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请您评议①丨来南湖区,“打卡”体验更便利的出行、更智慧的运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嘉兴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幸福养老、优质教育、出行改善等民生实事项目,全力克服困难、疏通堵点,千方百计抓进度、提品质,努力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加快落地、惠及百姓。
2022年嘉兴市政府10项民生实事、31个子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其中21个超额完成,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的“满分答卷”。
即日起,禾点点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民生实事·请您评议》,跟随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委团”,前往嘉兴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评一评,在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现场,切身感受民生“温度”和幸福“质感”。
第一站,“评委团”来到南湖区,“打卡”体验更安全便利的出行、更智慧共享的运动。
在广益路景宜路交叉处,开阔敞亮的路口视野、清晰醒目的地面标线,让“评委团”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们眼前一亮。这个路口按照识别度、通透度、照明度和斜坡度的“四度”要求,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的全方位改造,影响通行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张海东介绍,原先这个路口存在着绿化遮挡视线、夜间照明不足、标志标线识别度不高等问题。如今,通过绿化修剪移植、设置高杆灯、调整标志标线等多项改造措施,这里已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标准化路口。“驾驶员朋友们晚上经过这个路口,可以看到在斑马线两侧增加了长距离的反光道钉,非常容易识别,能更好地判断夜间路况,避免事故发生。”
小小路口的升级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2022年,出行改善项目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全市完成城乡道路路口标准化建设2000个。
经过一年的努力,南湖区新增标准化路口数量达450个,全市实际完成标准化路口建设2475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实地了解标准化路口建设的成效后,南湖区人大代表范乃超对一组数据印象深刻。“一年下来各个路口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这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标准化路口建设,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出行的便利感。希望将来有更多的路口能按照标准化的思维去设置和打造,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覆盖更多区域、惠及更多人。”
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养护工程,也是出行改善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南湖区凤桥镇,修葺一新的Y219清永公路,再也见不到板块破裂、断层的现象。一眼望去,平整的沥青路面大幅提高了通行舒适度。2022年,南湖区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养护工程41.12公里,全市范围内完成423.98公里,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群众代表张雷刚来自大桥镇,他对农村公路的提升改善深有体会。“要想富,先修路。修好马路对我们农村老百姓来讲是最受益的,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农产品的运输、出售也得到了很大的便利,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推进共同富裕,少不了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社区运动家”已连续三年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385个,累计注册用户46.7万人。大桥镇亚欧社区的“社区运动家”,实现了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体育场地共建共享,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等应有尽有。
2022年,南湖区探索智慧体育社区融合模式,面向不同人群提供精准分层和差异化服务,共新建“社区运动家”10个。
“全民健身项目,今年在全市新增了100个‘社区运动家’,实打实地给大家提供了公共的活动空间、设施设备,而且有数字化平台去运营管理,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关注和使用。”在南湖区政协委员高金蝉看来,当前“社区运动家”的群众知晓度、参与度还有提升空间,“要在宣传推广下更大功夫,让更多人知道家门口就有这么智慧、这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健身服务,并吸引大家使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价值、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