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004/2022-434577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2-08-09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嘉沙携手心相连 共谱家校育人曲——北师大嘉兴附中积极参与嘉兴2022教育援疆“空中课堂”项目 | |
发布日期:2022-08-09 14:55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为促进嘉兴和沙雅两地班主任工作交流,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嘉兴援疆指挥部和沙雅县教科局的统一部署了嘉兴2022年教育援疆(沙雅)“空中课堂”项目——班主任培训讲座。讲座由北师大嘉兴附中梁静儿老师主讲,北师大嘉兴附中外派援疆教师马旭龙主持。 北师大嘉兴附中校长方华新、沙雅县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马能胜、沙雅县教科局教研中心教研员沙雅县语委办主任王进才、沙雅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赵宪章、沙雅县第二中学副校长罗德军、沙雅县第二中学援疆副校长陆伟军、沙雅县第三中学副校长徐志成及沙雅县三所普通高中的政教主任、班主任在云端相聚。 讲座开始前,方华校校长和马能胜书记分别致辞。方华新校长在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后,热情洋溢地指出,自2015年合作办学以来,北师大嘉兴附中始终坚持对口教育帮扶,六年多来已经先后派出曹一曦、姚祺伟、熊贤春、秦倩、沈永洪、马旭龙六位优秀教师参与援疆、援藏对口帮扶工作,特别是对沙雅县的对口帮扶,传花击鼓,从无间断。两地亲如一家,助推了沙雅县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沙雅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马能胜书记向云端客人介绍,自治区文明单位沙雅二中以迁建新校址和创建自治区示范高中为契机,抢抓新发展机遇,两地两校的共同教育目标向新、向上、向好。目前,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向质量深度发展,希望双方可以在德育及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发展合作。 北师大嘉兴附中优秀教师梁静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曾荣获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德育论文一等奖,嘉兴市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现为嘉兴德育学科带头人,嘉兴第六届德育名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梁老师的讲座《共建家校联系的桥梁》,以“家校共育”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围绕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让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充分发展,做到相互理解、配合、支持,避免教育冲突,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如何与家长做有效的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为开端,梁老师通过家校共育的四个案例,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指导班主任做好和家长的有效沟通。 梁老师分享的第一个案例《不在位父母对孩子的意义——离异家庭问题指导》从当下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入手,通过分析两个离异家庭案例,引出“家庭系统理论”,强调不在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理纽带不会断,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指导班主任让离异家庭认识到“不在位父母”对孩子的意义,避免仇恨教育。 第二个案例是《成绩不好,没资格得到爱——一个幻听症孩子的困扰》。该案例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一个幻听症孩子的案例中分析父母给予“有条件的爱”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批判,发展出自卑、多疑的个性特点,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家校共育的理念要求为人父母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才能表现出勇敢、独立和自信等品质。梁老师还讲到了“空心病”现象,与孩子存在感和价值感低有必然联系,建议教师和父母对待这样的孩子,应鼓励发展兴趣爱好,从不同角度帮助孩子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 随着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层出不穷,一些自控力弱的孩子,易受到网络吸引而沉迷游戏,甚至荒废学业而误入歧途。梁老师在第三个案例《老师,我已经砸烂了孩子的第N部手机——沉迷网络题引发的家庭矛盾》中,通过学生沉迷网络背后的原因分析入手,从心理需求层面入手,提出了“自我价值理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不是因为网络好玩而沉迷其中,归根结底是孩子无法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心理需求没有满足。实践操作过程中,梁老师不建议一刀切没收手机电脑的做法,建议家长和学生撰写签订《家庭手机公约》,共同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办法和时间。 梁老师分享的第四个案例是关于高中生谈恋爱的问题。梁老师首先提出“如果把高中生恋爱现象看成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认知上的偏差”这样的观点,并从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提出恋爱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缺爱问题,建议可以通过多种家校共育途径,例如家长课堂,家长学校,专家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来展开。 讲座结束后,梁老师和沙雅二中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现场交流合力育人的理念和有效解决办法,增强家校合作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建立起家庭和学校之间共育的桥梁,从而达到家校合作与共育的根本目的。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