、浙江省第764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3月11日上午,历经4个半小时采集,海盐人付先生成功捐献了200余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珍贵的“生命种子”将注入一名血液病患儿体内,送去新生的希望。他是嘉兴市第73例、浙江省第7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4月28日下午,在数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后,36岁的社区医生侯先生感到很欣慰。他知道,这袋小小的粉红色液体,将给一位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侯先生是嘉兴市第74例、浙江省第776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说:“平时我的工作岗位在基层,大部分时候是在’扶伤’,这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说是给了我‘救死’的机会。”

仅仅一个春天,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已达5例,这背后,是爱心、是真情,是跨越地区和时空的大爱。

“三献”(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及遗体)是一项自愿无偿、奉献爱心、拯救生命的社会公益事业。今年,我市红十字会将继续推进“三献”工作。据悉,我市将强化多方参与、部门协同,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发动,与市中心血站合作举办献血者日活动。拓宽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渠道,新增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入库不少于700人,进一步稳定入库率,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新增器官(遗体)捐献志愿登记不少于500人,进一步加强人体器官(遗体)协调员队伍建设,完善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庭人道救助和缅怀纪念等社会褒奖激励政策。同时,提升“生命礼赞”场所功能,开展公众缅怀活动,不断提升捐献工作社会影响力。建立市级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并逐步向县(市、区)延伸。

进一步提升救助、救灾实力

人人献爱心,“嘉禾”万事兴

去年6月,嘉善、青浦、吴江三地红十字会在上海东方绿洲首次联合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集训活动,开展应急救援案例演示、户外救灾帐篷搭建、消防安全和轨道交通安全等实训演练等,进一步提升跨区域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嘉善县探索发展红十字长三角一体化新机制》在2021年市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案例评选中获评优秀创新案例。

今年,嘉兴市红十字会将进一步提升救灾救援能力。“我们将深化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联动,强化应急救灾救援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配置相关设备和物资,未雨绸缪做好救灾备灾准备。加强市、县和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完善红十字应急预案,培育壮大应急救援队伍。”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指导各县(市、区)根据灾害特点和群众需求,建设好相应救援组织,建设好县级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推进救援队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实施救援队“赋能计划”,推动队伍管理、培训演练、救灾物资、应急响应等标准化建设,努力发展市级、争取发展省级红十字救援队,并着眼救灾救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积极参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救援工作。

去年以来,我市统筹谋划救助关爱困难群体,累计募集社会捐赠款物3667万元。针对困难群体,推出27个救助项目。其中连续开展12年的“红十字助成才爱心代代传”项目累计募集资金379.21万元,帮助723人次嘉兴籍优秀困难学子实现大学梦。统筹协调各地募集537.45万元,支持西藏那曲、青海都兰、四川阿坝州等用于助学、卫生等帮扶工作;筹集款物20万元支援庆元脱贫攻坚。今年初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市红十字会系统已募集社会捐赠抗疫款物1941万元,向抗疫一线及时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20万份、N95口罩6万只、医用外科口罩21.1万只等;慰问抗疫医护人员、困难群体,向他们提供牛奶7000箱、营养包2000份、白菜18吨、土豆21吨等;《1天5810笔》《4万斤西瓜》等暖心故事受到群众点赞。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进一步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动员能力,组建人道筹资工作专班,着力推动提升人道资源、人道力量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拓展筹资渠道,结合“99公益日”等进一步加强线上捐赠力度,更好地汇聚社会爱心力量服务群众,增强人道救助实力。

“人人献爱心,‘嘉禾’万事兴!”嘉兴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红十字事业是充满爱心、传递真情、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广大红十字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让红十字力量在嘉兴大地充分涌现,为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作出新贡献。



信息来源: 市红十字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