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 > 民生实事 > 民生实事落实

人大视点 | 把民生实事项目办成“民心工程”

发布日期:2023-01-30 11:33 信息来源:禾点点 浏览次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2年4月,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票决产生“幸福养老”等十项民生实事项目。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发挥代表作用,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跟踪监督,着力推进项目完成。市政府全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抢时间、抓进度,截至2022年12月,十项民生实事的31个子任务,已全部完成年度目标。

人大视点01.png

这里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街道长新农贸市场。2022年9月,作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长新农贸市场,改造“焕新”后全新亮相。记者看到,这里分区有序、环境整洁、货品丰富。“高颜值”归来的农贸市场,让前来采购的市民眼前一亮。

人大视点02.png

市民说:“长新农贸市场是嘉兴五星级的市场,没几个菜市场能比这个环境好。”

人大视点03.png

“环境比以前提升多了,方便。”市民告诉记者。

市场的商户李萍,已经在长新农贸市场经营了5个年头。李萍告诉记者,2022年市场改造后,摊位费下降了4成。而与此同时,自己每天的销售额上升了50%。

人大视点04.png

长新农贸市场商户李萍说:“变化还是挺大的,人流量明显有所提升,因为以前几乎都是周边小区的这些商户、居民来买,现在远一点的地方,他们也会过来。

人大视点05.png

人大视点06.png

长新农贸市场始建于2014年,服务周边居民在3万人左右。2022年,政府投入1千多万,按照五星级标准对长新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过程中,引入了马家浜文化和江南稻作文化的元素。同时,在市场的入口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共富专区”,这里汇聚了来自嘉兴对口扶贫的黑水、屏山、若尔盖和白城等地的特色农产品。

人大视点07.png

长新农贸市场负责人徐飞说:“一个响应国家对口共同富裕的大目标;其次我们也是引进这么一个区域,增加我们市场的亮点,一个特色,就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农贸市场一头连接着老百姓的“菜篮子”,另一头连接着经营户的“钱袋子”,是体现民生温度和百姓福祉的重要窗口。2022年,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代表投票确定,“改造49家农贸市场”为当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到2022年10月,所有列入计划的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改造,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

人大视点08.png

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江洋洋说:“我们49家农贸市场列入改造提升,应该说占到了全市农贸市场总数的将近1/3的数量,覆盖率比较高,受众面比较广,影响力比较大,然后功能性也更加齐全,有这么一个特点。”

人大视点09.png

在2022年12月26号召开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2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除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外,其余9项民生实事项目也全部按期完成。10项民生实事的31个子任务中,有21个子任务超额完成目标。

人大视点10.png

市政府副秘书长余仁义说:“李军市长自去年10月以来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明确要求提前谋划,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建设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完成率同比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2022年度嘉兴市民生实事项目圆满收官,得益于市政府早谋划、早部署,“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与此同时,也和市人大的监督助推分不开。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票决,确定民生实事项目后,市人大常委会随后制定跟踪监督方案,分解责任监督。

人大视点11.png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副主任郑洁梅说:“十项民生实事项目,常委会领导督办,然后相对应的各委室进行跟踪督办,除此之外,我们还专门组建了人大代表的专项监督小组,充分发挥代表的力量进行督办。”

人大视点12.png

2022年9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玲慧带队督查了“温暖嘉”社区生活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社区创建等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

人大视点13.png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高玲慧充分肯定了相关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所取得的成绩。她指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由人代会票决产生,是一件很严肃且怠慢不得、虚不得的大事。市政府要把民生实事往“实”里推、往“好”里做,这彰显的不仅仅是态度,更是责任和水平;要多管齐下、勇往直前,既要咬定目标、完成任务,确保取信于民;又要咬紧牙关、克服困难,争取最好呈现。

高玲慧强调,民生实事以结果和百姓满意论英雄,要不遗余力推动下去,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年复一年,一定要回头看,总结得与失,要体系化推进、系统化考量,达到“建成一个带动一片”的目标。

同一时期,市人大常委会各副主任也分别带队,就各自牵头督办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跟踪督办。

通过常委会领导督办、结合重点建议督办、借助数字化手段督办等形式,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项目,早启动、早完工、早见效,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人大视点14.png

这里是秀洲区的秀仁托育园。作为2022年的民生实事“优质教育项目”中的普惠性托育机构,由秀洲区新城街道投资170万元,于2022年9月开学前建成。托育园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新增托位60个,着力打造“托得起、家门口、高品质”的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

托育园建成后,相关政府部门又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运营,既解决了托育机构的投资问题,又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老百姓急需的托位,实现了“美好善育”的建设目标。

人大视点15.png

秀洲区新城街道秀仁托育园负责人蔡暑辉说:“现在在嘉兴市场上,托育费用大概是在4—5千左右一个月,现在秀仁托育园走的是一个普惠化亲民的路线,价格是控制在每月2000元以内的,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压力会减少很多。”

据了解,除了秀仁托育园外,仅秀洲区2022年就新建普惠性托育机构9家,占到了全市新增数的近一半,实现了全区镇(街道)全覆盖,社会普惠性托育机构全覆盖。

人大视点16.png

秀洲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陈晓梅说:“2022年,我们通过挖掘农村村级阵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资源,由政府投资,由政府提供场地,出资了1470万元,提供了8450平方的场地,建设了9家社区普惠托育机构,提供托位有600个。”

人大视点17.png

参加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政府对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不折不扣做好项目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所做的工作予以肯定。围绕下一步工作,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工作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要进一步做好明年项目的谋划工作。

人大视点18.png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副主任郑洁梅表示,2022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已经圆满完成,2023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已在征集之中。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规定》,遵循法制化原则,运用数字化手段,持续监督和推动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把民生实事项目办成“民心工程”。

人大视点19.png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与选任工委副主任郑洁梅说:“更加充分地运用数字化改革的手段,让我们代表真正能够实现在线上督、线上看、线上评,能够真正实现一个全过程的监督,包括可以让老百姓一起参与进来,切实把民生实事项目督好办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