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民生

2021年全国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百强榜发布

嘉兴五县(市)均进入前八

发布日期:2022-07-11 08:34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日前,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研究咨询专业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了《2021年全国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布了全国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100名县(市)名单,嘉兴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前八。

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新时期县域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指标,是协调区域发展、县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参照坐标和有效标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省先行地,嘉兴近年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全方位跃升。2021年,嘉兴农村居民收入绝对值连续十八年保持全省十一地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全省十一地市最低,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显著,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现代农业增收致富 农开模式遍地开花

此次公布的名单显示,2021年平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914元,列全国第七名,比2020年前进一个位次。在平湖,全省首创的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广为人知,而这一模式也给当地的农村居民增收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

“我们现在打工都按小时计费,1小时12元,打工的地方就在家门口,时间也灵活机动,方便得很。”说起自己的收入,家住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龙萌村的张爱珍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表情。她说的这份小时工,是该农开区引进的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就业机会。

今年67岁的张爱珍笑着告诉记者,她的收入可不止这一笔打工钱,每月还有养老金2000元、农房出租租金收入30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和年底村里的股份分红,算下来她的年收入可不比城市“白领”低。这样一笔多种收入组成的“富民”账,张爱珍算得很明白。而在平湖农开区,有不少像张爱珍一样年龄在60岁到70岁间的老人,可以达到这样的收入标准。

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笔收入来源实现了当地村民“一地三金”的收益。

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嘉兴于全省首创的这一农开模式,在广陈镇落地已有4年多。

土地流转资源集中,招引现代化农业企业落地生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农业观光旅游新业态亮点纷呈……随着农开区发展日新月异,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水涨船高。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嘉兴各县(市、区)全面推广铺开,给农业发展带来可持续的动力,也为弥合城乡发展鸿沟起到了关键纽带作用。

传统产业转型致富 强村抱团结出硕果

10年前,位于桐乡市石门镇北片的春丽桥村,因为没有特色产业,加之交通不便,还是周边村民眼中的“薄弱村”“贫困村”。如今,春丽桥村作为当地9村抱团发展的牵头者,不仅通过粮油产业带动了万亩稻田“大米抱团”,更走出了一条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增收致富之路,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41.7万元增长到现在的434.5万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没有条件,我们就自己创造条件,在传统产业转型上下功夫、做文章。”春丽桥村党总支书记张卫兴掷地有声。为了强村富民,张卫兴在村里成立了粮油合作社,通过机械化、标准化种品质粮,打响了当地粮油产业的品牌。在此基础上,2019年1月,春丽桥村又联合附近的8个行政村,实行9村抱团,成立了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粮油产业抱团发展的新路径,并投资3000万元建成数字化粮油工厂,实现年收烘粮食2万吨。如今,走进这家工厂,可以看到数字化、机械化技术运用在大米全产业链流程的各个环节,为粮油这一传统农业产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当地村民沈跃兴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夫妻俩种菜、养蚕、种稻,辛苦一年能赚2万多元;土地流转后,单单他在粮油公司管理水稻种植,一年起码有5万元的收入。

在此基础上,粮油公司还扩大经营范围,为村民和种粮大户提供农机耕作、收割、销售等服务,并给村民发放粮票,让他们吃上质量有保障的新鲜稻米。2021年,石门湾粮油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6500万元,为参与抱团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实现了自身固定资产、村级集体经济、新村集聚率“三提升”。这也给抱团的村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大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实行“众筹+”模式的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组建强村公司,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设3000股,确保每年给予入股村民保底固定收益10%,实现村民变“股民”;

探索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海盐县武原街道华星村华星农场,通过“稳粮富民”,亩均增收4000元以上……

这样的例子,在嘉禾大地上还能找出许多。嘉兴市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农村居民收入是县域“三农”的核心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嘉兴将把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作为主要研究的课题和方向,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共同富裕的跑道上持续发力,交出城乡统筹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