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00MB1573935T/2022-429091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发文日期: | 2022-06-02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中国环境》点赞:五彩嘉兴如何打造“江南美窗口”? | |
发布日期:2022-06-02 17:07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的嘉兴市,东临杭州湾,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是一座拥有着丰富水资源的城市。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古人诗赋中的浙江嘉兴碧波绕城、渔船如织。如今的嘉兴,也依旧用美丽的生态景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嘉兴如何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奋力推进美丽嘉兴建设?且看它交出的答卷。 以“水”为抓手 聚焦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嘉兴,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在嘉兴南湖,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在嘉兴运河湾湿地,鱼翔浅底,白鹭翩飞。近年来,嘉兴聚焦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以治理水环境为抓手,徐徐展开一卷江南水乡美丽景画。 2017年以来,嘉兴市持续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在打赢碧水提升战中,依托河湖综合整治,加快水岸同治,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81个工业园区、67个镇(街道)、1655个生活小区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统筹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建成城镇污水管网6544公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1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 同时,嘉兴还推进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建成省、市级美丽河湖237条(个),完成黑臭河、垃圾河整治1893公里。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嘉兴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从2017年初的19.2%上升到2021年的94%,国控断面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5.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如今,嘉兴市进入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并重的治水新阶段。2021年,嘉兴市印发《夯实生态绿色基底 建设碧水嘉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水环境治理范围向全域防治转变,治理重点扩大到83个市控以上断面及72个镇(街道)县级河道253个断面。 水环境治理不仅能改变一座城市的人居环境,还能让群众获得满满的幸福感。今年,嘉兴市围绕九水连心、秀洲国家湿地公园、碧水行动、农业面源污染、京杭大运河等项目,提出了系统性试点建设方案,打造一系列可看可推广的水生态修复亮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们还将开展‘碧水绕城’‘碧水绕镇’‘碧水绕村’行动,完成350公里碧水河道的建设,实现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陶岩英介绍说。 如今,嘉兴南湖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五水共治”实践窗口,2021年嘉兴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达到94%,创1984年有水质监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同时,嘉兴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也有了飞跃。去年,嘉兴设区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90.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自2012年新标准设置此指标以来首次突破90%,PM2.5浓度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大气质量连续第二年实现全市域全指标达标。 以执法为保障 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风险问题 这些年,嘉兴生态环境的显效“成绩”有目共睹,与治理工作中坚持的重拳出击和铁腕治污分不开。 2021年2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由于减肥减药工作不力,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湖流域嘉兴平湖市一些国控断面近3年总磷浓度呈现季节性超标。 面对此问题,平湖市堵漏洞、补短板,以赵家兜灌区为试点,对17个退养鱼塘进行串并、打通,池塘水通过泵站依次进入灌溉渠道、稻田、生态沟,最后回流池塘,实现整个灌区灌排水循环再利用,由点及面,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转型。 近年来,嘉兴市全面做好两轮央督、一轮省督以及两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截至2022年5月底,两轮央督、一轮省督交办的847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销号;反馈的56项整改问题,已完成整改50项;两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6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2021年浙江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交办了我市25件信访件,仅占全省的2.84%,是全省信访件最少的三个地市之一,较上一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下降了83.9%。”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督察专员杨中告诉记者。 同时,嘉兴市还自我加码,面对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嘉兴市建立了生态环境问题“三大十招”发现机制,充分运用“政府+民间、数字+科技、协同+督考”等多方力量,实现问题应查尽查、应改尽改。 “我们坚持以‘5+2’‘白加黑’的力度超常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排查见底百日攻坚、固废打击以及涉水、气等专项执法行动。去年,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64件,居全省第二;移送刑事案件30起,居全省第一。”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朱爱民介绍说。 汗水也会收获果实。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连续第三年获评生态环境部大练兵活动表现突出集体。 以绿色为根基 持续推进美丽嘉兴建设 2021年,嘉兴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荣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三个获此殊荣的地市之一。水清、岸绿、天蓝、云白。以秀水泱泱为基底的生态绿色在嘉兴进一步彰显。绿色发展打造出的“美丽嘉兴”是每个嘉兴人“幸福感”的来源。 在嘉兴新塍塘河面波光粼粼,一群群白鹭戏水其间;在嘉兴海宁市新塘村,红砖青瓦,绿叶婆娑,美丽乡村景如画;在嘉兴石臼漾省级湿地公园,绿树葱葱,碧水环绕,许久不见的生物旅居在此……如今的嘉兴,大到整个城市,小到每个村庄,共探索、齐发展,展现着嘉兴的动人画卷。 “我们已经编制完成《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嘉兴规划纲要(2020-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五彩嘉兴’生态绿色基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努力打造‘江南美窗口’、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优势,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建强表示。 好的生态环境,也让嘉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迈出有力步伐。 “去年,我们受邀出席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文明论坛,获得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授牌,领回示范创建‘国字奖’荣誉。”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生态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施晓松说。 清水潺潺、微风习习。嘉兴桐乡是各类动植物乐于栖息和生长的“安乐窝”。从2020年底开始监测,桐乡已记录到陆生维管植物81科219属310种,鸟类14目37科66属99种,两栖和爬行动物2目6科8属9种,哺乳动物3目3科5属6种,其中也不乏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桐乡是嘉兴的一个缩影。这两年,嘉兴持续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加强对嘉兴生物种群分布、保护的研究,切实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争取建设一批生态湿地公园、打造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工程,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厚植嘉兴绿色基底,着力优化蓝绿空间布局,让人民群众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曹建强表示。 保护生态环境,共享绿色未来。如今,嘉兴正以昂扬的姿态,坚定不移地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昂首阔步。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