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071/2022-436794 | 发布机构: | 市委宣传部 |
发文日期: | 2022-09-08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大系”嘉兴特展启示录 | |
发布日期:2022-09-08 09:07
信息来源:市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8月31日下午4时,秀湖畔,斑斓的“三叶花”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内人头攒动。离“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闭幕还有30分钟,嘉兴美术馆的入口处,陆续有男女老少急匆匆赶来,与家门口的艺术盛宴告别。 “‘大系’是望得见的山水,记得住的文脉!”馆内,讲解志愿者开始了最后一次关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的沉浸式讲解。 大批参观者沿着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文化脉络,穿梭在1022件艺术“国宝”的千年回响中。一眼千年,升腾出动人心弦的文化自信。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填补了我国历史名画集成的空白。这是中华历史文化丹青文脉浓重的一笔。 在因疫情限流的情况下,短短两个月时间参观人数突破11.6万人次,其中“80后”“90后”“00后”的观众占比近八成,还有来自长三角及全国各地的团队1011个……这个17年文化长跑接续而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何选择在嘉兴这样一个地级市做“特展”?“大系”特展除了给嘉兴端上文化盛宴,还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 千年文脉弦歌不断,美好生活如笋新生。这背后的启示,蕴含着的正是那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启示一:“大系”何以成大戏? 这个夏天,很多嘉兴人的闹钟都设定在晚上8:00。这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网上预约名额开抢的时间。 手慢无!这个阳春白雪的艺术“画展”,成了大众文化圈的头部流量。 “大系”嘉兴特展,何以成大戏?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005年,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和殷殷嘱托下,一场以《宋画全集》为发端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启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搜集中国古代的绘画图像资源。 17年来,项目团队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尝遍千辛万苦,辗转于国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单位,往来通信信函数以万计,实地拍摄奔波数十万公里,终于为先秦至民国时期的12479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了精准的数字化档案,推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录作品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17年,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文化长跑。 “大系”,是呈现当代中华文明大国气象的大戏。 6324平方米展墙,11件(套)3D复原佛像,包括283件宋画、356件嘉兴天籁阁旧藏在内的1003件历代画作和AR《听琴图》、VR《九龙图》、超200平方米沉浸式“光影丹青”……“大系”嘉兴特展,让嘉兴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用世界级的艺术盛宴。 “大系”,是佐证千百年来文化鼎盛的大戏。 “我们每周都要守着抢票,福气很好,这是第五次来了。”小学教师顾欢欢每次来观展,都惊叹于中国艺术绘画的丰厚典藏,她喜欢仔细观察画中的细节,“很多画里都能读到历史,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美好生活的样子。” “大系”,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戏、是照见百姓美好生活的大戏。 “我知道嘉兴名人很多,今天新认识了项元汴和天籁阁,故宫的书画,曾经有一半都是他收藏的,这个太厉害了。”海外归来的博士林俊峰连连惊叹。 “大系”,是复活城市文化记忆、提升文化自信的大戏。 “这个夏天,因工作原因没法带孩子去远方旅行,但在志愿者讲解下参观大系,就像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一位网名叫“彩虹糖”的网友参与了主办方组织的活动后感触良多。“大系”嘉兴特展安排了讲解预约服务,由美术专家、志愿者、学生、讲解员等80多人组成的志愿讲解团,在两个月时间内为大众提供了1011场次义务讲解服务。 “大系”,是普及美育、提升公民美学素养的盛典大戏。 “我们几个家庭约好组团来,孩子们最喜欢的是AR《听琴图》、VR《九龙图》,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值得。”二胎妈妈宋小雅抱一个小的、牵一个大的,很遗憾自己没能体验VR《九龙图》。 “大系”,是数字技术贯穿、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大戏。 浙大依托自主研发的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综合运用5G、VR、AR、AI、云计算、动作捕捉等最新科技,将观众带入立体、生动、趣味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在奇幻的“山海经”世界,跨进时空之海,探索中国文化之堂奥,让历代名画“活”起来,从而火起来。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世上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它的寿命和使命,任何一幅古人的画作,也都有它的生命和故事。它是千年后的中国人,以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呈现的一幕记录历史、讲述文明、弘扬传统、希冀未来的文化大戏。这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从河南专程来嘉兴看展的熊梦华说。 还有不少网友在媒体评论区留言:“何为‘大系’,大戏!它是一个系统,是一项工程,是一个文物宝库,也是一套文化基因代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 “大系”嘉兴特展成功出圈、“大系”成大戏的基因密码,正是一砖一瓦传承接续的文化向心力,也是文化工作一代一代不断创新的向新力。 启示二:“大系”缘何来嘉特展? 在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交融铺陈的古韵国度里自由呼吸,近距离目睹感受翰墨丹青间的盛世繁华,沉浸式品味饱含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宋韵文化,“大系”嘉兴特展在筑牢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同时,也不断增强着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7年“文化长跑”荟于一“系”,这“17年磨一剑”的成果,缘何落子嘉兴? 这缘,起于一个嘉兴人对国脉艺脉守护的卓越贡献。 “大系”嘉兴特展有一独到之处,是其中的“天籁阁旧藏”单元。 明代秀水(浙江嘉兴)人项元汴,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民间收藏家、鉴赏家。坐落于明代嘉兴府旁的天籁阁,则是项元汴收藏书法、名画及鼎彝玉石之所。 战乱的铁蹄虽然摧毁了天籁阁,时光的流逝也让项元汴其人渐渐淡出世人的目光。