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民政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45522/2022-43639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发文日期: 2022-09-02

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2-09-02 10:18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围绕打造“红船旁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民政事业”这一目标,奋勇拼搏、争先创优,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省厅考核优秀,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党建+社会救助”工作被列为民政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承办全国儿童福利助医助学工作培训班、全省社工站建设现场会等多次全国、全省会议;先后得到了王文序副省长、张兵书记、毛宏芳市长等领导10余次批示肯定。

一、2020年全市民政系统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在参与中心工作中展现民政作为。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全市民政服务机构特别是97家“一老一小”社会福利机构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平稳安全。8600多名村社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构筑起最基层的防控屏障。2.2万户困难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慈善力量得到有效激发,各级慈善组织共募集抗疫捐款1.6亿多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全力推进,梳理出“九个方面、九个环节”助力嘉善示范区建设清单,举全局之力支持嘉善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民政部门的交流合作,开展互访10余次,签订《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服务协作备忘录》。

过去的一年,我们攻坚克难,在解决老大难问题中展现民政担当。2010年立项的市本级殡葬设施改扩建项目,情况之复杂难以想象,不忌讳的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慢慢老去,殡葬是一件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实事,如何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值得我们民政人倾力为之付出,我们迎难而上,成立专班,集中攻坚,终于在项目用地、资金筹集、服务团队组建、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已于12月7日开工建设。2015年启动的市东升老年养护院PPP项目,也是一项久拖未决的民生工程,家家都有老,人人会变老,让老年人生活的更好也值得我们努力拼搏,经多方努力,终于2020年5月10日奠基动工,目前主体建筑已经结顶,不久将投入使用。

过去的一年,我们改革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民政温度。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全部高规格召开民政会议,出台“民政30条”,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救助更精准,围绕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化“1+8+X”大救助体系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智慧救助信息系统入选省“观星台”优秀应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标准从每人每月810元提高到860元;启动“暖巢行动”2.0版,完成困难户居住环境改造617户,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得到张兵书记充分肯定。基层治理更高效,高质量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换出新风貌新形象。积极践行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机制,发布全省首个《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养老服务更贴心,全省率先实现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街道)全覆盖;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39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60%;出台全国首个《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中心建设指南》。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得到央视两次报道点赞。社会事务更暖心,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全市域实现群众身后“一件事”“一站式”联办服务。出台水库移民关心关爱十条措施,组织开展千个党支部、千家规上企业结对千户移民的“双千结对”活动。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通过人脸识别、DNA比对等科技手段,帮助27名多年滞留人员与家人团聚。

过去的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在锻造队伍中重塑民政形象。民政系统老同志居多,我们提出“做事要有大格局、做人要有大胸怀”的“两大”理念,组织实施“政治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四提升行动,一年来,大家纷纷认为“年龄可老、思想不老”,民政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总结提炼出“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定量化考核”的管理方式和“抓点、扩面、建机制、广宣传”的四步工作法,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思考并回答好十个方面的问题,确保2021年嘉兴民政工作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主题为“迈好新步伐,展现新气象,奋力推进嘉兴蝶变跃升,加快打造最精彩板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指出嘉兴“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城市能级、综合实力、开放水平、文化软实力、生态建设质量、民生事业质量、治理能力”等七个方面从量变到质变的蝶变提升。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结合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深刻把握嘉兴民政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回答好十个方面问题。

1.围绕建党百年这一历史机遇,嘉兴民政有哪些可以向全国展示的特色、亮点的工作?民政工作的显示度在哪里?

2.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嘉兴民政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合作,哪些方面可以实现一体化?

3.围绕国家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历史机遇,嘉兴民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

4.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嘉兴民政可以在哪些方面争试点、树标杆?

5.围绕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嘉兴民政应该在哪些指标上走在前列?

6.围绕嘉兴“蝶变跃升”,嘉兴民政怎么办?哪些方面可扬长?哪些方面需补短?

7.围绕“民政30条”落地落实,嘉兴民政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可在哪些方面走在前列,展现显示度?

8.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嘉兴民政如何找准服务对象的幸福感所在?

9.围绕袁家军书记提出的“五种思维”(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的手段;综合集成、迭代升级、久久为功的方法;系统谋划、专班运作、比学赶超、政策激励的机制;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嘉兴民政如何理解、适应,并用于工作?

10.围绕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团队建设专项行动要求,反思嘉兴民政是否存在“三心不强十种表现”?如何进一步提升干部精气神?

三、2021年嘉兴民政将围绕四个标杆区的“嘉兴样板”建设,坚持系统理念,努力在十项重点方面求突破“迈出新一步、展现新担当”,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贡献民政力量。

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红船旁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民政事业。

坚持两种工作方法:1.管理方式:“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定量化考核”;2.四步工作法:抓点、扩面、建机制、广宣传。

把握三对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并重。既要按照民政发展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又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迭代提升,不能在原地打转。二是系统与协同并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形成工作闭环机制。三是连天线与接地气并重。既要站位高远,又要俯下身子;既要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省、厅、市的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要结合嘉兴实际,找短板、查不足,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突出四个重大: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

重点在十个方面求突破:

1.在“党建+民政”上求突破,将党建引领真正落在实处,“党建+救助”、“党建+养老”、“党建+基政”、“党建+社组”、“党建+事务”等。

2.在社会救助上求突破,努力在发现更精准、服务更精细上做文章,提高后疫情时代和后脱贫时期社会保障水平。

3.在养老服务上求突破,抓住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围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在“智慧化、一体化”上做文章,在家院融合基础上开展未来养老社区建设。

4.在基层治理上求突破,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努力做好“整合”文章,进一步深化“网络连心、组团服务”,推进“三社联动”和“三治融合”,确保村社换届“换出新形象、干出新作为”。

5.在民政服务上求突破,抓住《民法典》正式实施的时机,推进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改革,努力使婚登行业更温馨;抓住民生事业补短板的时机,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努力使殡葬行业更透明;抓住地名文化这一重点,努力挖掘和保护老地名,传承文脉,讲好地名故事,树立文化自信。抓住“移十条”的落实落地,加大移民关心关爱力度,努力使移民工作更和谐。

6.在社会组织上求突破,努力构建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一体两翼”格局,一体就是突出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两翼就是登记和监管,登记要“法无禁止皆可为”,监管要“敢于出手、善于出手”,要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好民政工作的力度和广度。

7.在公益慈善上求突破,努力发挥好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突出慈善总会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和慈善阵地,在慈善信托上实现“零突破”,全力“打造更有温度的慈善之城”。

8.在儿童关爱上求突破,抓住“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时机,切实加强儿童关爱的阵地和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配齐配强儿童主任。

9.在数字民政上求突破,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推动民政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码上办”,做到一个平台管全市、一组数据看态势、一个地图找定位、一部手机办事项。

10.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既要全力锻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红船旁民政铁军(包括县市区和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又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社工队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