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答复
夏厚君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嘉兴市外来务工子女有序入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事关教育公平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嘉兴市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不断进步,2022年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总数138301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服务)比例达94.3%。
一、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高度重视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5月29日,嘉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嘉教基〔2023〕90号),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入(转)学有关政策举措,落实好《居住证暂行条例》《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有关规定,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转)学保障政策。《居住证暂行条例》指出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各县(市、区)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积极有序推行“居住证+积分”梯度提供入(转)学服务举措,全面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享有公平、同等的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确保应入尽入、应转尽转。
二、提高随迁子女入学保障能力
全市统筹谋划教育资源配备,修订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健全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加强学校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推进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再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竣工公办中小学7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1130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和118%,切实满足嘉兴市民和随迁子女从“有学上”到“有好学上”的期待。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前期开展全面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排摸,分12月与3月两次发布入学预警信息,为适龄随迁子女提供就学参考。同时,通过合理制定新生招生计划、挖潜空余学位、规模内扩班等有力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入学。2020学年-2022学年,我市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就读比例分别为81.02%、90.01%、94.3%。海盐县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5%以上。秀洲区初中阶段随迁子女100%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通过不断完善外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体系,切实解决“新城挤、旧城弱”问题,着力消除“城市挤、农村弱”现象,实现“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的目标。
三、不断提升随迁子女教育水平
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1300名在编教师配置工作,组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坊35个,启动“守望杯”农村教师素养展评,“携手镇村”等多个平台232场活动使9600余人次农村教师受益,选派149名优秀教师扶持新居民学校,“麦田守望计划”更有声。同时,推进集团化学校和教共体建设,通过同步党建、同步带教、同步课堂、同步创建、同步服务等改革举措,帮助相对薄弱学校在常规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随迁子女就学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的目标。
受制于各方面因素,随迁子女入学还存在着资源总量受限、就近入学难、家庭教育缺乏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需我们去克服与改进。下一阶段,我们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围绕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全面保障随迁子女入学等目标,着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专项规划,实施攻坚行动
根据《嘉兴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我市人口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科学统筹区域资源布局,合理预留土地空间,出台《嘉兴市本级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重点解决基础教育学位资源结构性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制定《嘉兴市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实“十四五”期间市本级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03所建设计划,包括幼儿园53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39所,共可新增幼儿园学位1.98万个、义务教育学位4.79万个,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优先保障教育财政性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形成财政投入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的适时调整机制,确保全市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不低于每生每年1200元和1500元,并实现逐步增长。开展薄弱学校提标提质行动,逐一破解影响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问题。按照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设完善校内体育馆、图书馆、专用教室、户外操场等设施场所,增强学校校园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着力打造适度超前、“颜值”与“实力”并存、让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精品校园,为随迁子女提供更优更美成长环境。
三、完善政策举措,加大宣传力度
全市教育系统确保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保障入学,持续提升就读公办学校比例。同时,加大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宣传、解读的力度,帮助随迁子女家长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抓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对象进行宣传,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主要媒体以及在学校、村(居)委会宣传栏张贴、印发资料等办法,将政策宣传至当年入学的随迁子女家长和明年乃至未来几年有入学需求的随迁子女家长,增加透明度,提高知晓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描绘守望蓝图
积极开展乡村教师“麦田守望计划”,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把乡村教育经历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的重要评价指标,基本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轮岗交流工作长效机制。同步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教育学院实验镇和实验学校”等教改项目,推进新增的134所区域内教共体学校建设,组建城乡教师专业发展联盟,举办骨干教师专题研修班,开展课题研磨、观摩研究课、科研讲座等活动,助力乡村教师科研成长,助推乡村学校教育发展。
五、加强关心关爱,强化家校协同
各学校加大随迁子女学生的帮扶力度,教师与随迁子女主动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随迁子女学生更多的亲情关怀、学习指导、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防护指导,学生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随迁子女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对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让优质教育阳光温暖更多随迁娃。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
嘉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20日
(联系人:基础教育处 联系电话:83850518)