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民生实事项目 > 历年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含视频)

发布日期:2023-11-16 09:28 信息来源:读嘉 浏览次数:

民有所需,政有所为;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初,2023年嘉兴10项民生实事出炉,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件都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也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以及为民执政的人民情怀。目前,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均已陆续完成,但建得好不好还得老百姓说了算。

10月底,市政府组织“群众体验团”集中时间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参观体验。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线调研的方式,实地走访体验民生实事项目,为民生实事把脉问诊,为科学推进建言献策。

「城市公园,让群众幸福感更浓」

漫步湖边绿道,看鹭鸟低飞、碧波荡漾,听草间虫鸣,赏秋日美景。在位于海盐县城西部的天仙湖公园内,不仅有供游人小憩的亲水平台、风情独具的亭廊桥梁,还有以儿童为主题的小公园,河道间更是种植了100多种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不少市民或三三两两漫步其间,或结伴骑行,悠闲自在。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01.png

作为省民生实事项目中的嘉兴市精品点位,天仙湖公园经过2年的精心建设,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890亩,其中水域面积311.4亩。公园打造了城市阳台、水袖飞桥、水韵港埠等景点,成为海盐市民健身游玩的好去处。

“公园以‘一环镶一心,五园联八景’的空间布局,融入县文化艺术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海盐最大的综合型公园。”海盐县住建局城建中心主任姚飞伟介绍,整个公园还设置了复合型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球场,构筑多年龄段空间,让喜欢健身运动的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快乐。

“这个公园离我们家很近,一到夜晚公园内人很多,走路的,跳广场舞的,而且灯光也很漂亮。”市民卢建秀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和家人一起饭后来这里走走。

为了给市民一个视觉盛宴,针对公园亮化工程,项目方多次召集技术人员勘察现场,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确定安装的路线、地点、灯光亮度、照射范围等细节问题,制定科学的亮化方案。在传统的灯光设施上融入更多科技与创意,对湖区特色建筑和自然景观进行突出展示,打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夜景,让市民在晚上也可以欣赏湖光美景。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02.png

在实地参观中,体验官们对这个新建设的公园提出了自己的优化建议。“天仙湖公园里的公共厕所较少,尤其在晚上园区内场馆闭馆之后,上厕所成了一件难事。”海盐县群众代表沈敏斐还提到,“当前公园附近也缺少公交站点,交通仍不够便捷。”

以问题为导向,才能把民生实事办好用好。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嘉兴把绿色深深融入发展血脉,公园体系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市民的精气神和整个城市的气质,城市公园的不断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窗通拍,让群众便捷感更强」

“太方便了,刚拍完的照片就可以在‘浙里办’查到,并且办什么证件都能用。”平湖市钟埭街道白马堰社区居民王佳莹在体验了钟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窗通拍、全域应用”的照片采集服务后感叹道,她刚免费拍摄并且打印出九张2寸证件照,全程仅用了5分钟。“这里还提供皮筋、发卡以及黑色衬衫,甚至还有隐形眼镜盒,非常贴心!”王佳莹最近正准备保育员证需要用到证件照,刚刚免费拍的“标准”证件照便派上了用场。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03.png

“一窗通拍、全域应用”共有手机端、桌面端、自助机端三种方式进行人像采集,其中手机端和自助机端是24小时开设,桌面端则配备了专门的拍摄房间,并且准备了四季的衣服和眼镜盒等,真正让市民只需要跑一趟。

“这里的照片采集后通过长三角人像库传输至全域通平台,其他部门经群众提供授权码通过全域通系统调取电子相片,比如补领驾驶证就不需要提供证件照,我们窗口会直接打印好。当然,如果需要纸质相片,也直接通过全域通设备打印。”平湖钟埭派出所公安局警察潘湘君介绍道,“一窗通拍、全域应用”项目自今年4月开始逐步推广,目前已经实现长三角的全域覆盖。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04.png

“24小时开设的自助设备,对于白天要上班的上班族来说,提供了晚上来办理人像采集的选项,非常方便。”平湖市当湖街道洁芳社区党委书记、平湖市人大代表沈春林表示,这样的便民服务点通过线上办理,全域可用的方式,真正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提供了巨大便捷,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操作对于不太会用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可能还是有点困难,现场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来进行引导。”

截至目前,平湖“一窗通拍、全域应用”项目已经高质量建设10个证件照采集点,共采集群众证件照片3万余张,共享电子照片1万余张,解决了群众证件照多头、多次采集的难题。

「普惠托育,让群众安心感更足」

阳光透过走廊落地窗洒到崭新的温馨走廊,一群小朋友正身着汉服用毛笔画画。在平湖曹桥街道横河社区托育中心二楼教室内,保育员正带着小朋友学习茶道,感受传统文化,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张小横桌和一套迷你茶具,孩子们兴致勃勃。

点击播放视频

“我们托育中心以‘国风’为特色,让孩子从小浸染在国学文化中,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力。”托育中心负责人赵开程介绍道。曹桥街道社区托育中心(蒙学堂托育园)于今年10月正式开园,总建筑面积424平米,包含3个独立教室、海洋球场活动区、绘本阅读区、保健室等,提供3个托大班,共计60个普惠性托位,为街道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05.png

“在收费方面,我们也以上一年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5%为标准,保育保教费设置在每个月1000元左右,如果加上餐费控制在每月总费用1500元以内,主打一个惠民。”赵开程告诉记者,目前托育中心正在实行99元5天托管的体验服务,希望更多家长和孩子了解并参与进来。

面对可爱的孩子,体验团成员不禁露出微笑。“建在社区里的托育中心,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可以减轻不少育儿的困难,同时公建民营也提供一个环境安全的保障和专业性支持。”国家税务总局平湖市税务局三级主办、平湖市政协委员钟峨在体验后感慨道,同时他也提出了对于运营上的一些建议:“托育中心可以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让居民知晓这个托育中心,也能感受到园内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亲切,这样也更愿意把孩子带过来。”与此同时,体验团成员也观察到一些橱柜的角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提出了可以进行圆角包裹的建议。

作为省级、嘉兴市级民生实事,普惠托育项目今年在全市共新增100家社区托育机构,新增普惠托位3050个,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题提供最直接的社区空间和服务。

民生实事请群众来调研06.png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4天时间里,群众体验官们“跑遍”了全市20多个民生实事精品点位,他们一路体验,一路畅谈,一路见证,以最朴实的视角发出他们最真实的声音。

今年,市政府加大群众实地体验的参与度,在民生实事建设期间,积极组织群众观摩团多次实地体验项目,组建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监督团,每季度开展实地视察,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民生实事,提高项目使用率,并丰富新媒体宣传内容,加大与网民的互动交流,让群众意见贯彻项目推进全过程,让群众感受到民生实事每天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