但他收藏的那些古玩字画仿佛有了灵性,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用另一种方式,担起守护文脉、保护国脉、传承血脉的使命。 民国年间,陈寅恪弟子翁同文在故宫博物院库房发现,近半字画都有项元汴印记,曾藏于天籁阁。 “‘大系’嘉兴特展不能只看作是艺术大展,更重要的是,我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绘画与书法通过数字化手段回归他的故乡,让观众亲眼感受到什么是‘一座天籁阁,半部艺术史’,象征着文化回归与盛宴。”“大系”巡展总策展人王小松说。 嘉兴特展精心设置天籁阁板块作为展陈的核心内容,分别从“江南望族诗书传家”“天籁文心 为国护宝”“星辉漫天 大道无垠”三方面展开叙述,展出356件天籁阁旧藏书画作品。展览生动彰显天籁阁在保存和延续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方面的卓越贡献,近距离解读“大系”与嘉兴的渊源,重现“时光收藏者”项元汴和他的时代。人们驻足于此,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化与时代的休戚与共,还有文化人在传承与坚守的责任。 这缘,还起于一座城守根护脉的主动担当。 7000年人类活动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多年建城史,百年红船起航地。 刚刚过去的建党百年,因红色文化享誉全国的嘉兴,站在新的100年的历史起点,坚定着文化自信,以发乎内心的文化自觉,主动对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个国家级文化工程,躬身入局,端出了有禾城味道、浙江活力、中国气派的文化大典。 这缘,更是起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嘉兴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26次到嘉兴调研指导工作,对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许多战略性的指导意见,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说:“嘉兴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的开幕,落实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嘉兴两个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 今年2月20日,嘉兴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文化建设合作协议签约。 此次合作主要将浙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研究成果与嘉兴“两个文化”的丰富资源结合,在成果发布、学术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古有项元汴矢志传宝护宝,今有‘大系’积功十七载重聚中华珍宝。”从天籁阁到“大系”嘉兴特展,保护、传承、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如此一想,置身大展中的我们,在一步一景、一眼千年中,更能感受到:这1400米长的展线上悬挂着的丹青画卷,不仅弥漫着被岁月润泽过的迷人光泽,更有一抹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升华、在激荡。 启示三:“大系”给城市留下了什么? 烟雨朦胧中,“大系”嘉兴特展,在市民依依惜别的目光中宣布“落幕”。闭馆的时间已过,保安和志愿者没有来催促离场。 特展启幕以后,嘉兴美术馆馆长凌加春和同事们工作压力剧增。特展落幕之际,激荡在他心中的是特展中看到的那些“感动”。 “最让我感动的是观众的文明观展。11.6万多人次观展,男女老幼,来自四面八方,但两个月里没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发生过一次争执。”凌加春认为,这种文明的表现,得益于各方组织服务有力,也源自文化艺术的浸润和感召。 “我带孩子来看展,特别怕他吵闹。但来了之后,发现有很多孩子都比较安静地参观,调皮孩子这次竟然能静下来沉浸其中。”家住嘉兴科技城的刘淑丹表示,希望艺术盛典的强大气场,能在孩子心中种下“美”的回忆、产生“美”的启迪。 “这其实就是美育的作用,让人感受到美、发现美,才能创造美。”每天看着父母老师带着孩子、儿孙牵着长辈老者、年轻人结伴而来,凌加春等一大批嘉兴艺术工作者看到了大众对美育的渴求。 “看到好多嘉兴的同学都在朋友圈晒特展,看起来很高端,一下子把嘉兴的城市品位拉高了不少。”身在美国西雅图的游先生说,虽然与嘉兴相隔万里,但特展让他“闻”到了嘉兴这座城市由硬件到软件不断蝶变跃升的气息。 “大系”嘉兴特展,正是精准回应了大众和时代的精神所需,给城市留下文化的“存在感”和文明的阶梯。 “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讲解,让世界听到看到优秀的中国文化。”特展讲解志愿者每天口干舌燥,不取一文,却乐此不疲。 “钱包都鼓鼓的,脑袋也不能空空的。”“灵魂的脚步赶上时代的发展。”“我每讲一遍,就感觉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理解加深一步,能感受到作品背后传递出的文化精神。”大学生志愿者说起参加志愿讲解的原因,眼睛放光。 穿越历史的回响,昭示文化的力量。“大系”嘉兴特展,已然是禾城文化复兴再出发的精彩起笔。 嘉兴的城乡差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走在了全国最前列;夺得全省地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九连冠”;凭借“两个文化”交相辉映的优势,嘉兴在“绣”出红色景点新风貌的同时,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江南水乡城市博物馆,围绕历史文化特色,突出建设包括天籁阁在内的六大文化片区,让历史文脉有“家”可归、有迹可循。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曾表示,在嘉兴这样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红船起航地开展“大系”研究阐释,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精神、江南特色,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等建设探索嘉兴经验。 嘉兴市委市政府希望嘉兴和浙大一道,把“大系”展览、复建天籁阁、建设古城文化核心区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嘉兴两个文化源远流长”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工程,打造永不落幕的“大系”。 千百年来中国艺术的瑰丽画卷,与千年后美好生活的日新月异,相得益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 大国文脉历久弥新,禾城文化润心化人。 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 何以嘉兴?何以浙江?何以中国? 这些经典的文化追问,在一个“盛世修典”的探索中,抛出了思考的线索,也给出了更新文化记忆的答案。 “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重读1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篇序言,文化的初心不由地深情回味。 落笔亦是起笔。特展落幕了,但老百姓的文化盛宴有了新的开端。今天开始,特展将“闭关修炼”一个月,待移师北京国博,以更系统、更精致、更震撼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而全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嘉兴,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高雅文化循声而来。 烟火盛处,知是有人家。文化兴处,正是心安乡。
信息来源: 市委宣传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